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科院新型光量子

中科院新型光量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02:02:31

在重點實驗室,有這樣一支博士團隊,他們平均年齡三十歲,朝氣蓬勃、意氣風發、孜孜不倦、笃行緻遠,在平凡的工作崗位貢獻着自己的光和熱。他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開展探索性、前瞻性技術攻關,堅持自立自強,築牢信仰之基、傳承先進精神,赓續時頻計量事業,取得了豐碩的成績。他們就是科工集團青年創新獲得者:航天科工203所光學時頻傳遞與測量團隊。

中科院新型光量子(他們讓世人看到203所硬核創新力)1

高質量發展必須要科技創新

在一次團隊讨論中,張所長向大家抛出一個大膽的設想,是否有可能将超穩激光與衛星雙向時頻比對結合實現超高精度時頻傳遞?針對這一創新想法,在論證階段,項目團隊深入調研、細緻完善的實施方案,齊心協力完成方案論證材料撰寫。依稀記得論證報告提交節點之前的通宵達旦,大家全天呆在辦公室,雖然身心勞累,但是有一種精神在支撐,累了就趴在桌子上歇歇,困了就用涼水洗洗臉,喝杯咖啡提提神。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最終順利完成了論證任務。

迎難而上,在挑戰中收獲

作為團隊唯一一名女同志,趙博士在飛秒激光時頻傳遞技術研究最艱苦的階段,日夜思索,愁得直掉頭發。“這個項目實在是太難了!”她如是說道,“本來就很清瘦的我,變得更苗條了。從來沒有做過的課題,細節不知道,指标達不到,隻能一點點嘗試。”雖說挑戰巨大,但趙博士以身作則,從圖紙、财務數據,到文檔、彙報,按時完成各個時間節點任務,遇到各種問題毫不退縮,為團隊中的年輕人樹立了優秀的标杆。

不斷創新是不斷超越的動力

大家依稀記得2021年的夏秋兩季做試驗的場景。按照系統設計要求,激光光束往須返傳播于相距500米的兩棟高樓樓頂。在這個距離上,厘米級直徑的激光光束須要經過室外大氣鍊路彙聚至微米量級直徑的光纖纖芯中,并且保持長期穩定,這好比在萬米高空向地面穿針引線。此外,風和氣溫變化也會造成激光光束傳播擾動,使激光對準更加困難,原來光學實驗普遍在超淨間進行,從未在室外環境下嘗試,大家心裡都沒底。

吳博士和付博士,這兩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迎難而上,每天時刻關注天氣變化。在室外自由空間激光傳輸試驗中,陽光嚴重影響實驗系統調試,小夥子就從天黑前開始試驗,因為隻有在漆黑的夜晚,才能看到标定光路所用的可見激光。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意想不到問題層出不窮,任何一個細小的環節都對試驗結果造成顯著的影響,”吳博士說道,“比如電梯運行也會對試驗産生影響,當電梯啟動之時光束就無法對準保持。” 小夥子們不斷嘗試,不斷調整,逐步找到問題關鍵所在,一個個地解決,最終試驗獲得了成功。

談到試驗的艱苦歲月,付博士由衷地說道:“那段日子雖然很辛苦,但是我接觸到了全新的學科領域,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收獲非常大。在實驗成功的那一刻,我們都高興地跳了起來,所有的努力沒白費。”

中科院新型光量子(他們讓世人看到203所硬核創新力)2

航天人最擅長打攻堅戰

趙博士是所裡自培研究生。起初,他對光學專業并不是很了解,經過兩年多嚴格的科研訓練,當初青澀稚嫩的他已可以在科研中獨擋一面。他大量閱讀引用文獻,逐步理清思路。在超穩窄線寬激光技術研究中,作為技術骨幹,他完成了集成化設計,圓滿完成了年度科研及博士課題任務。小趙說:“團隊中的前輩為我樹立了優秀的學習榜樣,他們持續學習、不斷拼搏的品質深深地影響着我。隻有看得多、學得多,才能不斷建立起科研攻堅的信心。”

這個團隊年輕富有朝氣,有濃厚的學術氛圍。遇到不懂的技術難題,就不斷地查閱各種資料,互相讨論。作為組長的楊主任,當組員遇到難題時候,他總是第一時間幫助解決,跟大家一起應對。在大家心中,楊主任作為團隊的領頭羊,無論是光學、電學還是機械,樣樣都是大拿,總是能将複雜問題解決。“從楊主任身上,我看到了一名清華博士應有的樣子,我确實服氣。”文哲博士說,“當遇到瓶頸問題、思路不清晰時,他經常給團隊提出指導意見,鼓勵大家肯定能搞定。在他的指點下,很快就找到了解決方案。”

楊主任告訴筆者:“激光時頻傳遞和精密測量在未來國家建設與發展将發揮愈發重要的作用。我們看準了一些技術方向,将在這些方向上持續深耕,以“技術突破始于203、發展于203、成于203”的信念,孜孜不倦、笃行緻遠,為建成世界一流國防軍工計量測試研究所貢獻自己的力量。”

(吳巍)

來源: 光明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