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小李工作6年,業績一直很突出,可每次會上被領導突然叫到發言,總是卡殼,像是走神沒認真開會似的,好不容易說完了,想說的沒說出來,說出來的又沒有邏輯,總是過後又想起來有事情漏說了,每次都是這樣,他越來越害怕被突然點名。
他經常懷疑自己是不是表達能力有問題,但如果給他充分的準備時間,他也能說得挺好,可為什麼一到“臨場發言”就屢屢失敗呢?看着同事們也都是突然被喊起來講話,卻能條理清晰、觀點明确,是自己的随機應變能力不足嗎?
許多人也和小李一樣,甚至有人因此錯失了升職機會。想要解決“臨場發言總是做不好”的問題,我們需要先了解影響它的原因。
01 一到臨場發言就出岔子,你必須知道的3個原因臨場發言表現差,主要表現為:想得慢、講得亂、講不全。
(1)想得慢,是受大腦功能限制
《慢思考》一書說提到,人擁有三套腦系統,分别是反射腦、思考腦和存儲腦。
反射腦:對感官世界的反射,反應速度最快,是自發、無意識的。
思考腦:有意識地思考、邏輯分析、綜合考量、回顧過去、做出預判等。
存儲腦:對信息進行篩選、分類和存儲。
《慢思考》提到的三套腦系統
我們隻要在思考一件事情,用到的就是思考腦,思考腦的運轉速度很慢,需要持續投入注意力,簡單說來,深入的思考本身就是一件很慢的事情。
當我們突然被叫起來發言時,留給我們的反應時間一般隻有3-10秒左右,因此我們根本不夠時間思考。所以面對突如其來的問題,我們要麼腦子一片空白,要麼隻能想到一點零散信息,但結束之後,隻要我們有充足的時間,其實又能想得面面俱到,于是總是責備自己:“當時怎麼就想不到呢?”
這是因為我們當時是在思考問題本質,梳理邏輯,組織語言,用的是思考腦,所以思考速度慢。
而那些臨場反應非常快的高手,為啥思考速度會這麼快呢?實際上,他們靠的并不是快速思考,而是快速調用。《慢思考》一書中提到,思考腦和存儲腦保持着平衡,其中一個激活的時候,另一個就進入休息狀态。臨場反應快的人更加善于在思考腦和存儲腦之間切換,而不是單純使用思考腦。他們從存儲腦中迅速調用信息,再由思考腦迅速整合,串聯成想法。
小李找到一個特别善于臨場發言的同事,問他是怎麼做到快速組織語言的,同事說每次領導提的問題,他并沒有紮進問題去想,而是快速由這個話題聯想相關的自己已經知道的事情,然後跟領導的話題結合起來,就可以快速作答了。
此外,當人處于緊張狀态下時,思考速度還會進一步變慢。
神經科學家丹維爾·列維京在TED演講時講過,人在有壓力、緊張狀态下時,大腦會釋放皮質醇,這會阻礙我們的思考能力。
《重塑你的大腦》一書提到,人面對壓力時會引起皮質醇分泌濃度增高,如果皮質醇産量過多或持續時間過長,淹沒海馬體,則會導緻海馬體管理記憶的功能失靈,造成記憶功能衰減。
小李越害怕臨場發言,越是緊張。在這種情況下突然被點名,原本可以想到的内容,也變得更加困難起來。
(2)講得亂,是缺少表達邏輯
其實每次小李講的内容并不少,他想盡量通過多說話把自己要講的說明白,但因為内容沒有邏輯,語句沒有重點,大家聽完并不知道他最想說什麼,加上會議讨論本就占用了大家的工作時間,領導和同事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更是刺痛了他。
講不清楚,主要是缺少表達的邏輯。
《邏輯表達》一書提到,當我們所表達的信息有邏輯結構時,信息接收者在接收時會産生生物電信号,通過這些生物電信号,神經元細胞在神經纖維上被連接在一起,信息就會按照邏輯順序,依次地存儲在神經元細胞上。
簡單說來,就是我們的表達如果有邏輯,聽衆就會生産興奮感,願意繼續聽下去,反之大腦則會難以接收信息,直接表現為不願意聽、不耐煩。
舉個例子,同樣給領導提出會議改期的建議,一種表達是啰啰嗦嗦,講半天也沒有重點,領導越聽越生氣;而另一種表達則按照“結論、原因、總結”的邏輯結構,就清晰多了。
所以即使我們腦中能想到許多信息,但如果缺乏邏輯性的表達,不經整理直接說出來,别人也會聽得一頭霧水。
(3)講不全,是由于準備不充分
電視劇《歡樂頌》中剛上任公司負責人的曲筱绡,和客戶開會談品牌代理的事,當客戶問到她對他們的品牌了解多少,品牌代理經驗為零的她又有什麼優勢時,曲筱绡當場蒙圈,結結巴巴講了一些自己知道的東西,但說不全。無奈的她,隻好借口上洗手間打電話向安迪求助。
曲筱绡平日裡是個人精,伶牙俐齒,私下裡講起話來滔滔不絕,表達能力超強。可在開會時為啥答不上來?正是因為她沒有做好充分準備。
第一,沒有事先對對方品牌做深入的了解,所以沒法講出對于品牌未來發展的見解和觀點;
第二,沒有針對客戶對自己經驗少的弱勢提出質疑的可能性做好應對,所以沒辦法一下子講出自己的優勢去說服客戶。
我也有同樣的經曆,一次我代表部門參加某項目的總結會,因為我們部門隻是配合部門,按照以往經驗,我是不需要發言的,不料會上領導突然讓大家都講講看法和建議,而我事先沒有做任何的準備,大腦一片慌亂,隻能應急性的說說,算是交差應付,但說完後,無論是自我感覺還是現場反應,都很差。
保羅·瓦利說:“隻有當一個人真正了解演講主題而且已經完全準備好講話的時候,在演講時跟着感覺走才是适宜的。什麼都不準備就跟着感覺走很容易讓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到時候你隻能胡亂說一些你不了解的東西。”
後來小李問那些講得特别好的同事是怎麼做到的,有個同事跟他說,他觀察過領導平時喜歡會問哪幾類的問題,所以他有提前想過。小李這才明白,看似完美的即興發揮,實際也是有準備的結果。
小結一下,一到臨場發言就不會說話,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受大腦功能限制導緻我們想得慢;二是缺乏表達邏輯導緻我們講得亂;三是由于準備不充分導緻講不全。
那如何才能在臨場講話中發揮得更好呢?可以通過以下3種方法進行練習。
02 優化訓練思維,提高思考速度(1)建立框架,重構思考模式
《金字塔思維》中提到,當我們在思考的時候所面對的是一大堆散亂的信息或者信息碎片時,自身僅有的分析和整理能力沒辦法很好的處理,我們的思維會變得混亂。
我們應該将思考的内容放在一個特定的思維框架中進行分析,将所有接收到、聯想到的信息分門别類的依次放進框架中,這樣就減輕了大腦的負擔,提高了思考的速度。
因此我們要學會使用框架模型來思考,在工作中最常見,也是最好用的模型就是金字塔結構。
金字塔結構之所以好用,是因為它符合大腦處理信息的規律。
巴西神經學家蘇紮娜經過研究表明,大腦更喜歡把相似的信息歸類整理在一起,方便存儲,也方便提取。
金字塔結構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向擴散,縱向是自上而下的順序進行,橫向按照演繹或者歸納推理來進行,有歸類的作用。
金字塔結構
舉個例子,領導給你布置了一堆工作:交付合同、訂機票、完成會議草稿、聯系财務部會計報銷發票、買咖啡、打電話給王經理。
如果把這堆工作直接寫出來,你即使看了腦中也是一片混亂,更别說記住了。《金字塔思維》一書中提到:“大腦沒辦法在短時間内記住太多的信息,它更喜歡有規律的信息。”
但如果我們建立一個金字塔結構,把工作分為“文件”、“商品”、“人”三種類型,靠框架去記憶,就會容易很多了。
(2)經常訓練思考速度
日本作家赤羽雄二提出了“零秒思考”的概念,所謂“零秒思考”就是瞬間便能認清現狀、整理問題、考慮出解決辦法,沒有猶豫的時間,是思考在質與速上的終極目标,尤其是速度。因此《零秒思考》這本書深刻探讨了如何提高思考速度,書中就介紹了A4 筆記術的方法:
A4筆記術書寫模闆
隻要是自己關心的念頭,都可以作為筆記的主題。
比如我們針對各種工作會議,也可以列出許多主題:
然後圍繞這些主題逼自己在1分鐘内迅速寫出4-6個想法,剛開始可能會很難做到,不要緊,能寫多少算多少,隻要堅持一段時間就會看到明顯變化。
以我自己為例,去年我很想鍛煉自己的思考速度,就大量看《奇葩說》,看新國辯,想學習這些辯論高手的快速思考方式,可是看了半年下來也沒什麼效果。直到我知道了A4紙筆記術,就嘗試着寫筆記訓練自己,沒想到堅持了一個月後,我發現面對一個問題時,我在短時間内比以前想到的内容更多了,而且能從多個角度去想了。
書中也提到,一旦堅持做3個星期到1個月時間的筆記,腦海中的語言就會層出不窮,甚至在做筆記之前,就已經想到該怎麼表達了。長期堅持下去,那麼就能做到瞬間從宏觀上看待問題,逐漸接近“零秒思考”,可以在任何場合下,做到瞬間抓住問題關鍵,并進行整理,大大提高思考和反應的速度。
03 學會邏輯表達,讓别人聽得懂《即興演講》一書介紹了漢弗萊集團使用的領導者講話腳本,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講話思路框架。
《即興演講》領導者講話腳本
臨場發言時,我們可以把這個腳本當作發言的框架,把想到的内容填充到框架裡,再說出來。
比如,上個月公司開第一季度總結會時,我作為部門培訓負責人,在會議快結束的時候,領導問起我對所在部門的員工入職培訓工作有什麼看法?
我當時就用這個講話腳本進行了臨場發言:
剛剛說的是一般發言情況,在開會時還會有一種突發狀況,那就是同事的觀點不一緻,這時領導突然叫你發言表态,應該怎麼說呢?
我們可以這麼說:
熟練運用腳本模闆,可以使我們的講話更有條理,表達更有邏輯性。
04 做好事前準備,化解“即興”危機《即興演講》中提到,“即興”(impromptu)原義就是“準備就緒”。
書中講到一位銀行家,在一次行業會議上,發現一些潛在客戶,于是她離開了會場,利用很短的時間準備了一個簡要的産品介紹,并随手在名片背後寫了草稿,将提綱記在腦子裡後再去找客戶攀談。結果非常有效,她順利得到了2個客戶。
我們看優秀演講者講話時都很像是“即興”的,但其實他們都事先做了很多練習,甚至準備了不同形式的草稿。比如英國首相丘吉爾一次要去發表演講,到了目的地後仍在車上專注的看‘即興’演講稿。
職場中的即興發言更是無處不在,比如開會時事先不告訴你需要發言,會開到一半突然把你叫起來,讓你也談談看法,尤其是一些交流會、座談會、征求意見會等,領導很可能興緻所至,依次讓大家發言。領導是即興叫你,但我們也可以像丘吉爾一樣,把即興變成非即興,避免猝不及防、毫無準備的狀況發生。
開會時我們可以從以下2個方面進行事前準備:
(1)講話準備
① 會議前,了解會議相關情況
比如要讨論什麼議題、有哪些領導同事參加、是否有發言的可能性、領導可能會關注一些什麼問題,對開會的場面先做一個預先設想。
② 會議中,認真記錄
不要做“純聽衆”,而是把領導、同事講的内容、觀點記錄下來,有助于自己整理信息、組織思路。
③發言前,打個腹稿
如果出現臨時發言環節,就先快速在心裡把内容要點、結構、素材梳理一下。
(2)心理調控
① 心理放松法
心理學中有個“焦點效應”,是指人們高估周圍人對自己外表和行為關注度的一種表現。我們往往會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覺地高估别人對我們的注意程度。
由于這樣的心理,當我們即将發言時,就會産生“如果自己做得不好,就會被人笑話”的想法,進而産生焦慮,變得緊張。因此我們首先要正确認識我們的情緒,事實上别人并不會像你想象的那樣過分關注你,告訴自己不必太緊張。
② 身體放松法
在開會過程中,有兩個實用的小方法可以随時随地用來放松心情,一是腹式呼吸法,二是用力握緊拳頭保持5秒後松開。
如此,别人的即興發言,到你這兒卻成了調整過心态以及深思熟慮後的講話,效果肯定截然不同。
總結每一個看似輕松的演講者,其背後都有着方法論和刻意練習支撐——樊登
我們總結一下,臨場發言表現差,實際上有3個原因:
1、受大腦功能限制,導緻我們想得慢;
2、缺乏表達邏輯,導緻我們講得亂;
3、準備不充分,導緻講不全。
如何提高臨場表達能力呢?不妨按照以下3個方法做:
1、優化訓練思維,提高思考速度;
2、學會邏輯表達,讓别人聽得懂;
3、做好事前準備,化解“即興”危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