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在建房子的時候,都講究“坐北朝南”,好像這樣式的房子就要好一些,但真的是這樣嗎?“坐北朝南”為什麼好呢?
為了将這個問題解釋得更為細緻一些,我們先從第一個方位——“北”說起!
按照我們現在的理解,所謂“北”,其實也就是方位‘北方’的意思。但當我們翻開《說文解字》會發現,它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意思,那就是“乖”,即“北,乖也。從二人相背。 ”
這裡的“乖”可不是指乖巧,而是“相違背”的意思。這個解釋是有依據的,從甲骨文上來看,“北”的甲骨文是兩個人形,一個朝左,一個朝右,兩人朝相反的方向站立,就像是兩個人吵架,背對着對方一樣!(如下圖)
而除了“相違背”的意思之外,還有人的後背之意。
“北”的原本含義,指的是意見不合,誰也不理誰,因此是背向而立。而背向而立就引申為了人的後背。
意見不合給對方以後背,打仗的時候,兵敗後也是給對方後背,所以在古代的時候,還有一個詞叫做“敗北”,其實也正是這個意思。比如《史記 • 項羽本紀》中的:“連戰皆北”等。(這裡的北,有兵敗的意思)
在搞清楚這個“北”字的含義之後,我們緊接着再來看看前文提到的問題,即“坐北朝南為什麼好?”
想要搞清楚這個詞的含義,就不得不跟我國的建築形式和風格聯系起來了!
我們都知道,中國地處北溫帶,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等冬季來臨之後,冷空氣就一路南下,并刮寒冷的西北風。因此,中國人的建築基本都是正南正北,且北邊的牆比較厚,窗戶較小,目的就是用來抵禦西北風的。
而等到夏季的時候,暖濕氣流就一路北上,開始刮東南風了。因此房子就要南面開敞,以便于采光通風。這也就是所謂的“南北通透”。
此外,在古代的時候,皇帝的宮殿講究正南正北,皇帝坐在大殿之上,後背的方向就是北。因此“坐北朝南”一直以來都被視作是“尊位”。所以皇帝稱帝的時候,也叫做“南面稱帝”,也就是所謂的“背北面南”。
在《史記·高祖本紀》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發使者告諸侯曰: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
簡單翻譯一下:劉邦說,我們都是向義帝北面稱臣,而項羽卻在江南把義帝殺死,真是大逆不道。
這裡的“義帝”,指的就是楚懷王了!當時的項羽、劉邦都打着擁立義帝的旗号,為自己開疆拓土。義帝雖然名為天下起義軍的共主,實為傀儡皇帝,最後被項羽所殺。
而項羽殺義帝雖然不是什麼大事,但這卻讓他在道義上輸了劉邦一招。但這都是後話了!
除了在建築上,在座位的方向上也是很有講究的。
在宴席上面,座次是坐西面東,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後才是坐東向西。比如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從這個座次中我們不難看出,項羽座次最尊,張良座次最卑。
所以看到這裡,你大概能理解為什麼建房子都要講究“坐南朝北”了吧!是不是感覺看完之後漲知識了呢?
當然,從這裡我們也不難看出,對于這類似問題,我們基本上都可以在《史記》中找到相應的答案。比如前文所說到“敗北”、“坐北朝南”等等,都能在此書中找到對應的解釋!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魯迅先生評價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原因了。《史記》除了是一部史書之外,實際上它還是一部典型文學常識著作,觀人待事的智慧之作!
而我本人也非常喜歡閱讀《史記》。一本《史記》,我看了不下30遍,連書皮都被翻爛了,但我依舊對其愛不釋手!所以,我也特别推薦各位讀者去好好讀一下這部曆史巨著。
當然,也許有人會覺得原版的《史記》全是文言文,讀起來晦澀難懂。在這裡我給大家推薦一套白話版的《史記》,厚厚的四大本,裡面還有注釋和插圖,理解起來很容易。
這套書原價198元,現在活動價48元就能拿下,除去運費的話,一本才10塊錢,簡直不要太劃算!
喜歡的讀者可以直接點擊下方鍊接購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