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簡單分析‘‘五行’’學說,相信大部分朋友都知道,‘‘五行’’是我國古代的一種關于自然界中萬物的相生相克,它是世界關系的普遍論統。早在《尚書 ·洪範》:‘‘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牆,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做酸,從革作辛,稼牆做甘。’’那麼五行中的‘‘五’’是指什麼呢?是指金、木、水、火、土這五種自然的物質,而‘‘行’’則是指運動不惜的規律,五種物質運動的變化從而形成五行之說。老古人常用五行理論來解釋萬事萬物的變化,就如北京故宮社稷壇的五色土祭壇來說,相傳便是古人所認為的五色國土,在古代中國人以黃河中遊、關中地帶,地中往東氣候比較溫暖,土地呈青藍色,因此将木配與春季,作為東方青色。而在地址中以南,氣候比較炎熱,經高溫多雨的氣候土地變得似火般紅壤,故此在夏季便稱之為火季,南邊為火,代表色為紅色。西邊,氣候比較溫涼,内陸幹燥,土色也多為灰白,固有金秋之說,金為西方之代表。地中以北,氣候非常寒冷,土地黑沃,也将水配為冬季,北方的代表色黑色,屬水。四方俱全,地中氣候适宜,覆蓋黃土,故以土作為标配,顔色為黃色。由此可見五行論就是将五種不同的物質所屬的一種抽象概括,原來宇宙間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不同的物質所構成的,自然界中的事物現象不同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物質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
在五行中都将事物的不同性質、作用與形态歸屬于五行。由五行中相生相克的關系來說,相生即五行之間互相滋生和促進的一種關系,相克則是在五行之間相互制約、相互抵制對立的關系。一些自然現象和人體現象都是由五行學說來闡釋的,五行生克的原理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土;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這種關系,而這種關系也不是絕對的,如木盛金微,金則無法克木,火旺水少,水則慢慢化為無,存在着強烈的辯證因素,從原則上來講它符合上述規律,因此這種關系也成為後世判定吉兇禍福的基本準則之一。
五行相生相克圖示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五行的身體及性情’’
(1)五行在身體上的對應:金---皮、鼻孔、肺髒、大腸。 木---筋、眼睛、肝、膽。 水---骨、耳朵、腎髒、膀胱。 火---脈、舌頭、心髒、小腸。 土---肉、嘴巴、脾髒、胃。
(2)‘‘五行的性情’’:木主仁,其性直,其情和,其味酸,其色青。木盛的人長得豐姿秀麗,骨骼修長,手足細膩,口尖發美,面色青白。為人有博愛恻隐之心,慈祥恺悌之意,清高慷慨, 質樸無僞。木衰之人則個子瘦長,頭發稀少,性格偏狹,嫉妒不仁.木氣死絕之人則眉眼不正,項長喉結,肌肉幹燥,為人鄙下吝啬。
火主禮,其性急,其情恭,其味苦,其色赤。火盛之人頭小腳長,上尖下闊,濃眉小耳, 精神閃爍,為人謙和恭敬,純樸急躁。火衰之人則黃瘦尖楞,語言妄誕,詭詐妒毒,做事有始無終。
左:陰陽五行化生圖,右:五行五髒關系圖
土主信,其性重,其情厚,其味甘,其色黃。土盛之人圓腰廓鼻,眉清目秀,口才聲重。為人忠孝至誠,度量寬厚,言必行,行必果。土氣太過則頭腦僵化,愚拙不明,内向好靜。不及之人面色憂滞,面扁鼻低,為人狠毒乖戾,不講信用,不通情理。
金主義, 其性剛,其情烈, 其味辣, 其色白。金盛之人骨肉相稱, 面方白淨,眉高眼深, 體健神清。為人剛毅果斷, 疏财仗義, 深知廉恥。太過則有勇無謀,貪欲不仁。不及則身材瘦小, 為人刻薄内毒, 喜淫好殺, 吝啬貪婪。
水主智, 其性聰, 其情善, 其味鹹, 其色黑。水旺之人面黑有采, 語言清和,為人深思熟慮, 足智多謀, 學識過人。太過則好說是非, 飄蕩貪淫。不及則人物短小, 性情無常, 膽小無略, 行事反複。概略而言,五行的生克在風水學中至關重要,大多用來分析歸納宅居的環境、包括山川自然景觀等的構成,都離不開五行之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