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瓣定位法
牡丹分單瓣和複瓣型,少則十餘瓣,多則數十瓣,寫生或創作時要學會三瓣定位法,即抓住顯眼的和不同方位的三大瓣,定其位,然後逐漸畫出其他的花瓣,做到有條而不紊。↓↓↓
掌握三瓣定位法,可有條不紊地刻畫花冠,以瓣作為起點層層裂開,層次豐富而有變化,易控制花冠的大小、疏密關系,使畫作妙得生意而不失真。
2.瓣緣缺裂法
花瓣邊緣的缺裂變化萬千,一般由方、弧、尖三種形狀組成,畫者要觀察其變化規律,每個瓣中間部分都有一個深裂口,旁側是細尖瓣,之後是較淺裂口,不管缺裂如何變化,邊緣總是呈弧線狀走向。↓↓↓
生活中的牡丹花瓣,其瓣緣缺裂變化萬千,注意其變化,找出其規律。此圖主花淡瓣緣上有較深的花冠襯托,下部以深葉畫出,巧妙而自然地刻畫出瓣緣的缺裂。要觀察真實的牡丹花瓣,并作洗練概括,使其成為形神兼備、妙溢自然的藝術品。↓↓↓
3.疏密對比法
疏密關系是對比又是統一。無疏不成密,畫時以定位的三大瓣作為疏瓣在其旁加寬窄、曲直、長短形狀不同的花瓣,沒有疏密的花冠易松散,同時疏密對比能畫出花冠的立體感。↓↓↓
在大三瓣的周圍層層畫出寬窄、長短不等的花瓣,并間以些細小的花瓣,強化疏密對比關系以襯托大花瓣,增強花冠的立體感,畫時要考慮整體感受,有所側重,使畫境意趣得以升華。↓↓↓
4.參差變化法
花冠的形狀呈橢圓形,但“花圓非無缺”,其花瓣向四周不規則生長,呈凸出或凹進狀,其畫法要抓住大中小三個不同的缺口,花瓣要歸納成瓣叢畫出,偶出現細小碎瓣尖,生動靈巧。↓↓↓
花冠的外緣起伏變化,瓣組與瓣組之間要留有大小不同的缺口,在花瓣上偶有一瓣尖顯得靈巧有生機,要畫出“神情漂渺處,更無真象有真魂”的境界。↓↓↓
5.取勢動态法
無風的情況下,花冠是靜止的,在微風或大風中則搖曳多姿,靈動的花姿關鍵在造勢,其法,将近身的花瓣畫成側勢,内層瓣畫出傾向勢态,其他花瓣則順其勢展開,靜态與動态花冠可以對比互襯,但又要有呼應關系。↓↓↓
畫風中的牡丹要取其勢,花冠、葉叢順着一個風勢,在用筆上實入虛出,使花瓣葉子有動感,花莖、細枝呈彎曲狀,筆斷意連,力求氣足韻豐,表現出自然之情姿。↓↓↓
6.漬水留迹法
此法是水法的一種,筆端含色,水落筆紙上,稍作停頓内拉,留下水迹。漶漫的韻味可以起到界定淡色宣紙的邊緣,具體畫法是以側鋒色筆稍離瓣緣少許落筆,将色水拉向花瓣即可。↓↓↓
三朵綠牡丹在微風中開放,姿态各異,引起觀者諸多聯想,在近淡色瓣緣處,使用漬水法可以與白色的紙分開,使花冠能完整呈現,賦予牡丹新的生命。↓↓↓
7.撞水破色法
将清水或白粉滴在已畫好的花瓣上,水的張力将花瓣上的色墨排斥至瓣緣,留出紙的原色。亦稱水破重彩法,起到虛實相生,接氣生韻,畫面有潤含春雨之效。↓↓↓
紅豔如錦雲,幾朵紅牡丹姿态各異,花瓣上以清水相破,露出了花瓣的亮處,增添了遠處花瓣的朦胧之感,表現出牡丹鮮活隽永的情趣,此法亦是傳統之法,要做到奔放而不失法度。↓↓↓
8.幹濕相濟法
将飽蘸墨彩之筆,在紙上連續行走,直至筆上的色墨枯竭,然後再蘸色複行。此畫法幹濕變化大,虛實相生,幹濕互用達到水暈墨章之效果。↓↓↓
花冠雍容華貴,位置居中,用色幹濕對比強烈,幹濕互補,含蒼帶潤達到率性求真的藝術效果。畫面上方翩翩起舞的飛燕,增添了畫面的動靜對比。↓↓↓
9.花蕊聚散法
花之雄蕊以點狀畫出,要講究聚散,聚即集合之意,花苞初開,花蕊聚抱緊密,盛開或凋謝的花朵,花蕊分散且紛紛散落,其畫法可以既有密集點,又有松散點,也有散落之點。具體畫法先蘸白粉再調中黃或藤黃,筆尖再碰點中黃,或先點白粉,待幹後再薄塗淡黃,最後以白粉或淡粉綠勾出雄蕊的花絲。↓↓↓
用筆虛靈随意寫出牡丹盛開之态,花蕊點垛,聚散有序,茂密簇擁,呈現出争芳鬥豔的花鳥世界。↓↓↓
10.冷暖設色法
冷與暖是相對的,一般紅、黃偏暖,藍綠偏冷,但暖中也有冷暖之分,如大紅比曙紅要暖,曙紅比胭脂紅暖。一幅紅牡丹有不同冷暖色調的紅色花冠組成,才能顯得豐富多彩。在大紅牡丹的暗部用上冷一點的胭脂紅,花的立體感更強。↓↓↓
畫面上三朵紫色牡丹,一朵是胭脂紫,花大而飽滿,右上側一朵是紫色牡丹,型小而瓣少,較主花偏冷,右下一朵是藕紫色牡丹,色冷用筆虛靈。三朵紫牡丹冷暖變化又和諧,要畫出比自然的牡丹更具魅力更感人的藝術形象。↓↓↓
整株牡丹畫法步驟
畫整株牡丹的過程,先定位畫出花冠葉組,穿插莖枝,勾葉莖,然後畫老幹點花芽、花蕊,取形用勢貫穿其中,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1.用長鋒兼毫,先以朱砂、藤黃調成基色,已調的白粉的筆蘸基色略調,筆尖蘸曙紅,從近處的翻瓣着手,三筆為一組,畫出一個花瓣。2.然後以三瓣定位法,畫出上下相鄰的二個花瓣,後從裡向外點垛直至筆上顔色用完。3.基色蘸曙紅略調,筆尖再蘸胭脂,水分要飽滿,大膽落筆,完成一個花冠。4.以曙紅為主,略蘸胭脂畫出右上的小花。↓↓↓
步驟二:在步驟一的基礎上,添加花萼、花莖及嫩葉,嫩綠色(黃加藍)蘸胭脂畫出,未幹時用胭脂墨(胭脂略加墨)勾葉脈。↓↓↓
步驟三:在嫩葉處畫墨綠色深葉,要有深、淺之分,注意葉叢體積感。↓↓↓
步驟四:在墨綠葉叢未幹時勾葉脈,不要面面俱到,勾得輕松随意之後,畫出枝幹及老幹,并點上葉芽用藤黃點花蕊。↓↓↓
步驟五:1.對花冠、葉作最後的調整,如葉叢近花冠的個别處點些重色,增強葉叢的立體效果。2.花蕊處部分略點深胭脂色。3.在畫的空處題上畫名、時間及作者等,落款蓋章,主要是起到平衡畫面的作用。↓↓↓
素材摘錄自《新編畫牡丹十招》,圖書版權信息如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新編畫牡丹十招》,王宣明編著。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人類的生活和自然界是繪畫創作的源泉,畫牡丹必須到自然中欣賞觀察并面對實物寫生。要全面觀察以認識牡丹生長結構的規律,精神專注地欣賞花的情趣和韻味,通過全面反複的觀察,寫生時才能“閉目如在目前,放筆如在筆底”。
除面對實物寫生以外,還要觀察記憶。對畫家來說,記憶默畫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即使對物寫生,也須要記憶,不能看一眼畫一筆。記憶默畫對畫寫意畫尤其重要,在觀察記憶中,特點突出、印象深刻、情景交融,要在描寫物形中抒發自己的感情,體現各人的性格,才能創作出生動感人的傷口。但是目識心記是經過長期鍛煉而形成的能力,要經過反複觀察寫生,對所畫形象有充分的認識,并經多年的創作實踐才能逐步獲得。
臨摹是學習國畫技法重要的一方面,對名畫如實地對臨,欣賞和讀畫,對于學習名家的筆墨技法和領會國畫的風格特點,對于學習和繼承傳統是非常有益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技法上的學習不是創作上的摹仿,不能把臨摹當成創作,學習要食古而化,要創造發展,不然千篇一律,創作怎能進步,傳統 怎麼發展?畫牡丹臨摹可先臨一家,再泛臨多家,取各家之長,廣益多師,依據寫生觀察所得的牡丹形象,運用臨摹所得的表現技法,逐步做到革新創造,經過長時期的創作實踐,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
牡丹是我國傳統名花,有豐富的文化積累,深入人心,要學習有關曆史知識和詩詞文學,對激發創作熱情,提高藝術境界,增強民族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畫寫意牡丹,要有工筆寫生的基礎。一般學花鳥畫,多是從白描寫生着手,然後畫工筆着色,逐步由沒骨畫到寫意(寫意畫有大寫、小寫之分,有時很難區别,也不必分得太細)。寫意畫筆觸大,筆法簡,把握主要的,而不斤斤計較于細部的刻畫,筆少畫多,筆減意足,往往意到筆不到,寫意畫運筆快,筆迹運行顯出一種動勢,一種生動活潑的狀态,流露出作者的激情。
寫意畫法不勾花鳥的外輪廓,直接表現其本體,用筆靈便随意,所以叫點厾點厾法,或叫點垛法,這一畫法最宜于畫牡丹花。牡丹花瓣很多,單瓣型有5-13片,複瓣型的有30-100片,多瓣型的有200多瓣,而花瓣的大小、正側、直曲及排列變化都很複雜,用工筆勾線也難于準确如實地描繪,用點厾法中的正側、逆順、點戳、頓挫、拖、滾……種種筆法,就可以得到雖不精細準确,卻能表現由各種不同花瓣組成的花型特點,而且生動有神,活潑有趣。畫牡丹葉也是用這種筆法,使葉葉靈動而不失其生長結構。畫寫意牡丹時,要多演練筆法,充分發揮毛筆的表現力。
另一個寫意技法的重要特點是“蘸墨(色)法”,也叫撮墨法,就是筆身上已有一種顔色,再用筆尖蘸一種顔色,或深淺不同的色(墨),方法如蜻蜓點水,一蘸即過,又好像用指尖撮點東西。這種筆法畫出來有層次變化,如同工筆畫拖染的效果,而又自然融合,更有妙趣。
牡丹花一瓣的顔色是有深淺不同的,整個花頭又有大小的變化,畫牡丹花時最适宜用蘸色法,例如,畫淡紅色的花,先調粉水,後蘸曙紅;畫白色的花,先調白粉,後蘸淡綠;畫深紅色牡丹,先調曙紅,後蘸胭脂;畫黑色的花,先調紫紅,再蘸墨。花色的深淺變化大,可以先調淡紅,蘸曙紅,再在筆尖上蘸胭脂,分兩次蘸色。畫花是這樣,畫其他的葉子、枝莖等也是用這種技法。如畫老葉,先調綠色,後蘸墨;畫嫩葉,先調草綠,再蘸胭脂,以表現嫩葉上的紅暈;畫花莖、葉柄,先調老綠,後蘸胭脂。
在畫花時要注意的問題有:一是運用點厾法和蘸色法畫時,筆中的水分要掌握好,要随畫意要求或多或少。但水分不可太多或太少,多則漫漶失形,少則枯燥闆結。二是畫花要不要用粉?花深色可以不調粉,淺色要調粉,當然,調粉不可太多,否則僵硬枯燥。三是畫花頭最好一次完成,如果層次不清,要加改時,可以把筆浸濕後蘸深色補足,仍是用蘸色法才能融合一體,不顯痕迹,當然不能重複加改。
寫意技法多種多樣,畫家在創作實踐中不斷地探索,會有日新月異的發明創作,隻要是為了加強表現力,豐富形式感和提高藝術境界,就可以嘗試創新,但要立足于牡丹的觀察和感受,不能忘掉“源頭活水”,不能靠從“紙上得來”,抄襲别人,或為技法而技法,憑空虛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