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的地官,曾稱地官、大司徒、計相、大司農等。唐改稱戶部尚書,宋、元、明、清沿而未改,一直是中央六部之一。
明清時期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 、戶籍、賦稅、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按地區劃分為江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14個清吏司。
其内部辦理政務按地區分工而設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錢糧外,亦兼管其他衙門的部分事務,職責多有交叉。
此外,清代戶部還設有八旗俸饷處、現審處、飯銀處、捐納處、内倉等機構,辦理八旗俸饷、捐輸等事。其部内的行政事務則由南北檔房、司務廳、督摧所、當月處、監印處分别管理。隸于戶部的機構還有掌鑄錢的錢法堂及寶泉局;掌庫藏的戶部三庫;掌倉儲及漕務的倉場衙門。像我們所熟知的清代大臣如張廷玉、和珅等擔任過戶部尚書這一職務。
唐代戶部一般設有尚書一人,正三品,明代為正二品,清代為從一品。其職能大緻相當于現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其職位相等于現在的主管财政、稅收、民政等部門的部長。
光緒三十二年,清政府宣布“仿行憲政”,進行官制改革,将戶部改為度支部,并将财政部并入。戶部從此走下曆史舞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