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裡泡枸杞。”曾經,泡枸杞的多為中年人,可到了近幾年,不少年輕人也開始這麼做了,可真是蠻“超前”的。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除了跟風以外,與目前年輕人壓力大也有一定的關系。年紀輕輕就加班加點的人在如今可太多了,要是還不知道注意身體,别說老了會後悔,能不能活到老都是個問題。
一些商人很懂得及時發現商機,當他們看到年輕人開始養生了之後,市面上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大補之物”,但能賣得長久的,還真就不多,畢竟大家也不是傻子,吃了那麼久,還沒什麼作用,一看就是被誇大了。
比如這種植物,它曾經是大名鼎鼎的“南美人參”,不少人曾出高價購買,然而到了現在,将它白送人都不一定能送出去,家裡有豬的,還會将其當豬飼料。但倘若要賣給别人,估計現在買了喂豬都沒有人要它。
南美人參人參的珍貴性不必多說,它自古就被譽為“百草之王”,食用後的好處顯而易見,至今都沒“翻車”過,喜歡它的人依然很多。但“南美人參”就不一樣了,它隻有一段時間是光芒萬丈的。這種南美人參的真實名字叫“瑪咖”,正所謂物以稀為貴,瑪咖在這一塊就滿足了這句話的條件。
事實上,瑪咖根本不是我國的本土植物,它的原産地在南美,那裡的條件較為适合瑪咖的生長。它的外形和蘿蔔有些像。仔細看還有些特别。
瑪咖對于生長環境的要求極為苛刻,這也是它較為稀少的原因之一。在土壤方面,瑪咖喜歡微酸性的沙質土壤,還得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和保水性。瑪咖隻有在較濕潤的環境中,才能生長得更好一些。土壤的含水量若連20%都達不到,是會影響到瑪咖生長的,産量也會有所下降。但水多了也不行,那樣容易導緻瑪咖的根部出現腐爛等情況。
絕大多數植物的生長,都需要有陽光的照射,瑪咖也不例外。所以栽培瑪咖的地點最好選在陽坡,否則光照不足的情況下,瑪咖的質量也會變差,産量也會變少。有試驗曾表明,瑪咖植株在70%的遮陰條件下,是會逐漸走向死亡的。
瑪咖對氣候的要求同樣十分嚴格,一般在冷涼、晝夜溫差大的氣候環境中,瑪咖才能長得更好一些。海拔方面,在雲南種植瑪咖的海拔起碼得在2800-3500米之間。當海拔下降、氣溫太高時,瑪咖就容易發生病蟲害了,塊根也較難膨大了。最初瑪咖被引到我國時,隻有雲南麗江的玉龍雪山等地區,才能将它養活。
不僅如此,瑪咖每種過一季後,土地就得休耕三年以上!原因就是瑪咖對土壤中的營養成分吸收得太狠了,若土地不休耕,非要繼續種植,那麼瑪咖的産量絕對是讓人哭出來。
一些商家起初會将瑪咖的功效誇得天花亂墜的,有段時期,瑪咖的“十大神奇功效”更是讓一些養生人士趨之若鹜。不關注這些的人,生活中想必也多多少少聽到了一些。以至于某段時期内,瑪咖的價格被炒得特高,一斤上千元都有大批人争相購買,商家們估計臉都要樂開花了。
雖然瑪咖不如那些商家們說得那樣神奇,但它含有的維生素确實是蠻多的,瑪咖中還含有大量的鈣、鐵等微量元素,食用後對身體的好處還是有許多的,隻是來的沒有那麼快罷了。
這也讓不少農民開始蠢蠢欲動,随後不久便開始種植起了瑪咖,它成了“搖錢樹”一般的存在。可惜好景不長,在商家們的謊言被揭開後,農民們種的瑪咖自然失去了價值,賠得血本無歸的人大有人在。
喜歡養生并沒有什麼問題,但不能盲目跟風,花大價錢購買瑪咖的人如今想想一定後悔死了。再有那些被利益蒙蔽雙眼的農民朋友,很容易看不見未來的危險,一股腦地闖進去,出來的時候回家的路都要找不到了。
如今在農村,很少見到種植瑪咖的了,它也漸漸被人們遺忘了。農民喂豬的時候可能都不會想起瑪咖,反正少有人買,有種植者索性将它給豬吃了;至于賣,買的人特别少,人們甯願買紅薯、玉米、飼料喂豬,也不會買瑪咖,曾經高價熱賣,排隊購買的南美人參,如今連喂豬都沒人要了。
各位朋友:大家的家鄉有沒有種植瑪咖的家庭呢?收入如何?歡迎在下方留言讨論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