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截圖
13日,《西日本新聞》發表題為《“の”為什麼在中國受歡迎?用日本文字給商品名留下高級感、好印象…起因是杯飲料》的新聞,稱中國品牌借助在自己的品牌名中加入日語“の”,看起來更加高端,主要舉例了“奈雪の茶”與一些小衆生活品牌。
對此,中國網友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高點贊的評論中,有稱“僅僅是因為‘的’寫起來太麻煩了 ‘ の’寫起來簡單”,也有稱“我也好奇為什麼日本很多漢字”,還有的稱“因為我們拿他當火星文用,好玩罷了”。
此次日媒的評價在網上引發讨論的原因,歸根結底是讨論中國品牌加入日語是否會增加“高級感、好印象”,其實從國際文化輸出至今,“の”已經很常見,孩童之間的互發的賀卡、B站up主的标題,“の”被我們用以“的、之”的含義,但愈發的常見使我們難以将它與品牌高級感挂鈎,加之近些年中國傳統文化在國外愈加流行,品牌加“の”就高級更變得“小看消費者”了,雖說品牌名稱很重要,但僅僅一個“の”,還不會對消費者造成決策層面的改變。
另外,單方面的看日語在中國的應用是片面的,在日本暢銷的中國品牌都叫什麼名字呢?
首先是一些取英文名的品類,華為、小米、大疆、海爾、抖音、比亞迪、蘇甯、聯想、支付寶、服飾品牌MJstyle等。
譯為DJI的大疆無人機
以英文為品牌取名主要是方便品牌在國際上傳播,這點無可厚非,畢竟外國人也沒辦法很方便地讀出我們的拼音,不管是音譯為英文,還是加入其作用為譯名,都是為了更好地傳播這一品牌。
然後是保留原有名稱的品類,茶葉、美食類:麻婆豆腐、蘭州拉面、小籠包、餃子、藥膳類:金嗓子喉片、廣東養生煲、中國制酒:紹興酒等。
中華文化曆史悠久,像我們的美食、茶類與藥膳這種制作精良的産品,很難簡單地直譯出來。而伴随着中華文化的傳播,更多簡單的漢字配圖可以代代相傳、成為口碑與文化印記,即使沒學過漢字的外國人,随着一代一代的文化熏陶,可以認出并認可這些中國制造,而同樣的,這類産品飽含“中國功夫”、很大程度上難以複刻,唯一性導緻這些産品的名稱即使再難寫,外國人們也會想辦法将它記下來,這類品牌自有的品牌自信,使其無謂在名稱上迎合他人。
最後是外國最受歡迎的、且最難代替的中國制品,那就是漢字與筷子。要知道,日本報紙幾乎70%的文字來自中文。另一個是筷子,韓國與日本是否有人不會使用筷子?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由此看來,這些中國品牌所蘊涵的專利、知識技能甚至合理到形成了某些行業的标準。
從打入某國市場到改變當地的規則,中國的移動支付與汽車動力電池就是很好的例子。早在2018年時,日媒就曾稱“如今的中國或許正在從大量生産的‘世界工廠’轉變為‘标準大國’。在圍繞事實标準和法定标準的競争中,美歐曾是日本的主要競争對手。但今後的真正對手變成中國政府和巨大企業的可能性越來越高。”這裡,作者提出了中國的拼車、共享單車、純電動汽車。抛開這些具體的技術,中國的商業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世界,如中國啟動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交易,有觀點指出,如果将來日本車企不滿足中國的排放标準,工廠有可能無法在中國開工。
品牌名稱飽含了企業定位、标志特征與文化,而不論何種文化都有其精華的部分。如果各國能在世界範圍内“拱手作揖”、以謙為美、和諧競争,不糾結誰更“高級”,相信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的場面将為全世界帶來新生機、新态勢。
編輯:金宸晔
統籌:王紹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