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武漢協和醫院西院,穿上防護服的救護車駕駛員。
3月17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救護車行駛在路上。不論白天黑夜,救護車與隊員們24小時待命。
2月19日,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後準備登上救護車轉運至隔離點。
2月15日,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救護車在風雪中轉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通訊員 付春來 攝
3月19日,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停在醫院隔離病區外等待轉運病人的救護車。
疫情期間,因對救護車輛和相關人員需求量較大,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分批向北京、上海、青海、内蒙古、雲南、吉林等六省(自治區、直轄市)征召65名隊員,組成32個車組,派駐武漢市急救中心、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光谷院區、協和醫院本部、協和西院,開展新冠肺炎患者轉運工作。
救護車的藍色警燈閃爍,不分晝夜地疾馳在醫院與醫院之間、留觀點與醫院之間。這群與病魔抗争,同時間賽跑的人,被稱為戰“疫”一線的生命“擺渡人”。
為了節省防疫物資,“擺渡人”穿着尿不濕上班,上班前還刻意減少飲食,保證一身的防護裝備盡可能使用得久一些。而為了保證轉運病人期間有充足的體力,他們用術能飲料來充饑。
隊員介紹,新冠肺炎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因此越是那種難以行動、咳嗽不止,甚至插管搶救的患者,傳染風險越高,轉運難度也最大。“病人加上擔架、監護儀、呼吸機、氧氣瓶,一共小兩百斤,在平地還好,上下台階隻能靠人工擡,非常吃力。”每次忙完,汗水都幾乎将衣服浸透。
截至3月20日21時,中國紅十字會救護轉運車隊累計出車3263車次,轉運患者9729人次,其中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827人次,重症患者2434人次。
青海隊領隊王海濤說:“最高興的事,就是看到運往ICU的患者越來越少,出院的越來越多。”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陶冉 本版攝影(除署名外)/新京報記者 陶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