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吳傑莊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鋒集團主席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發表2021年施政報告時,重點提及建設香港北部占地約300平方公裡宜居宜業宜遊的都會區。這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首份由香港特區政府編制、在空間觀念及策略思維上跨越港深兩地行政界線的策略和綱領。《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中指出,面向未來,香港需要革新思維和觀念,探索在國家和大灣區發展大局中開拓發展路向和空間的可能性,充分利用臨近大灣區城市的優勢和機會,注入新發展動力,突破目前發展困局。同時提出将建設香港北部宜居宜業宜遊的都會區,額外開拓用地作住宅和産業用途,幫助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發展北部都會區,更深層次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有助于香港産業結構調整升級。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确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科技部最新公布一系列惠港科技措施,加大力度支持香港的創新科技發展。特首林鄭月娥表示,香港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世界級的大學、國際化和市場化的營商環境、健全的知識産權保護制度等各方面的優勢,可以擔當大灣區創新科技先鋒的角色。而大灣區擁有龐大的市場,擁有轉化科研成果和先進制造的能力,能夠為香港的創新科技企業提供做大做強的空間。筆者認為,粵港澳三地可以通過促進技術合作、産業互動和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動大灣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此外,香港是全球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可以為科技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
以服務、貿易和金融為主要産業支柱的香港,如何在創新科技領域有所突破?筆者認為,可以從未來網絡、基因工程、航天科技等幾個方面着手。
“元宇宙”是指一個虛拟的時間與空間的未來網絡,而新事物的誕生必然會産生市場測試和接納的過程,内地市場廣闊、消費力強,将是“元宇宙”推行和技術叠代的最佳用戶群體,金融科技将有更好的發揮機會。
在基因工程方面,各國政府及不少大型企業都十分重視基因工程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應用,搶奪這一科技制高點,其應用前景十分廣闊。近年來我國投入巨大力量建立許多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建議加強這些實驗室對外開放程度,吸引國内外優秀的中青年學者,成為我國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樣,香港想要在基因工程領域取得成就,也需要加強與内地的合作,共享資源的同時獲取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在安全合法的前提下發展基因工程。
國家的航天科技發展一日千裡,香港擁有雄厚的基礎科研實力,一直在不同的科技領域中為國家作出貢獻,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力量。如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與國家相關部門合作,為嫦娥探月工程研發表取采樣執行裝置,參與國家火星探索任務等。今年6月,國家航天科學家團隊訪港和月壤入港,激勵香港為國家的航天科技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香港青年将獲更多優質、多元就業機會。住房一直是香港引進人才發展的痛點。發展北部都會區将直面這個問題,林鄭月娥表示,目前在北部都會區内的多個已規劃或規劃中的發展項目,預計可提供約35萬套住宅;北部都會區可額外開拓約600公頃用地作住宅和産業用途,估計可提供約16.5萬至18.6萬套住宅。連同元朗區和北區現有的住宅單位,整個北部都會區發展完成後總住宅數目将達90.5萬至92.6萬套,可容納約250萬人居住;而都會區的工作崗位數也将由現在的11.6萬大幅增加至約65萬,包括15萬個創新科技産業的相關職位。北部都會區規劃以創新科技為發展戰略,是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的一次精準對接。正如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最後結語所說,隻要特區堅持以“一國”為本、“一國”為根,“兩制”肯定會枝繁葉茂,香港仍然是祖國的掌上明珠。有中央的大力支持,有粵港澳大灣區和北部都會區的利好,香港青年将獲得衆多優質的就業機會。時不我待,包括香港青年在内的所有香港人,一定會努力抓住千載難逢的機遇,建設更加美好的香港。
原文刊登于2021年12月23日《人民政協報》第3版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