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發展生态農業稻漁共生

發展生态農業稻漁共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6 20:28:53

天微微亮,姜清強睜眼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站在高處望向家邊上的梯田。這是屬于他的6畝田地,和别人的比起來,面積不大,卻也是多年來精心照料着的。姜清強是四川泸州古蔺縣德耀鎮鳳凰村的村民,在孩子工作前,田裡的稻子就是他們一家人最主要的收入。

2018年,鳳凰村引進稻田養魚技術,姜清強借着這個東風,成了村裡第一批稻魚共養的村民。去年八月,浙江省青田縣與古蔺縣開展結對幫扶,将稻田養魚技術帶到了鳳凰村進行試點推廣與種植,青田田魚自東向西“遊”進了鳳凰村的稻田裡,全村今年水稻總産量超過三百萬斤,田魚則能夠為村民帶來每畝1800元左右的增收,真正實現了“稻魚雙豐收”。時逢深秋十一月,村内挖魚溝的工程再次啟動,這裡就是德耀鎮萬畝稻魚共生示範園區,未來,将有更多來自浙江的青田田魚将在四川安家。

發展生态農業稻漁共生(浙江魚遊進四川鄉村)1

四川泸州古蔺縣德耀鎮萬畝“稻魚共生”示範園區美景。古蔺縣宣傳部供圖

稻魚共生,助力貧困山村煥發新生

鳳凰村位于德耀鎮西北部,這裡距離縣城20公裡,地處四川盆地南緣,雲貴高原北麓,地勢西高東低,南陡北緩地形起伏較大,山巒聳立,溝壑縱橫。“七山一水兩分地”,說的就是鳳凰村這種典型的盆周山區村落。

“耕地少,但總得幹活。我們自古就是種莊稼地的。”姜清強回憶起小時候的生活,他說,小山村苦于地勢,一直沒有發展機會。鳳凰村占地面積約13平方公裡,全村共有兩千七百多人口,得益于脫貧攻堅工作的成果,鳳凰村利用種植習慣形成的梯田景觀,讓昔日貧困的山村換上新面貌,實現蛻變。

發展生态農業稻漁共生(浙江魚遊進四川鄉村)2

鳳凰村梯田美景。古蔺縣宣傳部供圖

德耀鎮副鎮長楊義介紹,目前鳳凰村實現近150戶人口脫貧,利用梯田優勢,探索發展稻魚共生模式,以促進水稻增收。他說:“鳳凰村是學習稻魚共生模式比較早的村莊,優勢比較明顯,村民們的接受程度高,也信任我們的工作。”

2018年,鳳凰村開始學習稻魚共生模式,将此模式應用在種植上,養殖的魚則是采用當地常見的魚。鳳凰村海拔平均在1700米,臨近兩個大水庫,再加上鳳凰村天然的地理優勢,梯田儲水能力強,村民們相比之前都多了一筆養殖魚的收入。楊義說:“光好水好田好,鳳凰村憑借天時地利人和,從貧困村成功脫貧。”

發展生态農業稻漁共生(浙江魚遊進四川鄉村)3

鳳凰村利用梯田優勢,探索發展稻魚共生模式。古蔺縣宣傳部供圖

結對幫扶,烏蒙山區迎接浙江客人

堅持對“稻魚共生”種養模式不斷探索,鳳凰村第二次收獲生機。2021年,浙江省駐泸州工作隊經多次調研後提出,烏蒙山區與浙西南山區的生态、地理環境相似,稻田資源豐富,适合引入青田縣稻魚共生經驗,于是便有了青田縣結對幫扶古蔺縣的項目。

浙江青田稻魚共生系統,是國内第一個世界農業文化遺産,也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保護試點項目。公元9世紀開始,青田縣便一直保持着稻田養魚這種傳統的農業生産方式,不斷發展出獨具特色的稻魚文化。與青田縣結對後的古蔺縣,通過規劃引領、産業協作、人才培養等方式,逐漸突破技術瓶頸,單是鳳凰村就有超過四百戶農戶參與稻魚共生種養。

發展生态農業稻漁共生(浙江魚遊進四川鄉村)4

村民在鳳凰村内魚溝裡養殖的青田田魚。受訪者供圖

從浙江“遊”過來的魚苗,在鳳凰村實現了稻魚雙豐收,和姜清強一樣的鳳凰村村民們,正在感受着“一魚一稻”帶來的改變。楊義說:“最開始結對幫扶,村民對稻魚共生模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自然對引進的青田田魚苗有親切感。”

“結對幫扶項目引進村子之後,養殖方式明顯更先進了,魚溝是村裡專門幫着挖的,就在稻田邊上,浙江的魚更漂亮,回收上去的價格是四十元每斤。”姜清強說,結對之後,自家魚溝裡養的魚全換成了顔色更漂亮、個頭更大的青田田魚,成熟的稻魚價格也比以前賣出去的價格高了很多。

姜清強對這批外地魚苗,起初還有些不信任。他說:“剛開始我還擔心養不好,天天都要跑到魚溝裡看着。看到它們活蹦亂跳的我才放心。後來有了來自浙江的專家來教我們養殖技術,做指導,給了我很大信心。”姜清強在專家的指導下,漸漸懂得了生态養殖的概念,稻田不再需要使用農藥,魚兒也能在以稻田環境為主的小型生态系統中茁壯成長。

“青田田魚個頭更大些,吃起來也好吃,賣的價錢就更好。”姜清強說,這些身着紅衣的青田田魚,最大能長到3-4斤,和以前養的魚相比,個頭大,肉質好。“魚吃的東西是健康的,魚就更是健康的,有營養的。”

專家進村,村民成為種養能手

姜清強從沒離開過鳳凰村,農閑的時候,就給人家修繕房屋,打點零工,稻魚共生模式的形成,讓他不再急于讓自己忙起來,如今也能偶爾享受農閑時光。他說:“村子發展,我肯定支持,這個技術真正讓我們賺到了錢,學到了技術,特别是一些專家很辛苦,來村子裡幫助我們,教我們養魚知識。”

華僑農民徐冠洪,就是來到鳳凰村對點幫扶的專家之一。他是浙江省青田縣人,曾獲得2022年“大國農匠”全國農民技能大賽種養能手類水産養殖一等獎。他介紹:“稻魚共生系統有1300多年的曆史,作為青田縣人,我從小跟着父母做稻魚種養,所以也想把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帶到适合的村莊中去,發展當地。”

近年來,徐冠洪的足迹遍布村莊,他尋找那些适合發展稻魚共生系統的地方,把理念和技術通過講課的方式傳播出去。徐冠洪說:“當我把青田的稻魚共生模式帶到各個地方分享的時候,發現大家對青田田魚十分感興趣。”這個發現,讓徐冠洪萌生了将青田田魚帶進其他地區的想法。他說:“稻田裡的水屬于淺水,本來是無法養魚的,但是青田田魚長久以來在稻魚共生系統下生活,早已被馴化成能夠在淺水中生活的魚,具有淡水魚的特色和優勢。”

後來,借着東西部協作項目的春風,徐冠洪來到古蔺縣,在鳳凰村做了重點考察。他分析,鳳凰村的梯田維度、水系和灌溉系統,都與青田縣的條件相似,規模卻大很多,有利于建立稻魚共生系統。徐冠洪說:“稻子能為魚遮擋陽光,魚能吃蟲子水草,把魚糞還田,稻子不需要農藥,質量也得到提升,符合綠色理念,形成一個互惠互利的生态循環圈。”

“我是用一頓魚湯把大家說服的。”徐冠洪回憶,自己剛到鳳凰村,就用青田田魚做了一頓魚湯,他說,隻有讓大家嘗到有品質的魚,才能讓他們真正信任這個項目,也對自己在做的工作有信心。當然,稻魚種養技術,也不是光聽就會的。徐冠洪把村民從一個個技術小白,變成種養大戶,費了不少心力。他說:“我和他們一起下地幹活,一起觀察魚的狀态,讓村民真正上手。”

樹立品牌,稻米有了地方身份證

“以前的稻谷的價格是每斤一塊八,現在品質好了,可以賣到每斤兩塊以上。”鳳凰村第一書記馬骥東是2021年八月底來到鳳凰村的,“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就是他在村裡的主要工作任務。他說:“鳳凰村是一個山清水秀的村莊,一個小山村,卻有滿山的梯田。”

馬骥東回憶,自己初到鳳凰村,随後村裡啟動結對幫扶項目,他了解到,在青田縣的支持下,鳳凰村将走出一條發展新路。他說:“鳳凰村的土地不平整,呈碎片化分布,根本無法進行大規模機械化耕作,從農業角度來說,謀求發展就是一個漫長且艱巨的任務。但是青田稻魚共生系統給了鳳凰村發展的另一種可能,既能帶來美麗的梯田景觀,又能實現村民增收。”

俯瞰如今的鳳凰村,八千餘畝高山梯田層層疊疊,在百畝高标準稻魚共生系統核心區内,兩萬尾青田田魚在水中來去自如。馬骥東說,目前村内正在擴建七百畝示範基地,争取在未來三年内建成萬畝稻魚共生示範園區。“我們村獨特的優勢就是這片梯田,具有極高觀賞價值,也吸引了不少遊客來到村子裡。”

農旅結合,為鳳凰村的發展打開了新思路,除了吸引人走進村莊的梯田景觀,還有從村莊走出去的優質産品。有了青田田魚的庇護,鳳凰村稻子品質提升,讓本就有“貢米”美譽的稻米有了地方“身份證”,近年來,鳳凰村持續打造天台貢米這一有機優質稻米品牌,逐步為當地優質農産品打開銷路。馬骥東說:“鳳凰村的未來,一定是一個稻香十裡,景觀優美的現代化村落,既有好的環境,又能提供好的産品,走出大山,走進國人的餐桌。”

新京報記者 陳璐

編輯 唐峥 校對 柳寶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