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有沒有僧人的随筆

有沒有僧人的随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1 04:44:03

是逃避現實社會還是認清了自我的人生之路,那個在國際頂級廣告公司工作多年 ,實在是沒有精氣神持續内卷下去的35歲的女強人,跑去了道觀修行。

儒釋道,這是諸多人尋找心靈解脫與慰藉的三條道路。

有沒有僧人的随筆(那個實在卷不動了的30)1

有句話如此講:得意時儒家 ,失意時道家,絕望時佛家。

總有一條路适合迷途羔羊。

儒家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自強不息,奮發圖強。

七八點鐘的太陽必然是自強不息更靠近儒家的,可能走着走着,經曆了太多太多,才會接觸道家。

有沒有僧人的随筆(那個實在卷不動了的30)2

在道觀修行,是否就可以得到心靈的慰藉和解脫,是否可以悟出一條适合自己的人生路,是否是一個好的出路?

大廠人扇子七的道觀修行生活 ,是揭開謎底的最佳注解。

該換一種活法了

想象中或者電視劇中,道觀的道人總給人一種清心寡欲的感覺,不食人間煙火,也仿佛不會笑。

這都是想象中的,實際上接觸道人的編劇非常少,真正去道觀和道人接觸的創作者也非常少。

由于道家的門檻比較高,即使把天書放到眼前,哪怕公之于衆。看不懂的依然看不懂,領悟不了的依然領悟不了的。

有沒有僧人的随筆(那個實在卷不動了的30)3

那真實的道觀生活是怎樣的?

那位跑去修行的道士,扇子七,在網上分享了自己修行的生活。文字很接地氣,通俗易懂。

說起扇子七這個名字,大有來頭。這是一種中草藥的名字,有清熱解毒理氣活血的功效。

2008年,她大學畢業,步入社會。那一刻她對生活對工作是充滿信心和希望的。

進入體制内的大廠,做的是食品質量檢測員。不用很操心,隻是很枯燥。

有沒有僧人的随筆(那個實在卷不動了的30)4

她不想一直過着這種粗糙枯燥一眼就能望到頭的生活,她認為人生有無限可能,帶着一股沖勁兒辭職後進入廣告業。

這是一家業内知名的廣告公司,起初她覺得很有挑戰性,憑着一腔熱血和激情,混得風生水起。

不過廣告業看似光鮮亮麗,背後要付出的實在是太多了。

甲方的各種要求和刁難,無數次的修改,同行競争那麼激烈,一茬又一茬的年輕人湧入這個行業。

沒日沒夜地加班,甲方和老闆的雙重夾擊,急于追趕而上的後來者。

有沒有僧人的随筆(那個實在卷不動了的30)5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終于有一日,扇子七累了,她感到精疲力盡。

不僅僅是内心的壓力令她精疲力盡,還有事業的前景令她感到無望。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私企最要緊最看重的是一個員工能給公司帶來多少價值,而不會看人情。

她年紀也不小了,思維和精力已經不能和那些剛畢業的年輕人相比了。

轉型是必然的,即使不想轉型,公司也不會給她養老的機會。

有沒有僧人的随筆(那個實在卷不動了的30)6

在她最困惑之時,和一個道士網友接觸了。他們兩個人聊了許多許多,讓她意識到自己該換一種活法了。

世俗的眼光和三觀,是不是就是絕對正确的?

她感覺自己很像一個陀螺一樣一直轉一直轉,可是掌控權卻不在自己手裡。

道士網友給她打開了另一個維度的大門,她逐漸開始接觸道家。

恰好在此時,她瞥見自己關注的一個道觀的公衆号在招義工,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試一試吧,反正也沒有什麼損失。”

有沒有僧人的随筆(那個實在卷不動了的30)7

抱着這種想法,她報名參加義工,并且被接納了。

真實的道觀生活是怎樣的

2021年11月份,扇子七辭職了。

她揮一揮手,和那家國際頂尖廣告公司說了拜拜。

兜裡揣着2000塊錢,從北京去了成都,那家道觀的名字是鶴鳴山。

2000塊錢夠花嗎?

有沒有僧人的随筆(那個實在卷不動了的30)8

這家道觀包吃包住,沒有多餘的消費,省着點夠來回路費。

對于為什麼如此灑脫,扇子七是這麼說的:“我想趁着年紀還不算太大、試錯成本低的時候去嘗試我想做的,時光不會為誰停留,不能一拖再拖。”

扇子七和網友分享自己的道觀義工生活。

扇子七選擇了四川成都鶴鳴山的全真道觀。四川的道觀很有名氣,人傑地靈。

有沒有僧人的随筆(那個實在卷不動了的30)9

起初她認為這會是一種苦修,來到道觀發現不是這樣的。道觀裡面的裝備非常具有現代化,有熱水器,有抽水馬桶,早餐有酒店提供。

這家道觀和一家養生度假酒店有合作,這家酒店的顧客很多都是沖着道觀來的。

吃飯之前要念供齋文,用完餐之後要念結齋文。

上課的時候要穿居士服,除了修行之外,扇子七還要做文書的工作,比如幫忙打理公衆号寫文章。

早晨5:30就要做早課,做完早課就要吃早飯。然後是抄經文,練太極,通讀《道德經》,接着是晚課和晚飯。

有沒有僧人的随筆(那個實在卷不動了的30)10

生活很規律,既修心又鍛煉了身體。

除了必修的早晚課,練習太極,通讀經書,讀經文之外。其他的時間自己安排。

一些道友念經,一些道友練字,一些道友練習樂器,比如竹笛,二胡,洞箫,阮琴。

道友們經常相約一起爬山,看日出,看日落。一起探讨如何練太極,如何參悟。交流彼此的見解。

偶爾一起做義工,道觀每次做活動的時候,扇子七都要去幫忙。活動結束之後,道觀會給予一些金錢補助。

有沒有僧人的随筆(那個實在卷不動了的30)11

扇子七當然不在乎這些錢,在乎的隻是提升自我,參悟大道。

在道觀中修行三個月,扇子七覺得自己最大的感悟是自己戒掉了分别心。

所謂分别心是許多痛苦的來源。别人對我們好不好,給予我們的多或少,對方是什麼身份,都會影響到一個人的身心與判斷。

倘若沒有分别心,就可以心平氣和地對待外界和其他人。人際關系上的諸多困擾也會迎刃而解。

同時,扇子七對真正的道士和道觀有了不同的了解。

有沒有僧人的随筆(那個實在卷不動了的30)12

從前認為道士都是仙風道骨,很嚴肅,不食人間煙火,真正接觸之後發現都是普通人。

有許多道士是985, 211畢業的。他們并不是在俗世生活中找不到出路,或者沒有好的出路,才來到這裡。

而是他們的悟性,早早就讓他們走上了這條路。道觀裡人才濟濟。

做完早晚課讀經書分享感悟的時候,道友們的心态很平和。

他們沒有世俗的那種功利心,也沒有想要秀優越感的想法,更沒有想要一枝獨秀的念頭,而是很簡單地陳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

有沒有僧人的随筆(那個實在卷不動了的30)13

後天環境所束縛在人身上的一些枷鎖,在道觀裡都可以得到解脫。

世俗中修行

在道觀中修行是一種修行,在世俗生活中修行,又何嘗不是一種修行。

東方朔曾說,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

那個将扇子七引入道家的女道士,是一個在俗世生活中修行的人。和扇子七一樣是廣告業的同行,生活和修行從來不分家。

扇子七對這位女道士一知半解的時候,誤解這個女道士是因為清高,因為不想教授更高的道家學問,所以才讓她自學。

這可能是很多人對道家的一種誤解。

有沒有僧人的随筆(那個實在卷不動了的30)14

道家絕對是有門檻的,但這種門檻不是金錢,不是優秀與否,不是門第階級,而是悟性和緣分。

後天的知識可以靠我們學習去得到,可是智慧并不能通過學習去得到。

六祖慧能目不識丁,卻成為了佛家的傳道人。

時間未到,緣分未到,即使天天跟在名師身邊學習也是悟不到的。這不是努力和學習就可以突破的。

《道德經》《易經》等中華博大精深的經典,早已存在幾千年。

有沒有僧人的随筆(那個實在卷不動了的30)15

教育普及的今天,但凡是上過9年義務教育的,都能認識書裡這些字,可是看懂了嗎?有幾個人能真正參透其中的奧秘?

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師父不是萬能的,緣分和悟性沒有達到,傳授一萬遍也無非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聽不到心裡,不知所雲罷了。

道家學問的門檻不是人為設置的,而是宇宙賦予的。

慧能的師父身邊跟随了許多弟子,傳道授業多年,那些人也沒有慧根領悟到真谛。

唯獨沒有任何基礎的慧能聽完師父的話,參透了奧秘,回了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有沒有僧人的随筆(那個實在卷不動了的30)16

這簡簡單單的8個字,有多少人能夠參透,能夠做到?

扇子七在女道士的提點下靜心研讀《道德經》,刷新了她的三觀,給了她思維很大的沖擊。

道觀的師父提醒她可以下山了,“修行不隻是在道觀,一言一行一個念頭,每日的生活都是在修行”,“在一個地方呆久了對人并不好”。

扇子七暫時還不想下山,認為時機未到。将來必然要下山,隻是早晚。

道觀的生活,讓她回歸自然和清靜無為,離開道觀之後該走哪條路,她還沒有頭緒。

有沒有僧人的随筆(那個實在卷不動了的30)17

但是她很清楚, 自己一定會回歸到蘇轼的生活中繼續工作。每個人的緣法不同,各自有各自要走的路。

她的師父必然是看透了這一點,做個普通人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扇子七認為這次的道觀修行生活是漸漸世面長見識的一個途徑。

世界這麼大,總要去看看。活法那麼多,沒有必要非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