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和澳大利亞有什麼關系?在遍布澳大利亞國土的袋鼠家族中,存在着體型大小不等、生活在不同區域的種群近日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一種以松露為食的小型袋鼠,在過去30年中數量銳減了70%,目前最多隻剩下2500隻,陷入絕種危機,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袋鼠和澳大利亞有什麼關系?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在遍布澳大利亞國土的袋鼠家族中,存在着體型大小不等、生活在不同區域的種群。近日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一種以松露為食的小型袋鼠,在過去30年中數量銳減了70%,目前最多隻剩下2500隻,陷入絕種危機。
這種小型袋鼠被稱為“鼠袋鼠”,對散播松露孢子和維持生态平衡非常重要。因此,相關動物保護組織正在加緊研究,希望能夠保護這一關鍵物種。
何以陷絕境
鼠袋鼠是一種小型有袋動物,體型如兔子般大小,身長平均30多厘米,體重平均約1.2公斤,全身皮毛主要呈淺灰色,腹部的皮毛發白。雖然名義上屬于袋鼠家族,但鼠袋鼠與其他袋鼠在顱骨、泌尿生殖解剖結構、颌骨肌肉組織等方面存在差異,它們在母袋鼠的育兒袋裡發育得也比其他袋鼠快。
研究人員觀察發現,生活在昆士蘭州的鼠袋鼠似乎一年四季都在繁殖,但它們的平均壽命隻有6年左右。跟其他袋鼠親戚一樣,鼠袋鼠的幼崽被放在育兒袋裡,直至其長到可以像母袋鼠一樣蹦來蹦去。
除了麝香鼠袋鼠,絕大多數的鼠袋鼠喜歡在夜間出沒。它們把前爪緊緊貼在胸前,以一種緩慢的跳躍動作在它們栖息的熱帶雨林中移動。它們的尾巴可以抓握樹枝等物體,将草、樹葉和樹皮等材料運輸到它們居住的窩裡築巢。它們通常會在樹下、草叢中或在地面收集的其他垃圾中築起隐蔽的巢穴。
鼠袋鼠以名貴的松露為食,能憑借靈敏的嗅覺從樹根所在的土壤中把這種分布不均的珍馐挖掘出來。而找不到松露時,它們也會吃草根和塊莖。
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生活在昆士蘭東北部的鼠袋鼠被列為瀕危物種。它們隻生活在昆士蘭州的三個區域内,這三個區域彼此相距不到80英裡。
鼠袋鼠曾經一度在澳大利亞境内廣泛分布,如今卻面臨生存威脅,主要源于兩大因素。
第一,土地開墾導緻這些小袋鼠的栖息地大面積喪失,農業的大規模擴張對鼠袋鼠賴以生存的主要食物來源造成了重大威脅。
第二,這種行動相對緩慢的小動物,還面臨着自然界内狐狸、野貓等天敵以及叢林大火的威脅。由于近年來日益加劇的氣候變化,山火災害在昆士蘭州愈發頻繁和猛烈。山火燒毀了鼠袋鼠賴以生存的以桉樹為主的森林,取而代之的是熱帶雨林植被、低矮灌木和雜草。
目前剩餘的鼠袋鼠種群規模非常小,這意味着它們很容易滅絕。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負責澳大利亞物種保護的工作人員蒂姆·克羅甯說:“當一個物種群體處于隔離狀态,并且這是野外環境中唯一的一個群體時,我們所面臨的風險就非常高。”
克羅甯說,當務之急是在鼠袋鼠的栖息地内,确立一個“保險群體”,保護這一群體不受天敵和火災侵害,并應考慮将該物種的地位從“瀕危”提高到“極度瀕危”狀态。他說:“(現在采取行動)對鼠袋鼠來說還不算太晚,但是我們采取行動的機會窗口正在迅速關閉。”
松露真菌散布者
雖然鼠袋鼠微小而脆弱,但它在整個生物體系中卻有着非同尋常的地位和意義。
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的蘇珊·喬伊·納斯克等研究人員發現,作為松露和其他外生根真菌(生長在樹根上的真菌)的散布者,鼠袋鼠發揮着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顯示,鼠袋鼠、松露和樹木三者構成的生态關系對真菌和樹木都有好處。在潮濕開闊的森林中,特别是在土壤貧瘠的地方,大量的外生根真菌生長在普通林地樹木的根部,包括桉樹、黃花菜和千層樹等。真菌能使樹木獲得更多營養,提高樹木的抗旱性,并幫助防止食草動物的攻擊。
由于松露等塊菌完全生長在暗無天日的地下,隻能依靠以真菌為食的哺乳動物來“開枝散葉”。這些動物能嗅出松露,把它們挖出來吃掉,松露的孢子也就随着這些動物的糞便散播開來。
在鼠袋鼠的飲食結構中,松露占據着主要地位,比例高達70%,因此鼠袋鼠被認為是重要的松露真菌散布者。
研究人員采集了該地區的鼠袋鼠和其他9種哺乳動物的糞便,在鼠袋鼠的糞便中發現了135種不同的松露,而其他所有哺乳動物加起來隻有73種。這意味着從生态系統中失去鼠袋鼠可能會對松露等真菌的多樣性産生巨大影響,進而會影響到這些栖息地的樹木健康和營養循環。
如何保護?
瀕危的鼠袋鼠在其活動範圍内的幾個地區均在持續減少甚至消失。這些區域的生态系統可能面臨松露多樣性下降的危險,從而危及對樹木健康至關重要的真菌群落。
澳大利亞野生動物保護組織正在與其他保護組織、研究人員和政府機構合作,研究如何保護這一關鍵物種。
該機構已在當地山區劃定了鼠袋鼠保護區,專門派出護林員在保護區内采取措施,着力限制熱帶雨林植被、大蕉樹苗和大蕉對濕硬葉林領地的取代及占領。
該機構還為相關領域的研究項目提供資金,在大量研究的基礎上,利用現代科技追蹤和監控手段,對保護區内的植被情況進行實地調研,直接生成指導性方案,修複監控區的樹木。
與此同時,世界自然基金會澳大利亞分會與詹姆斯·庫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當地護林員一起,在帕魯瑪山脈及周邊相關山脈範圍内架設了100多台相機,以追蹤鼠袋鼠及其捕食者的行蹤,便于研究人員動态掌握鼠袋鼠與其天敵間的互動情況。
此外,澳大利亞野生動物保護組織還計劃在昆士蘭州建立一個鼠袋鼠圈養繁殖區,未來将圈養的幸存者們遷移到合适的栖息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