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A wise person of the Dao obtains wisdom which may not be learned;a knowledgeable person may not know the truth of the Dao.
《論語》一句話:“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事情沒做好,找自己的原因,遇到問題,反省自己,從自身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求人不如求己,多要求自己,少要求别人,改變自己,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完美,吾日三省吾身,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要讓事情改變,先改變自己,悟到這一點,很多問題、矛盾迎刃而解。
天道的法則,是利益萬物而不傷害衆生。聖人的法則,是幫助每一個人,而不與人相争。一個人如果時時處處為别人着想,很少考慮自己,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這樣的人怎麼會不受人歡迎?怎麼會生活得不快樂?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随無涯,殆己!”莊子告訴我們,人生有限,而知識無限,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太危險了!在如今的信息時代,如果你每天拼命攝取海量的知識和信息,就會産生知識恐慌,陷入無比的困惑。
信息可以廣泛汲取,讀書宜在精不在多,老子曰“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有大智慧的人不一定讀了很多書,知識淵博的人不一定有大智慧。
中庸的"擇善而固執之"。認認真真琢磨透一個事兒,堅持做,無需在外人面前展示自己啥都會,老子認為“聰明的人不一定博學,見多識廣的人不一定真正聰明”。
“知者不博”的“知”是指覺悟了宇宙生命真相的人方可稱為“真知者”,即深知宇宙大真理者,真知者從不顯露,含光内斂,厚德貴藏,就像老子說的“聖人披褐而懷玉”。
聖人從不追逐外在的浮華,而是注重内在的品質,就像用粗布包起來的“寶玉”一樣,是一般人看不到的。自然世界裡,珍珠都藏在普通的貝殼裡,沙子中能淘出金子,而許多其貌不揚的人卻是真學者。
人生重在于行,而不在于辯。真理沒有必要每天去争辯,一天到晚争論不休,也未必就能辯論出來真理,一切真理與正道,隻有真正用心去實修,才能真正領悟,當你掌握的知識越多,眼界就越開闊,接觸到的事物就越多,就越明白自己能力的界限,也就越能謙虛謹慎。
真正有智慧的人從不顯露,他們含光内斂,厚德貴藏。所謂“知者”,即有真智真慧的人,這樣的人深知宇宙大真理,卻從不顯露,所謂“不博”,即守元抱一,專心緻靜,不刻意追求後天知識的廣博,惟以一顆真心,求知求真,學會謙遜,堅持求索,學無止境,才能看到更廣闊的天地。
《莊子·知北遊》中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所有内在充實的人,大多是安靜而沉默的,一個了不起的商人,深藏财貨,但外表看起來空無所有,一個有修養的君子,内藏道德,但外表看起來好像是愚蠢遲鈍,這是說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平靜和沉默,切忌驕傲和貪婪,誇誇其談。
很多時候,話不在多,關鍵在于分量,沉默,是一種境界,最深沉的智慧大多是沉默的,最偉大的人格,也需要忍耐與克制,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在沉默中積蓄力量。
一個人經曆得越多,就越會沉默處事,他們的姿勢不再張揚,語氣漸趨平和,态度明顯和善,這并非說明他們沒了銳氣,而是少了年少的輕浮和張狂。
有故事的人,通常不喜歡講故事,沉默是一個人成熟的基調,知而不言,言出有尺,是做人的最高修為,少說多做,才是最有力的踐行,隻有耐得住沉默的過程,才能享受到花開的喜悅。
歡迎大家品讀中華大家讀書會!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播正能量!
獲家庭更幸福美滿,事業更成功!
感恩萬佛之祥光照耀,感恩神天共佑!
感恩天地滋養萬物!感恩國家培養護佑!
感恩父母養育之恩!感恩老師諄諄教導!
祈世界和平!國泰民安!阖家幸福!人人安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