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易地扶貧搬遷如何評估

易地扶貧搬遷如何評估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6 08:16:51

易地扶貧搬遷是指對居住在生态環境惡劣,自然條件低劣等不具備生存條件和地質災害高發地區的貧困群衆,按照農民自願的原則,在政府的統一組織下,搬遷到生活和生産條件較好的地區,實行有計劃的開發式移民,通過開墾宜農宜林荒山荒地,依托城鎮和産業發展等易地安置。


為什麼要實施“異地扶貧搬遷”

易地扶貧搬遷主要是針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區實施的。

這些地區不僅人口居住空間分散、産業基礎薄弱、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滞後,還受到生态環境惡劣或基礎設施不足的制約,難以實現就地脫貧和發展。隻有通過外部政策幹預,讓貧困群衆搬遷到交通相對便捷、從業機會多、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能有效覆蓋的地方,才能實現“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的初衷。

為及時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緻富”的目标,搬遷不僅要緩解貧困戶經濟收入方面的“貧”,還要緩解他們在教育、健康、生活水平等發展能力方面的“困”,以及在獲得感、滿意度方面的“主觀貧困”。

易地扶貧搬遷如何評估(關于易地扶貧搬遷)1

對貧困戶有什麼好處?

第一,易地扶貧搬遷能提高貧困戶家庭的收入。一方面,搬遷使貧困戶更容易獲取農業生産技術、市場信息等,能夠提高農業生産效率和農産品質量,從而增加家庭的農業經營收入。另一方面,搬遷使貧困戶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從而提高家庭的工資性收入。

第二,易地扶貧搬遷能促進貧困戶可持續發展。安置區規劃建設幼兒園、小學和中學,改善了貧困戶子女的受教育條件;構建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配套建設社區醫院、衛生站、醫療診所等醫療機構,使貧困戶能夠看得起病,提高貧困人口的健康水平。安置區配套的水、電、路、垃圾處理點等基礎設施,能為貧困戶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條件,促進搬遷貧困人口實現可持續發展。

第三,易地扶貧搬遷能明顯提升貧困戶的幸福感。搬遷之前,貧困戶所處的地理位置偏僻,自然資源匮乏,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落後,貧困戶的生産和生活條件艱苦。搬遷之後,貧困戶大部分搬到鄉鎮中心或者縣城周邊的集中居住區,住房條件和環境顯著改善,同時,貧困戶享受到社區周邊的教育資源、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幸福感得到極大提升。

易地扶貧搬遷如何評估(關于易地扶貧搬遷)2

如何有序拆舊複墾?

按照“一戶一宅”和“占新騰舊”原則,推動地方政府與搬遷群衆簽訂舊房拆除和宅基地複墾協議,合理約定舊房拆除過渡期,明确不同類型舊房拆除政策。

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原則,開展宅基地複墾複綠,恢複遷出區生态環境。

鼓勵各地對搬遷後退出的承包地和山林打包開發、規模經營,把農村資源變資産、資産變資金,形成搬遷群衆的“生态股”,将生态價值轉化為搬遷戶長期收益。大力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鈎節餘指标交易政策,為地方政府融資還款提供來源。

農村土地怎麼辦?

政策性移民的家庭承包經營土地,按照國家有關移民搬遷、扶貧異地搬遷等政策遷入異地安置的農戶,其遷出地是否收回其原有家庭承包經營土地,應按照國家相關移民政策處置,具體内容可以向當地土地管理部門進行咨詢。

遷入地按照國家相關移民政策确定安置的農戶承包地,應納入這次農村土地确權範圍,并按照農業部等6部門《關于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工作的意見》有關“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變更、注銷登記”的政策規定,依法進行确權登記頒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