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苦菜與蒲公英的區别?常言說:春食野,夏吃苦所以,在春夏之交的生發季節裡,咱們重點談談蒲公英和苦荬菜的辨識以及科學食用問題,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荠菜苦菜與蒲公英的區别?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常言說:春食野,夏吃苦。所以,在春夏之交的生發季節裡,咱們重點談談蒲公英和苦荬菜的辨識以及科學食用問題。
一、蒲公英和苦荬菜的異同
圖1 未馴化即野生蒲公英植株圖
圖2 未馴化即野生苦荬菜植株圖
(一)相同點
1.名稱 圖1學名蒲公英,别名有多個,因匍匐地面且低矮并開黃花,被稱為婆婆丁或黃花地丁;因植株斷裂能流出奶色汁水,則叫它奶奶草;因其内含富有療效成分,則被冠以華花郎或野菜皇後等,蒲公英因其成熟種子的傳播方式具有放飛心情映照意義,被世人所熟知(見圖3)
圖3 蒲公英即婆婆丁種子
圖2學名或大名叫苦荬菜,别名有曲曲菜或曲曲芽和敗醬菜之稱。
2、俱稱為苦菜 蒲公英和苦荬菜俱稱為苦菜。因為蒲公英和苦荬菜植株和根部都含有鞣酸、生物堿等,故食用時有苦味,所以,按描述植物理論稱其為苦菜。
3、植株和花朵大體一緻 都伏地而生,抱莖形态,開黃花(見圖4)。
圖4 野生蒲公英植株圖
4、都已被馴化并被種植 種植的蒲公英和苦荬菜 ,因為蒲公英更有名,都以蒲公英之名出現,特别說明,本來它們就差距不大,并且單論食用而言,苦荬菜還比蒲公英很适口一些,隻是沒有蒲公英名氣大就是了。
5.都是菊科植物 菊科植物因為特别的種子傳播方式,成為了植物界種群最多的植物,說到這裡,您明白為什麼蒲公英種子傳播圖片那樣廣泛和深入的原因了吧?除了有放飛心情的象征意義外,還有渴望自由以及拼搏的精神内涵。
菊科植物繁殖力驚人,因此,分布極廣,可以說遍布天涯海角。
(二)不同點
1.幼苗期,蒲公英緊貼地面(見圖1),而苦荬菜則沒有如蒲公英那樣葉片匍匐在地,而是離地而生,形成一簇一簇的叢狀(見圖2)。
2.葉片形狀有所不同 蒲公英葉片呈裂狀,葉片邊緣像鋸齒(見圖6)。而苦荬菜葉片則相對平滑,沒有那麼深的鋸齒(參見圖2)。
圖6 蒲公英植株葉片圖
3.葉片顔色稍有區别 蒲公英葉片顔色深一些,呈深綠色,而苦荬菜葉片顔色則稍淺一點,有點泛白(參見圖1、2)。
另外,專家還從它們的性狀以及花葶樣子來區分,咱們普通大衆沒有那麼多專業知識支撐其認知能力,僅憑外形分辨就足夠了。
二、科學食用問題
由于詩化或情懷化踏青或采野活動,加上一些野菜種植戶的過度宣傳和渲染,蒲公英、苦荬菜等野菜的作用被無底線地誇大了,因為于此,事實上對公衆已經造成了傷害,所以,正确認識它們并科學食用它們是必要的。
蒲公英、苦荬菜含有葉酸,銅等微量元素,對身體有益。另外還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膽堿和有機酸等有機物,人食用後,有利于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除了以上兩點以外,最近又出現了一個特别容易引起人們注意的爆點,就是蒲公英能祛熱毒。有些人可能知道,醫學上有一個說法或推測,熱毒會引發或導緻癰的發生,癰廣義上包括癌症,最有名中藥片仔癀的一個亮點也是有祛癰作用,片仔癀已珍貴無比,貴超黃金,蒲公英、苦荬菜等苦寒類植物,也有此療效,又不要錢,何樂不為?
其實,以上說法都有道理,但都不準确或不正确,懂點邏輯學或藥學知識的人都明白,離開了量隻談成分,就是忽悠,甚至是騙人害人。
鑒于此,提出如下觀點。
1.許多野生植物被人類馴化成為了蔬菜,而為何不将一些人認為那麼好的蒲公英等培育成蔬菜?說明它有不便大量食用的道理在哪裡,君不見一些人工種植野菜的種植戶,售賣時仍然打着野生植物的旗号。
科學家和古人知道擴大種植或大量食用此類野菜的壞處和弊端,所以,隻能讓蒲公英等它們還“野着”。
2.藥理學知識告訴我們,但凡苦澀的食物,大多呈寒性,蒲公英等也不例外。寒性食物具有一定的敗火功能,但正因為于此,不适宜長時間或大量食用,因為,實驗發現,人群中寒性體質及脾胃虛寒的人比例很大,這部分人根本就不宜祛寒,因此,自然也就不能過多食用寒性食物了。
3.環境因素,污染嚴重。林下野菜往往農藥殘留超标,路邊或公園野菜重金屬污染嚴重,都不能食用。
圖7 曬幹後當茶飲的蒲公英
總之,對于類似蒲公英等的野菜,偶爾嘗個鮮可以,久食或多食,務請慎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