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魅力:光譜型解析
光譜型是恒星的溫度分類系統,依恒星光譜的類型,把恒星分成O、B、A、F、G、K和M等類型。其中G型星還有兩種變種類型R和N,K類有一種變型S。每個光譜都可進一步分為數字亞型,範圍從0到9,更高的數字表面更低能的光譜和更紅的顔色。在數字後面加上羅馬數字或字母表示恒星演化階段(如太陽光譜型為G2V)。
天文學魅力:光譜型解析
摩根-肯那光譜分類法是目前最通用的恒星分類法,依據恒星的溫度由高至低排序(質量、半徑和亮度皆與太陽比較),但其光譜标示仍沿用哈佛光譜中的分類,将恒星的光譜分成七大類,每類再細分為十小類。但目前最熱的星為O5,最冷的星為M5,即O型隻有五小類,M型隻有六小類,總計為61小類。該分類系統已經延伸到了失敗的恒星上(質量太小而無法維持氫聚變,但質量遠大于一般巨行星),即褐矮星上,分成L型星和T型星。羅馬數字和字母表示的演化階段:O,特超巨星;Ⅰa和Ⅰb,超巨星;Ⅱ,亮巨星;Ⅲ,巨星;Ⅳ,亞巨星;Ⅴ,主序星(或稱為矮星);Ⅵ,亞矮星;Ⅶ,白矮星(絕對星等從大到小)
天文學魅力:光譜型解析
O:藍色。溫度高于25,000K,有電離的氦光譜,氫的譜線(吸收線)不明顯,在紫外線區的連續光譜強烈。多數的原子都呈現高電離狀态,如氮失去兩個電子,矽失去三個電子,氦失去一個電子。B:藍到藍白色。溫度在11,000至25,000K之間,氦原子譜線呈現中性,矽則失去1或2個電子,氧和鎂原子失去1個電子。如B0就已經沒有氦的遊離譜線,氫譜線則已很明顯。A:藍白色到白色。溫度在7,500至11,000K之間,光譜以氫原子的譜線最強烈,矽、鎂、鐵、鈣、钛等都為遊離的譜線,但金屬的譜線很微弱。如A0已經沒有氦的譜線,有微弱的鎂與矽的離子譜線,也有鈣離子的譜線。F:白色到黃白色。溫度在6,000至7,500K之間,有離子化的金屬譜線,氫的譜線轉弱但仍很明顯,鐵、鉻等自然态的金屬譜線開始出現。如F0的鈣離子線強烈,氫的譜線雖已減弱,但中性氫原子譜線與一階金屬離子線都很明顯。
天文學魅力:光譜型解析
G:黃白到黃色。溫度在5,000至6,000K之間,有遊離的金屬、鈣譜線及部分的金屬譜線,氫原子的譜線弱,分子譜線(CH)已經出現。如G0譜線以中性金屬線為主,具有很強的中性鈣、鎂、鐵吸收線,鈣的離子線達到最強,氫氧根(G帶)的吸收線很強。K:黃到橙色。溫度在3,500至5,000K之間,主要為金屬譜線。如K0在藍色的連續區強度微弱,氫線很微弱,有中性金屬譜線,分子譜線(CH、CN)依然存在。M:橙到紅色。溫度低于3,500K,有金屬、分子及氧化物的譜線,氧化钛(TiO)的譜線成為最主要的譜線,氫線消失。如M0已有很強的分子帶,尤其是氧化钛、鈣原子的譜線強烈,紅色區呈現連續光譜;M5鈣原子的譜線很強,氧化钛的強度超過鈣。
天文學魅力:光譜型解析
在巨星的區域内因為還有其他的元素參與核反應,所以還有R、S、N三種在巨星分支上才會用的分類;還有些恒星因為有些特殊譜線而不易歸類于其中,也會另外加上注解用的字母作為區别。哈佛光譜分類法在制定之初,參考了太陽光譜的命名方法,以氫原子光譜為依據,依照強弱以字母A、B、C、D的順序來标示,A型就是氫譜線最強烈的,B型比A型要弱一些,C型又再弱一些,依此類推。而我們知道氫的譜線隻在特定的溫度範圍内才會明顯,溫度太高或太低譜線都會減弱,所以當摩根與肯那使用溫度來排列時,字母就不再能依序排列了;同時也參考其他原子的譜線,合并與删除了一些重複的類型,将哈佛分類原來的16種分類改成為今日我們所看見的型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