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進入“言而無信“的時代,千裡之外,一個電話或者微信就搞掂,那裡還有人打電報或寫信呢?電烙鐵代替了“焫雞”,難怪年輕人不知“焫雞”為何物,甚至這個“焫”字也不會寫。“焫雞”寫成“辣雞”。
這個辣其實是:焫,
焫——lat3。高溫。
好焫手——很燙手。
焫機——烙鐵。機[geai1]:讀作[雞],指烙鐵類似雞(雞嘴)的形狀。
焫 ruò 古同“爇”,點燃;焚燒意思:如“若舉炎火以焫飛蓬。” 中醫指用火燒針以刺激體表穴位:“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粵語讀:naat3,熱辣的意思,“焫雞”即電絡鐵是也。
烙鐵本是古代的一種刑具;燒熱後可以燙平衣服的鐵器,底面平滑,上便或一頭有柄;焊接時熔化焊镴用的工具。
烙鐵為什麼在粵語中稱為“焫雞”?因為舊時的烙鐵,它的頭做成像雞頭一樣大小,放進火爐裡烤,便于儲存熱量。所以稱為“焫雞”。後來,發明電烙鐵,不需要“雞頭”儲存熱量,它的“頭”變小了,剩下雞頭的一張尖嘴,所以現代人隻懂烙鐵,不知焫雞為何物。這不奇怪,時代變遷的結果。
有網友出了一個謎語:”香雞笃豆豉,豆豉上樓梯!大家估下係乜嘢…?”
謎底是:五線譜的符頭和符杆組成的音符。
這是粵語的一句俗語,原意戲稱西方音樂的“五線譜”。事因五線譜音符符頭像一顆顆“豆豉”,音符的符杆像一支支“香雞”。
符杆怎麼像一支支的香雞?
香雞原來粵語指燒香燒完後剩下的不可燃部分。
香,是指香火,燒香拜佛,香爐,香燭。祭祖、敬神所燒的用木屑攙上香料做成的細條的香。
“笄”本義:古代盤頭發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是古代女子用以裝飾發耳的一種簪子,用來插住挽起的頭發,或插住帽子。笄通簪,用簪的形狀形容燒剩的香。
香笄是粵語方言之一,指燒香後剩下的竹簽,也叫“香骨”。
“笄”與“雞”讀音相同。所以,“香笄”被誤寫作”香雞”。
雞和笄雖然同音,“香笄”不能寫作“香雞”。“焫雞”又不能寫作“焫笄”。(聶巨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