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之路越走越寬

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之路越走越寬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22:42:21

南方财經全媒體見習記者 劉黎霞廣州報道

近日,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發布《2021年度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報告》(下稱《報告》),在全國36個參評城市中,深圳、廣州以總分77.83、73.81分列綜合排名第二、第三,廣深多項指标進入前五。

在最體現發展潛力的創新環境指标方面,《報告》顯示,廣州和深圳的創新優勢主要體現在企業創新方面,深圳的專利授權數量和廣州的商标注冊數量在參評城市中均位列第一;但在國家級創新載體數量上,廣深與北京、上海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之路越走越寬(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排名)1

(2021年度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得分及改善情況 圖片截圖自報告)

《報告》圍繞中小企業面臨的主要痛點難點問題,從市場環境、法治環境、融資環境、創新環境和政策環境等5個維度,對3.5萬家中小企業展開多維度調查。評估指标體系共由5個一級指标、21個二級指标和37個三級指标構成。

從綜合得分看,上海、深圳、廣州、北京、南京、杭州、甯波、廈門、成都、天津位居前十;從得分提高幅度看,拉薩、呼和浩特、大連、石家莊、鄭州、青島、貴陽、南甯、濟南、武漢得分增幅位居前十。

在綜合得分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兩參評城市——廣州和深圳均位于第一梯隊,其中深圳總分為77.83排名第二,比上年提高6.21%;廣州總分為73.81位列第三,比上年提高7.91%。

從各項指标來看,廣州在市場環境、創新環境、政策環境3個指标上進入前五;深圳在市場環境、融資環境、創新環境3個指标進入前五,均顯示出較為突出的綜合實力。

例如,在加大對中小企業權益保護力度以及規範涉企執法行為方面,廣州市建立包容審慎監管機制,發布245項免處罰免強制事項,實現監管糾錯容錯機制的“立體式”覆蓋,推行涉企柔性執法。

在從體制機制、服務隊伍、技術手段等打通中小企業服務“最後一公裡”方面,深圳着力構建企業服務綜合生态,同步推出“深i企”小程序、APP和Web三端服務,推動企業服務由信息化向數字化升級。

《報告》還顯示,創新資源大量集中于一線城市的現象依然較為突出。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四城擁有的國家認定創新載體數量共計684個,占參評城市總數的26.53%,四城備案創投機構總計1.4萬個,占參評城市總數的66.51%。

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之路越走越寬(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排名)2

(一線城市擁有創新資源數量在參評城市中占比情況 截圖自報告)

四城中,北京的國家級創新載體數遙遙領先,占比10.55%,深圳和廣州分别為5.62%和3.92%;創投機構數量方面,北京、上海和深圳占據最主要的資源,占比20%左右,廣州則與這三城市差距較大,隻有4.2%。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将“專精特新”列為創新環境的重要參評指标。

評估顯示,各參評城市已基本建立“專精特新”企業培育體系,并印發培育或認定辦法、建立企業動态庫,資金獎補力度持續加大。 廣深在該指标方面得分上要低于北京、上海等其他一線城市。

廣州現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8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10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1859家;深圳現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69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量870家,居全省首位。

相比其他一線城市,廣州亟待優質的“專精特新”企業後備軍迅速補位,加大力度迎頭趕上。今年4月,廣州市明确提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三年行動方案:到2024年累計培育5000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120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5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50家國家級重點“小巨人”企業。

更多内容請下載21财經APP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