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論語泰伯篇之八

論語泰伯篇之八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7 23:59:29

論語泰伯篇之八?有禮有節 和為貴“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和為貴,是儒家倡導的道德實踐的原則這句話的意思是“禮的應用,貴在處理任何事情都能做到恰到好處過去的聖君明主治理國家,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好無論事小事大,都遵循‘和’的這個原則來衡量和處理但也會碰到行不通的地方,那是因為隻知一味地為求和諧而求和諧如果不以禮儀來加以節制,最終也還是行不通的”,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論語泰伯篇之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論語泰伯篇之八(論語五分鐘禮之用)1

論語泰伯篇之八

有禮有節 和為貴

“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和為貴,是儒家倡導的道德實踐的原則。這句話的意思是“禮的應用,貴在處理任何事情都能做到恰到好處。過去的聖君明主治理國家,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好。無論事小事大,都遵循‘和’的這個原則來衡量和處理。但也會碰到行不通的地方,那是因為隻知一味地為求和諧而求和諧。如果不以禮儀來加以節制,最終也還是行不通的。”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以其彬彬有禮、和睦謙虛的風貌而著稱于世,成為其它國家效仿的對象,咱們中國人講“和”,講究“和氣生财、和氣緻祥、家和萬事興”,講究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和諧,天地萬物的和諧。經過五千年文明的沉澱,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的中華民族的“禮儀”,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文明和風貌。從古到今,“禮儀”所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幾乎滲透于整個社會的各個方面,從社會到家庭,從官場到民間,乃至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言談舉止、衣食住行、接人待物等等,都體現着禮儀。禮儀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離不開禮儀。 現在,人們的社會活動和禮儀有着密切的關系:節日喜慶,要放禮花;國家慶祝大典和隆重場合要放禮炮;子女的婚事,男方要給女方送彩禮;家族供奉祖宗要行祭禮;人故去要舉行葬禮;學校開學有開學典禮,軍人有軍禮,小學生有隊禮……還有一些物質化的禮俗,如參加宴會要穿禮服,親朋好友見面要送贈禮,包括求人辦事要送禮品等等。古時還有一些不同于現在的儀禮,如冠禮、宴禮、聘禮、飲酒禮、射禮、盟禮和人們交際時的拜禮和揖禮等,不勝枚舉。禮儀是在連綿五千年中,各地禮儀在長期不斷地交流、滲透、競争和融合的結果,它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行為準則。

“禮”的作用,就在于一個“和”字。“和”,前從“禾”後從“口”,“禾”者莊稼也,“口”者嘴也,人人有飯吃天下自然就和平安甯了。“和”就是合宜适當即适度。中國傳統中的“和”,諸如家庭中的“和睦”,鄰裡間的“和順”,上下級之間的“和敬”,以及商業交往中的“和氣生财”等,都是“和”之精神的延續。如何能做到适度呢?面對私欲紛呈,“禮”不是強迫人們摒棄,而是強調恰當适度;“禮”不是強求,而是凡事要求自覺地用“禮”來加以節制,由此使人們的渴望欲念緩緩平息,最終達到适度的标準。所以,有子說:禮的運用,以和諧為可貴。

和, 說白了,就是既要講求團結,家和萬事興,和氣生财,又要堅持原則,不能相互間吹吹拍拍,搞庸俗的一團和氣。隻講“禮”的強制,就不能和諧;隻講“和”的通融,“禮”就可能貫徹不下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