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赢視界影業 趙鋒
《哪吒之魔童降世》動畫電影大火,市面上各種分析文章紛紛出爐,從各個角度分析其成功之道。客觀上講,大部分觀點都是對的,但幾個關鍵要素分析的缺失,使得這些文章包括出品方易巧和劉偉兩位親自撰寫的文章依然不能全面深刻揭示《哪吒》爆紅及動畫電影創作的底層秘密 。
有人可能懷疑,還能有其他什麼秘密?不都是“和尚頭上的虱子—明擺着”麼?
在論述前,先抛出幾個問題,供大家思考:
1)《哪吒》真的是年輕向動畫電影的勝利?
2)精神内核真的是片方宣傳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
3)有人思考過哪吒電影裡蘊含的集體潛意識的共鳴麼? 這個集體潛意識又是什麼?
4)國漫春天真的到了?IP 年輕向真的是中國動畫電影的救命稻草?
……
這幾個關鍵問題不探究清楚,在某種程度上,會歪曲我們對動畫電影的理解,探索之路會更漫長,甚至,還會讓衆多業内人士産生錯誤的認知;
當然,理論探讨是枯燥的,但真理越辯越明晰,如果以下分析能起到一定的認知提升或能引發專業人士思考及讨論的功效,那對于探索中的動畫電影行業就是很有意義的,這也是在無數《哪吒》影片評論文章後,另寫此文章的初衷。
年輕向的勝利?必然還是偶然?
2018年4月,作者曾在麻辣娛投發表過“破解合家歡動畫創作的底層密碼”,這樣論述當下國内動畫電影種類劃分的:年輕向,親子向,合家歡,這些都是動畫電影市場階段性發展的概念和産物。當民衆集體意識及編劇創作能力都到了一定層次,作為原創動畫電影,從市場回報和創作起點角度,天然會力求做到适合更多更廣的觀衆喜好,猶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到了一定高度,再循環回歸到一的狀态—恰如歐美大部分動畫電影天然就是合家歡或全年齡段。
回到具體的 《哪吒》電影項目,至今,估計仍有不少業内人士都認為這是IP 年輕向的勝利,畢竟出品方宣發不是一直主打“年輕向”嗎?。而事實上,這是很片面的認知。
如果你細細觀察,無論是貓眼等平台上的觀衆結構數據,還是白天去影院實地現場觀察觀衆群體,你都會發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家庭觀衆---成人帶小孩的組合,而且孩子們都看得晶晶有味。這種錯位很有趣,我也相信光線之前肯定考慮過—既想赢得年輕人心,又能赢得孩子的喜歡甚至父母們,中年人的喜歡。
原本這個問題是非常非常難處理的,因為需要設計出立體多維的精神内核和層層遞進的意境以覆蓋更廣的人群,讓他們喜歡和共鳴。憑借當下一般編劇的創作能力水平,幾乎肯定很難做到的,除非有精彩熠熠的高維靈感。但巧合的是哪吒這個人設的特殊性,造成此片的天然讨巧:哪吒非凡人,雖僅是3歲小孩,但用年輕人的語境和行為絲毫不顯得違和,而且光線為了年輕向的定位,還刻意有兩處讓他發狂時,變成年輕人模樣的本體。 這個有趣的特質,讓本片天然自帶了合家歡屬性。如不信,你換個其他普通小孩試試,看看違和不違和?
至于父母及中年人,有的感動于父子關系親情,也有的為其隐藏的精神内核所打動:兒時的不被理解不被認同的記憶和之前的遺憾或傷痛過往早已慢慢遺忘,而電影猶如打開時空之門,重現了過往的類似場景,激發出他們潛意識層的深層共鳴(後面一章會詳細論述)。
如此影響力,高達40億票房的動畫電影已成全民狂歡,這完全是全年齡段的勝利啊。
不否認主創們的主觀努力和控盤能力,而是這類有趣的“偶然性“已不是第一次發生。
當年《大聖歸來》的出品方及投資人基本都是被“落寞大叔逆襲”的故事而感動,從衆籌開始到市場宣發都是發力主打合家歡,但未曾想到超過七成票房來自年輕粉,在B站徹底引爆。其本質其實也正是全年齡段。 順便提一句,這種錯位看似偶然,背後又隐藏着必然。
盡管如此,對《哪吒》來說,可以完全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依靠主創團隊主觀努力,精心布局,操盤控制的成功。
有必要讨論一下被諸多投資人及動畫人認為是救命稻草的的IP 年輕向動畫電影類型。
就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全職高手》動畫大電影剛上映,很遺憾,個人真的不是很看好這類IP 純年輕向的類型,在以往的文章中也有論述。而這兩年,上映的類似影片中,前有《大護法》,後有《風雨咒》紛紛落敗(要不是特殊運氣,《白蛇傳》都得栽)。為什麼會有此類原因呢?
首先,很多IP往往是長篇小說或漫畫,壓縮成一部90分鐘電影,難度不言而喻,會不會引發資深粉絲的抗議還是次要的問題;
其次,熱血,玄幻,武俠這些年輕向故事本身受衆就單一,但價值觀體系和精神内核相對單一平面,難以覆蓋和激發圈層外的人群共鳴 ;而轉換電影的時間如果跨度大,再加上大部分年輕熱血類的作品本身生命力也未必強,受衆卻在不斷成長,欣賞口味遷移性可能也加大。而最重要的,其原先傳達的精神和價值觀因為時代變遷,很有可能脫離于主流體系了。
再者,改編電影劇本的人和原文作者往往不是同一個人,要想完整傳承或超越原著的精神要義很難很難。這叫“能量衰減定律“。
而實際上,此類作品改成網劇網大效果可能更好,甚至破次元壁也會帶來好的效應。我去年的文章也強調過,IP 純年輕向從來都不是中國動畫電影救命稻草,但倒是可以成為業内人士起步摸索,逐步邁向全年齡段的探索路徑。 隻是,當投資人集體把“IP 年輕向”視為安全投資标準時候,就顯得很搞笑了,而且還間接在扼殺創新力。同時,也暴露出真正合家歡/全年齡段動畫電影劇本創作的極高難度和動畫行業的集體窘境。
精神内核真的是“打破成見,我命由我不由天”?
這個問題更有意思,咋一看,不就是宣發時年輕向中二氣質的影片麼 ?精神内核難道有錯?
畢竟精神内核一定是高度精練和統一的,是影片靈魂。
在具體談這個大話題前,有必要澄清一下部分動畫影視人的幾個常見誤區。
誤把精神内核與情感内核甚至情緒混為一談
情感與情緒都是多樣化的,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産生的體驗。在現代心理學中,把情緒看作是因五感刺激而産生的生理需要滿足與否而相聯系的心理活動;它是淺層次的;而把情感看作是與社會性的需要滿足與否而相聯系的心理活動,它是相對深層次的,與社會性,人的意識有關。
二者都是受衆主觀感受,也相互依賴關聯。具體到觀影上,是受衆觀看影片,因其中人物或場景或對白或故事本身及其精神内核,與這些不同背景不同年齡不同經曆的受衆自身個體及其認知,意識與潛意識(包括個體和集體的意識潛意識)發生的情緒化學反應以及深層次的心理沖擊或共鳴。
實際上,沒有情感内核這一詞,因為情感是多樣化的,是觀影後的主觀感受。而精神内核是高度統一的,是影片客觀自帶的屬性。優秀的影片精神内核一定是立體多維的。能感染不同年齡,背景的觀衆,激發他們不同的情感。
誤把精神内核與價值觀混淆
價值觀是對客觀事物及對自己的行為結果的意義,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總體評價,是用于區别好壞,是非及其重要性的心理傾向體系,是人的動機和行為模式的統帥。
一部優秀的影片必須有符合時代标準的價值觀及價值觀體系, 如果可以,這種價值觀體系應該也是立體多維的,即包括人與自己内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乃至人與宇宙的關系……并可以層層遞進。
哪吒作為優秀影片,正是建立在完整流暢的故事叙事性及符合新時代價值觀體系的構建這幾大基礎之上的,層層遞進,各種爽點痛點癢點都有,且精準符合現代人的認知和多樣化心理需求。
以上兩個問題還算容易理解。回歸到正題,對于很多觀衆而言,“精神内核的局部化演繹導緻的真正精神内核的片面化扁平化的誤判“,這個問題才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
出品方主打年輕向,喊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口号,但如果仔細體會影片,你會發現真正隐藏的精神内核并非如此,這隻是一種更容易被年輕人理解和接受的真正精神内核的外化演繹(針對不同背景和年齡的人,也可以演繹出其它不同的精神共鳴“面“或共鳴“點“,比如,出品方就有意識的在宣發海報上使用了諸多與影片内核相關的很“燃“的激情詞語), 試想,如果沒有更高維的精神内核,這種“抗命不信命“的中二氣質的影片又能如何赢得那麼多中年人的心?
那隐藏的精神内核到底是什麼?
我們可以從哪吒和敖丙這兩個主角在劇情中的各種演繹中逐層提煉:那就是 “突破生命中各種限制,努力活出真正的自我” ,它是高于“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個維度表達的,也高于“打破偏見,做自己的英雄“ 的,是真正立體多維的,統率下面的諸多種類精神演繹的表達--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人,因為其生命體驗不同,都可以對照在自己内心演繹出對應的感悟點和共鳴面。 如果從年輕人,從命運抗争這個視角,它即可演化成‘“我命由我不由天”這樣的稍顯扁平化,卻更顯熱血的中二精神演繹。
而對于更多的中年人包括部分年輕人,每個人從小時候到真正成人的階段,都會有被誤解,被不認同,甚至被心靈傷害的事件,那時候我們無力改變,過往的傷痛或遺憾也已然慢慢遺忘,同時,我們也慢慢地為了适應父母及周圍人的“期望”,适應這個社會的”期望”,内心深處的喜歡和熱愛悄然被粉碎和磨滅,最終活成了那個被期望的“社會人”。
如今我們有了改變的能力,卻又好像難以改變。然而通過電影打開的時空之門,激活了我們曾經的記憶,釋放了被壓抑多年的情感。我想,這也是部分中年人包括部分年輕人深刻共鳴此片的重要原因吧。隻是因為那是潛意識層的更深層的共鳴,有的人可能仍處于道不明說不清的狀态,僅覺得好像是有點那麼個意思。
“立體多維的精神内核,成為真正全年齡段動畫電影“,這才是《哪吒之魔童降世》此片最牛逼的地方,也體現了極高的藝術造詣。 當然,單在這個層面,我覺得更應該歸功于哪吒本身這個IP及其原有的”為自由為自我而抗争“的精神。
額外提一句,真正的合家歡/全年齡段從來都是高票房,哪怕沒有IP加持,也會憑立體/多維的精神内核針對不同人群對應上不同的共鳴面及層層遞進的藝術意境圈住各類粉,憑口碑而成。《瘋狂動物城》《神偷奶爸》《尋夢環遊記》均是如此
故事即營銷
很多人羨慕《哪吒》的宣發能力,鋪天蓋地的文章引爆網絡,其實,本質原因還是根源于其故事能力。
這個問題不難解釋,如同現在市面上流行的産品品牌重構爆品打造的方法和套路一樣,打造者在重構産品和品牌時,就已經考慮到自帶話題和流量傳播的屬性了,也即我們常說的産品即營銷—由産品和品牌引發出各類話題内容,引起消費者的共鳴和自發傳播。
這也是餃子導演非常成功的地方之一——在成功賦予新時代價值觀體系的前提下,《哪吒》故事中自帶各類傳播内容,多種與現代社會生活,傳統文化和哲學相鍊接的話題元素層出不窮,而且高度融合并統一在劇情中,不顯淩亂和混雜:父母親情/CP友情,兒童教育,心理學,命運抗争,新國漫美學,自我成長,關于善惡,陰陽哲學等等,每一個類别都可以洋洋灑灑寫出很多分析文章來;
由此,對于宣發方,很容易在劇情中提取各類營銷點去有意識引導和引爆,而對于不同類型觀衆,一旦哪個點觸動他或為他所用,就很可能忍不住推薦或洋洋灑灑寫出各種體會,成為“自來水”。這恰恰是所有電影宣發夢寐以求的。
故事永遠是宣發的“根“,好的故事天然蘊含諸多熱點話題元素,宣發做的僅僅是“水道渠成“ 和”引導和放大“。故事不好,指望宣發拉動,在如今觀衆越來越理性和聰明的市場環境下,注定會是一場空想。
合一的境界
優秀的電影及電影創作何嘗又不是見天地 見衆生 見自我的循環?
一方面,需要創作者(導演和編劇)全情投入,在作品中注入自身的生命體驗和生命力(能量),達到“人”與“物”的合一,猶如武俠小說中的“人劍合一“的境界。
另一方面,電影的本質是“ 集體意識和潛意識的搜集器,放大器,分發器”(作者首創的概念),作為商業片,必須擺脫小我,走向大我乃至無我,變成社會集體意識的表達;意識層次越高越好,覆蓋的民衆也越廣。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更應該是“天”“地”“人”“物”的“四合一“。
我們很多的動畫電影編劇或制片人包括一些多年實拍電影的從業者,對集體意識,集體潛意識這些詞搞不明白,這其實是很要命的。
而這一點,全情投入的餃子做到了,接近傾家蕩産的郭帆做到了,我想,這可能就是光線的易巧總所說的“窮 變态”的诠釋。
中國動畫電影的春天來了?
大聖,哪吒,這是古代神話中兩個最有人格張力,最離經叛道的人物,編劇和導演繼承了其弘大世界觀和人物的鮮明特質,在新時代背景下賦予多維度的現代價值觀體系,再加上流暢的故事,各種爽點癢點注入,最終成就了爆品。
問題是,這樣的成功可以複制嗎?
首先,我們不妨嘗試分析下《大聖歸來2》《哪吒2》的可能性。
大聖故事選擇了“沒落英雄重新崛起”,哪吒故事選擇了 “抗無形的天命” ,這些矛盾沖突都是可以被國人乃至當下政治意識所接受的,但後面續集呢?還能跟誰對抗抗争?
其次,即便是《哪吒》,餃子團隊已經做了大量的改編和設定,出品方也做了大量人為的努力和宣發控制,但它依然有背後重要的偶然因素(上面論述過,相對于人為努力部分),而這些“巧合”恰恰是全年齡段動畫電影最最難人為設置的地方。
一部影片大賣,一樣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作品、時機、檔期、宣發等等,無一不能缺。這些因素,有些是人為的,有些非人力所控制的。。甚至更高層面還有我們細思極恐的東西。而要完成一部真正合家歡/全年齡段的完全原創的動畫電影劇本故事,單純依靠當下傳統的編劇方式是不大可能實現的(不排除精彩熠熠的高維靈感創作),僅僅是立體多維的精神内核的設定,就攔住了90%的動畫編劇和導演。因此真正合家歡/全年齡段依然是可遇不可求。而指望IP 純年輕向讓電影作品大賣也大概率是個奢望;單純依靠 TV動畫多年打磨IP,繼而打造親子向的動畫電影,這條路又顯得有些漫長。
但值得欣慰的是,中國電影迎來了新(心)時代,更高維度,這是個“淨化“的時代,無論是觀衆的集體意識層次,還是從業人員的創作追求和創作水平,都在快速提升;一批批真正熱愛電影,以内容為王,注重影片内在精神和觀衆心靈共鳴效應的影視新生力量加入進來并快速成長。未來幾年,動畫電影的爆款依然會時不時湧現,繼而逐漸成為常态。
我們一直都在路上……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