明清兩朝24位皇帝為何都選擇故宮為寝宮?500年後專家在故宮地下發掘出的秘密,或将揭開背後原因!據說當年知情者全部被滅口,走進今天的故事:故宮地下的秘密!----引子
大家好,我是十一。我們都知道,故宮又被稱為紫禁城。故宮由明成祖朱棣在永樂初期建設,它見證了幾百年間的風吹雨打,朝代更叠,任憑時間流逝,它仍舊散發着曆史的光輝與魅力。這裡曾經居住過明清24位皇帝,雖然現如今已經作為博物館對外開放,但是,偌大的故宮中仍舊存在很多秘密,比如那些未曾開放過的區域到底隐藏着什麼?今天十一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一個隐藏在故宮地下的驚天秘密。這個秘密一經被開啟,揭開了我國考古史上一個幾百年都未被揭開的謎團。
偶然發現
故事追随到1998年6月,有一位環衛工人大姐像往常一樣在故宮東側店打掃衛生。正當她掃到慈甯宮外牆拐角地處的時候,發現了一些不一樣的垃圾。她趕緊過去把垃圾清理幹淨。但是奇怪的是,拿掃帚根本沒辦法把垃圾掃掉。這就奇怪了,環衛工大姐在故宮已經工作好幾年了,據他了解,這一帶的遊客非常少,産生頑固垃圾的可能性也不大。于是環衛工大姐就上報了故宮保護機關。經過工作人員現場勘查發現,這些垃圾是當年翻修這部分宮牆時留下的塑料袋,當年由于工期太緊,這些紙袋被壓在地下,也沒有人注意,于是一壓就壓到了三十幾年以後的今天。
随後工作人員就非常仔細地将發現垃圾的牆邊地磚一塊一塊地鏟起來,把下面的垃圾清理幹淨。但是當他們清理到一半的時候,驚人的一幕出現了。現場的工作人員稱,在清理過程中,将每一塊磚都做好标記,然後在清理完下面的垃圾之後,按照編号再一塊一塊地放回原處。他們會從中間向四周鋪磚。但是就在鋪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們發現,有些地面存在傾角,也就是說這些地面并不是平的,他們是有坡度的,而且這些坡度還非常之大。各位修複工作也算經驗老道,但是他們并沒有察覺到異常,隻是覺得可能是由于土層厚度不同所以産生了坡度。他們用鏟子将土層進行平整以後繼續進行修複工作。但是随着坡度範圍越來越大他們就開始察覺到,這裡一定有問題,并不像看到的那樣尋常。
最終他們将這件事彙報給了院長。院長随後來到現場,用手摸了上面的土,扒下來看了看地上土層的傾角。轉過身來對現場的工作人員說:下面還有東西,可以開展挖掘工作。工作人員接到開挖的指令,紛紛地投入到工作當中,挖掘工作很順利,就在開挖的第二天淩晨時分工作人員發現現場挖掘的土壤好像有點不尋常,因為顔色與上面的土壤顔色差距非常大。要知道,當年對故宮進行改造性保護所用的土壤都是當年故宮外邊運進來的,是最新鮮的黃土。但是工作人員向下挖掘了大概十幾公分的時候發現土壤的顔色完全不是新鮮的,并且土壤的密度更高了。
見多識廣的故宮工作人當即就停止了挖掘,開始運用更先進的考古探測工具進行現場勘探。他們探測得非常細緻也非常溫柔,因為說不定這片土壤下面就藏着什麼文物,一旦文物被破壞,那就是不可修複的永久性的破壞。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工作人員終于找到了一處最佳的探測位置。這次探測可不得了。他們有了驚人的發現。那麼工作人員究竟發現了什麼呢。
驚天謎底
咱們前面說到,故宮文物工作者發現了驚人的一幕。那麼他們究竟發現了什麼呢?工作人員通過先進的探測技術發現,探測點探槽深度竟然能夠達到将近10米。經工作人員初步判定,故宮的下方,應該還有一座建築存在。這一發現一經被證實,轟動了整個考古界。國家考古部門設立了專門的考古工作組,制定了周密的考古計劃。考古工作在當年年底随即展開。随着考古發掘的不斷深入,考古面積越來越大,考古工作者發現,故宮下面的建築不是一般的建築,而是一座巨大的皇城。随着考古工作的開展,也揭開了一個塵封幾百年的考古未解之謎。
經考古學家多方考證發現,在故宮之下發現的建築實則是考古學家翻天揭瓦找尋了幾百年的元朝都城—元大都遺址。元大都遺址在過去的幾百年間一直被考古學認為是未解之謎,因為史書文獻中有相關的記載。在500多年前的《元史》中曾經這樣寫道:“元上都,位于香山之東南,房山之北側,為元朝帝王之宮城。宮城形制為四方,西北東北各多一角,以其便于城防與水流之通也。”根據地理位置不難看出,其實元大都就在北京城。但是随着北京城的擴建,北京城城市改造等工程如火如荼的開展,北京地區考古工作者搶救挖掘曆史古迹等工作的進行。考古學家将搜索範圍擴大到了三環以外,但是遺憾的是就連元大都的影子都沒見到。元大都就像憑空消失了一樣。
史書記載,元朝統一北方各部落後,忽必烈下诏定都元大都,建設一座氣勢宏偉的宮殿,供後世君主辦公居住。元大都建成以後,占地面積相當大,其實無比恢弘,體現了蒙古族人的性格特點。同時也充分體現了蒙古族漢民族的民族大融合思想,元大都将儒家文化展現得淋漓盡緻。元大都的建設區域大概分為四個部分,宮城區、墓葬區、寺廟區與百姓活動區。相傳元大都建立先後共經曆了25年之久。動用了當時五分之一的勞動力,遺憾的是,元大都雖然是忽必烈下令建造的,但是元大都還未建成,忽必烈就駕鶴西去了,他這一死,元朝統治者的黃金家族的矛盾就顯現出來了,這種矛盾在元大都的建設上也體現得淋漓盡緻。
相傳曆史上的元大都的設計方案中隻有一條中軸線。但是忽必烈一去世,相關人士就提出應該有兩到三條中軸線,所以元大都的中軸線的建設問題也是一波三折改了又改,最後緻使元大都的建設布局并不是特别方正。這次故宮中無意的發現,讓又一座宏偉的地下宮殿呈現在世人眼前,填補了我國考古史上關于元大都遺址的空白,那麼在考古中究竟有哪些驚人的發現呢?
又驚又喜
故宮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元大都遺址,這一發現讓整個考古界都激動不已。在整個考古過程中考古工作者也是收獲頗豐的,他們挖出了許多的宮殿建築群落。雖然這些建築群落早就被泥土全部掩埋,但是這些建築的結構仍舊清晰可見。考古工作者還在部分建築内發現了家具以及用來裝飾的工藝品等文物,他們被發現時完好無損。在場的考古工作者無不驚歎,真的太讓人驚訝了這些物品竟然能夠完好地保存下來。在一座名叫龍福宮的宮殿裡,出土了很多文物,其中大多算得上是珍品。例如在這裡出土了大量具有民族融合特色的家具器皿。其中有一件陶瓷玉器最為引人注目。
他非常具有元朝特色。在玉器的周身可以看到包括蒙古族、穆斯林以及漢族在内的多個民族的特點。考古學家就曾經對這件玉器進行了估價,給出的結論是這件文物價值連城,它已經難以用金錢價值來衡量。考古工作不多不少進行了2年之久,并不是說這兩年時間已經将元大都全部挖掘完畢,而是在兩年的考古發掘中考古學家們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以現在的技術和生産力水平,将元大都全部挖掘出來是不能夠實現的。繼續挖掘會對現在的故宮地上建築造成不良的影響。要想全部挖掘,除非有一種技術将故宮下方土壤全部掏空,同時還要做到對故宮地上建築不造成破壞。
這種難度可想而知。現場考古工作人員立即請示上級,說明其中原因,請求終止考古行動。我國相關考古部門權衡利害,當即停止了對元大都遺址的一切考古工作。已經發覺部分不再回填,在遺址的基礎上建造一個小型的元大都遺址群落,等待時機和技術成熟,再次進行探索與挖掘。一次偶然的發現牽出了幾百年前考古史上未解之謎的謎底。曆史總是如此的刻意又漫不經心。考古學家千方百計尋他不得,蓦然回首,它卻就在你腳下。元大都遺址的開發工作雖然已經告一段落,但是更多的謎團也将浮出水面,十一相信随着技術的不斷發展,所有的謎團終将被解開。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朱棣為什麼要将元大都埋在紫禁城之下?歡迎給十一留言,喜歡十一的文章,别忘了點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