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qq服務有什麼用

qq服務有什麼用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2 17:17:14

人人都是産品經理社區推出産品經理培訓課程,讓BAT産品總監手把手帶你學産品吧!

qq服務有什麼用(能脫去公衆号的外衣嗎)1

公衆号作為嫁接在超級APP内的輕應用入口,一經微信推出便火速呈現颠覆之勢,“幹掉市面上一半的APP”是當時很強烈的呼聲,之後各大社交APP也火速模仿競相推出,就連支付寶和百度也以服務窗和直達号的形式正面殺入這場厮殺。

不久前,微信的同門師兄,也是移動社交界最後一個大腕兒手Q也悄然上線了公衆号,簡單訂閱了幾個公衆号,再加上之前興趣部落的關注的一些内容,結果各種推送的消息在消息列表裡簡直亂成了一鍋粥,不同層級消息的折疊邏輯也是讓人一下子找不着北。另外從目前公布的産品形态上去看官方宣傳主打的賣點之一 是“場景化語音解決方案”。

體驗了一下圓通速遞公衆号的此功能:

首先這個功能目前挺挑網絡質量的,在WiFi或者是4G情況下才能流暢應用,2G狀态下如果想要迅速用語音解決,還是打傳統客服電話吧。

其次這個語言加場景服務的解決方案确實要比純語音的方式更容易解決一些緊急和複雜的問題、效率也得到提升,比如語音通話的同時發送地址、智能跳出界面填寫輔助信息等,有點像是siri和傳統客服電話的折中方案。

總體來說從以上的産品形态上看,好像沒有給大家太多的想象空間,仿佛隻是微信公衆号衆多模仿者中的一個。難道這隻是當年像騰訊微博一樣的防禦性策略?畢竟QQ有着微信沒有的最年輕一批用戶,騰訊不想這群用戶的變現價值被其他年輕化的社交工具搶走;又或者是騰訊不想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因為移動互聯網瞬息萬變,能走到最後的是不是微信誰也說不準,企鵝帝國深谙此道。

QQ公衆号到底有沒有戲?我們要先正視一些現象。

要說現在簡單從功能上非要去分析個QQ和微信到底有什麼區别,我想都是評論家的YY居多。兩個産品發展至今,微信的不斷變重,手Q的不斷瘦身,已經從産品功能上趨同了。最大的不同我認為還是用戶群和背後資源的不同。如果要說手Q是PC時代QQ的遷移、而微信是生來就為了手機而設計的話,這個觀點放在我身上我是認同的,但也許這并不是真相,因為我是從PC端QQ到手機端QQ的移民,而且見證了手Q曾今像PC端一樣的臃腫階段;而微信對于我而言一開始就是移動的、簡潔的,所以微信确實會給我天生為移動而設計的感覺。然而在相當一部分的00後群體中并不是這樣,他們壓根不用微信,可見現在的手Q和微信對他們而言沒有太多意識上的區别、朋友在哪裡,他們就活躍在哪裡,所以我覺得現在的QQ和微信,都是屬于移動互聯網的,以後不能以過往的産品形态來論勝負,而應該是看日後誰連接一切的速度更快、更深入。

但是有一個既成事實就是,用戶在尋求服務的入口習慣這件事上,尤其是O2O相關服務,微信在用戶心裡已經領先太多,因為微信公衆号占據了先發優勢,緊跟着就是馬太效應,比如用戶習慣了在微信上關注各種商家獲取服務和資訊,久而久之還養成幾乎所有二維碼都用微信掃的習慣,而掃碼工具其實到處都是。所以說如果死守QQ的這個入口,以和微信同樣的姿态去推進,如果不犯錯誤,以手Q的用戶量做出一個漂亮數據顯然不是太難的事情,但是要真正完成對自己和微信的超越,那就隻能寄希望于去思考那些更大、更深遠的東西了。

追求卓越的前提,兩個問題必須明确:QQ公衆号想解決什麼問題?QQ的核心競争力在哪?

“所有服務類的APP,都是延遲的,如果通過語音加載的方式,将會更加及時。手機QQ并不是說百分之百的都偏向于服務類的商家,也不是說連接所有的商家,隻是希望連接那些實時服務為主的。”

這是騰訊相關人員接受采訪時表達的觀點,非常明确的闡述了QQ公衆号要做服務的定位,同時也預示将正面切入O2O領域。

那麼核心競争力到底在哪呢?我認為QQ最核心的競争力或者說價值是擁有更多維、更豐富的關系,它的這種關系特征是有别于微信的一個很具有價值的方面。用微信的時候我們會感覺群和群之間、公衆号與公衆号之間還是有相當高的壁壘,微信也沒有試圖去人為的鼓勵他們相互流動、聚衆,而QQ卻從一開始就提供了這樣的引導:各種群的推薦、興趣部落推薦、同城朋友的推薦等等都試圖讓你去加入、讓你去玩,尋找自己的組織歸屬,就像早期的聊天室和遊戲大廳一樣都在試圖多元化的聚衆,所以說QQ用戶組合形式更多,合縱連橫下,關系維度也要更為豐富,社交屬性更為凸顯;微信還是堅守通訊為第一出發點,用戶在真實世界的關聯性很高,并不想把用戶之間的關系搞的太過複雜,所以QQ關系的關鍵詞是豐富而多維,微信關系的關鍵詞是真實。

關系更多維、更豐富就能成為核心競争力嗎?在其他方面也許不好說,但是如果要做服務,這種關系屬性極有可能為服務生态的形成提供最大限度的可能性。比如你是陳奕迅的粉絲,你想要便捷的購買他演唱會的門票,那麼和你同在陳奕迅粉絲群的用戶也有同樣需求的可能性也就更大,而且如果是當地群的話還能組團包車前往,這其中一系列的需求就能為提供這類服務的商家迅速找到服務對象,但是也許在你的微信好友中陳奕迅的粉絲就很少,需求就無法高效匹配了。所以多種豐富的關系維度屬性反而能催生出更多服務觸達的可能性。生活中你是否還有這樣的感受,經常看到一個人因為經常買另一個人的東西而成了朋友,但是很少看到有人買東西隻從朋友那買,當你要買東西的時候,你會更願意去一個更大更豐富的市場,說明對于交易或者是服務而言,現實中的朋友關系并不是第一紐帶,真正讓交易或者服務繁榮的是市場供給能力、資源匹配效率和契約精神,所以說QQ龐大和多維的關系屬性俨然具備了成為培育這個巨大市場的良土。

接下來的問題是,“關系”作為核心價值,它是虛拟的、抽象的,怎麼将它以生産力的形式輸出呢?

其實阿裡給出了一個很好的啟示,阿裡正在從IT時代到DT時代的轉型,多年來積累下來的核心财富是什麼,入口?流量?亦或是用戶?阿裡給出的答案是數據,數據是在阿裡平台上所有的行為提煉出來的核心财富,将來也許會沒有淘寶、天貓這些平台,但不會缺少對商家的數據服務。騰訊一直在締造連接一切的願景,連接的背後就是關系,關系之于騰訊的重要性不亞于數據之于阿裡。把關系作為生産力的方式就是為商家提供基于用戶關系的分析和傳達連接的服務,簡單來說就是構造一個生态幫商家找到需要他們服務的用戶,幫用戶找到他們需要的服務,同時利用騰訊的各項資源武裝商家,讓他們具有高效且有良好體驗的服務能力。

産品實現的方法論上,還需要做這幾件事。

升華信息觸達能力

OTT曾是騰訊開疆擴土的殺手锏,此次QQ公衆号的語音服務是否是一次遞歸?

遙想當年在移動互聯網還沒普及的年代,QQ消息和手機短信的綁定融合确實是一種奇特的體驗,曾今不同網絡下的人就像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而這一看似小小的産品技術上的創新讓兩個不同網絡間實現了融合,兩個世界的社交關系網有了交集;如今比OTT更高階的三網融合更具滲透力,互聯網和電信網之間的圍牆越來越矮,矮的讓以前隻能文字翻越的高度,現在語音、視頻通通都能翻越,易信的免費電話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網絡電話和傳統電話的交叉融合應用實實在在給用戶帶來了方便和利益,然後這種三網融合能力隻應用到通訊層面,服務層面、尤其是O2O領域的應用仍是一片廣闊的天地,用三網融合的能力去融合線上線下兩個世界,QQ服務不是沒有這個機會。這個事情宏大而又艱巨,國外谷歌、蘋果通過智能手機侵占互聯網之後又紛紛推智能電視搶占電視網,同時谷歌自建光纖寬帶分明也是想抄了電信運營商的後路;國内小米、樂視也在激進的布局,騰訊沒有理由不想,QQ物聯戰略就是一個很強的信号。

更智能的UI

三網融合為更智能場景化服務能力提供了通道,而用戶端的交互創新也需要同步匹配。智能UI是一套圖文 語音 場景化應用工具打包的解決方案。用戶可以用文字方式輸入需求、可以用語音方式、可以用手勢方式、可以用眼神、甚至在特定的場景下系統已經幫用戶分析出了可能的需求信息,可見現在的語音服務隻是一個開始,QQ物聯智能交互才是終極之道。

去中心化的智慧

如果在具備上面兩點條件的情況下,用戶還一定要從手Q上去觸達服務嗎?答案是:沒必要,用戶的需求輸入入口也許是短信編輯框、也許是電話通訊界面、也許是操作系統内置搜索框、也許是語音輸入框、也許是浏覽器、也許是地圖、也許是其他智能設備,或者是線下的二維碼,隻要在騰訊資源觸角能觸及的地方輸入你的QQ号或者登陸QQ授權賬号的一刹那,服務已經standby了,等你再次輸入需求指令,系統就會根據你的QQ關系屬性為你匹配最佳的服務商及服務方案,這樣該有多酷。入口離散化、在需要它的場景出現,體現了去中心化的智慧,去中心化更深層次的價值在于能讓QQ服務的生态具備生物智能,自我生長,用戶和服務商在這種環境下會最優化的傳導信息和相互協作。QQ曾用中心化的思維去建立關系,高效的确立了優勢,從手Q底部導航欄第三個TAB中上方的關于熟人資訊、LBS聚衆和興趣聚衆三個中心化入口就可以看出來,而現在,QQ服務是時候用新的思維去輸出關系了。

暢想一盤智能物聯大棋。

就像微信的行業解決方案一樣,QQ公衆号也許背後最大的工作量也在于給予行業的解決能力的适配上,這确實是個苦差事,古就有三百六十行,現在更何止三萬六千行,各種工具化接口需要适配各種繁雜的需求邏輯,解決的背後需要去整合騰訊各方資源:通訊、地圖、視頻、智能硬件、開放平台以及第三方的資源等等等等,也許是你能想到的或者想不到的一切,這是多難的一件事,但話又說回來,如果是那麼容易的話,為何還要騰訊去做呢。

以上這些其實都隻是我作為一個局外人的鬼馬狂想,但是希望不久的将來,我們享受到的智能服務真的能像文章開頭我特意配的那張電影《her》的劇照裡的那個智能系統那樣,讓人尖叫。

本文由 @Devin.Jia 原創投稿,并經人人都是産品經理編輯。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