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礦産資源分析?一、稀有金屬礦産資源的主要特點與開發利用,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優勢礦産資源分析?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稀有金屬礦産資源的主要特點與開發利用
我國稀有金屬除锶礦在世界資源儲量中占優勢地位外,其餘礦種均因賦存狀态、礦床類型等原因不具備競争力。其貿易結構主要為低端出口,高端進口。加強找礦、調整産業結構、擴寬應用領域已迫在眉睫。
(一)锂(Li)的主要特點與開發利用
锂在冶金領域可用于制造各種合金,目前主要應用于原子能、特種合金、特種玻璃和新能源電池等領域,尤其是在锂電池方面的廣泛應用而被稱為“能源金屬”,既是高科技新興産業所必需的高端材料,也成為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常規材料 [1]。
锂礦床按地質成因可劃分為花崗偉晶岩型、鹵水型、雲英岩化花崗岩型和富锂黏土型四類。鹵水型是锂礦床最重要的類型,但花崗偉晶岩型锂礦因常伴生多種稀有元素可作綜合利用,黏土岩型锂礦也作為“潛在”資源應被高度重視。
對锂資源的開發利用,難度最大而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是锂作為可控核聚變的基礎原材料在民用發電方面的應用。據科學家計算,1 kg 锂通過熱核反應放出的能量相當于兩萬多噸優質煤的燃燒。我國四川甲基卡地區的锂礦是全球已知锂礦中6 Li 富集度最高的,其戰略意義非同小可,應予以高度重視。我國锂的主要成礦區帶和找礦遠景區主要有:青藏高原鹽湖型锂成礦帶、新疆阿爾泰偉晶岩型稀有金屬成礦帶、川西偉晶岩型稀有金屬成礦帶和華南铌钽锂成礦帶(包括幕阜山-九嶺-武功山一帶和南嶺、武夷山成礦帶)。
從發展趨勢看,随着新能源、新材料行業的快速發展,以電池級碳酸锂為代表的高端锂産品需求強勁,特别是動力電池、特種工程塑料等領域需求旺盛,成為锂産品行業的主要增長點。目前中國的锂産品主要集中于工業級碳酸锂、氫氧化锂等生産難度小、附加值低的傳統锂産品。在高端锂産品加工方面,中國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供應不足,需要大量進口。深加工技術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企業的競争力,也決定了中國锂行業在國際競争格局中的定位。因此,加快中國锂資源的開發,豐富锂産品種類,進行産品結構升級換代,開發各類高端锂産品,提升綜合競争力,成為中國锂行業的緊迫任務。
(二)铍(Be)的主要特點與開發利用
铍主要以铍銅合金和铍金屬的形式廣泛用于航空、航天和核反應堆等領域,是新興産業發展必需的戰略性金屬礦産資源。铍銅合金在民用領域具有廣泛的前途,如用铍青銅制成的彈簧可以壓縮幾億次以上。铍具有良好的耐腐性和高溫強度,熱導率大,具良好的輻射透過性和對中子慢化、反射及紅外線的反射性能。
铍礦以花崗偉晶岩型最重要,儲量也大,其餘還包括接觸交代型铍礦、火山熱液型铍礦、雲英岩型铍礦及石英脈型铍礦等。
中國铍礦産資源豐富,分布在 14 個省區。中國已探明的铍儲量以伴生礦産為主,主要與锂、钽铌礦伴生(占 48%),其次與稀土礦伴生(占27%)或與鎢礦伴生(占 20%)。花崗偉晶岩型是我國最主要的铍礦類型,約占總儲量的一半,主要産于新疆、四川、雲南等地。熱液石英脈型铍礦具有規模中等、品位較富、礦物結晶較粗等特點,主要分布在中南及華東地區。花崗岩型铍礦多見于地槽褶皺帶,成礦時代以中生代為主,如新疆青河縣阿斯喀爾特铍礦;另一種以钽铌為主,伴生铍等稀有金屬,如江西宜春 414 礦。中國铍礦産資源具有分布高度集中、單一礦床少、共伴生礦床多、品位低、儲量大等特點。
我國铍的對外依存度高,加強找礦乃當務之急。新疆阿爾泰和川西稀有金屬成礦帶中的铍礦仍然具有找礦前景,而西藏高喜馬拉雅與淡色花崗岩有關的岩體型铍礦及其接觸帶中的矽卡岩型或類矽卡岩型铍礦與湘鄂贛幕阜山地區的铍礦具有相似性,前者近年來取得了找礦進展,可作為資源儲備對待 [2]。中國鎢礦資源特别豐富,而铍是鎢礦經常共伴生産出的資源,需要注意在鎢礦區尋找獨立的铍礦。這是具有現實意義的找礦新方向,至少在秦嶺成礦帶的雪寶頂,既有獨立的鎢礦脈也有共伴生的鎢铍礦以及獨立的铍礦體。東秦嶺、滇西(如麻花坪)、滇東南(如麻栗坡)等鎢錫铍多金屬成礦帶都有類似情況,找礦前景大。對于南嶺鎢錫多金屬成礦帶,可以根據礦床成礦系列的理論尋找其他類型。東南沿海霞浦大灣及新疆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發現的火山岩型铍礦床,給近年來的铍礦勘查注入新的活力。
(三)铌和钽(Nb、Ta)的主要特點與開發利用
铌和钽具有熔點高、延性好、蒸汽壓低、耐蝕性強和熱導率高等優良特性,是電子、原子能、宇航、鋼鐵、化工等工業的重要原料,在新興産業發展中用途廣泛。铌钽資源主要來自于碳酸岩風化殼型礦床、含铌鐵礦 – 钽鐵礦的花崗岩及花崗偉晶岩礦床和砂礦床,以碳酸岩風化殼型最重要。中國的钽資源禀賦差,大規模露采的礦山較少,尚未找到獨立的铌礦。由于中國規定的花崗岩型和花崗偉晶岩型钽铌礦床的最低工業品位指标定得過低 [3],因此,雖然钽儲量和基礎儲量大,但實際上難以開發 [4]。因此,我國的铌钽仍需大量進口。
中國铌钽礦資源有以下特點:①産地分布廣泛,資源又相對集中。已探明的铌礦分布于全國17 個省區,但高度集中在内蒙古和湖北兩省區,其占全國铌資源量的 95.5%;②中國已利用铌礦的铌钽品位低,與國外铌钽礦石品位相比大大偏低;③共生礦物複雜,選冶困難;④資源量很大,但可供利用的礦産地和儲量卻很少。因此,必須加大找好礦(品位高、易采選)的力度。一方面在江西宜春(414)、江西橫峰葛源、福建南平等老礦區尋找優質資源、接替資源,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對大興安嶺成礦帶巴爾哲铌 – 稀土礦床、湖北竹山廟垭碳酸岩型铌 – 稀土礦、湖北通城斷峰山偉晶岩型钽铌礦以及近年來新發現的稀有金屬礦床(如内蒙古武川縣趙井溝)的綜合研究,争取在大噸位、高品位铌钽礦床方面有所突破。
铌钽最主要的特點是耐熱,被稱為稀有高熔點金屬,高純 Nb2O5(>99.9%)主要應用于高科技領域;全世界 60% 以上的钽金屬用于制造電子産品 [5]。巴西是世界最大的铌礦産地,澳大利亞是最大的钽礦生産國。中國以東方钽業為代表的大型硬質合金集團和諸多钽铌及其合金應用企業,形成了從采礦、冶煉、加工到應用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生産規模、工藝技術、生産裝備、檢測手段、産品質量均躍上了新台階,使我國跨進世界钽産品生産和钽産品應用的大國行列。
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對于铌钽的戰略意義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随着新興産業的發展,對于铌钽的重視程度将有增無減。我國對現有資源的管理還不到位,如海南的濱海砂礦曾經被亂采濫挖,不但損耗了資源也破壞了環境;另一方面是對成礦條件、成礦規律等基礎地質工作重視不夠,資源潛力不明,找礦進展不大,可持續發展問題比較突出。加強地質找礦,深入研究現有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技術方法,提高資源的保障程度,乃當務之急。
(四)锆(Zr)的主要特點與開發利用
锆被稱為“稀有金屬”,是因為純锆的冶煉相當困難。在尋找高品位的锆原材料的同時,需加大冶金方面的創新力度。中國锆礦資源可分為砂礦和硬岩型锆礦兩大類,探明儲量僅為 5×10 5 t,不足全球锆資源的 1%。國外大部分锆資源來自于濱海砂礦,我國锆砂很少,因此資源結構十分不利。中國锆石砂礦分布于東南沿海,以廣東南部海岸和海南島東海岸最為集中;硬岩礦則散布于内蒙古和南方各省區。探明儲量在 1×10 5 t 以上的省區有内蒙古、海南、廣東、雲南和廣西,其儲量合占全國的 97.6%。砂礦以海南最多,儲量占全國的67%,但大部分已消耗,剩餘資源出于環境保護的需要而不再開發。
金屬锆按用途分為原子能級和工業級兩個級别。此外,一些具有一定重量、無色或色澤鮮麗、透明的優質锆石,可用作寶石級原料。
中國锆礦的資源特點為:分布不均,儲量相對集中;富礦少,伴生礦産多;礦床類型較齊全,分布規律清晰;易采選,可綜合開發利用;放射性偏高。
我國锆礦資源不具備市場競争力,硬岩型礦床幾乎全是低品位伴生礦,海濱砂礦則主要分布在環境保護區。而這兩大類型又恰恰是中國锆礦的主要類型,為了從戰略上保證國家安全,建議如下:①在濱海非環境保護區或基建區優先開展砂礦資源調查,必須按規定進行“壓覆資源調查評估”,先回收資源再開展建設;②在低品位硬岩型原生礦分布區開展高品位锆礦的找礦工作,取得找礦突破是可能的;③在成礦地質條件具備的地區探索國際上最優質的風化殼型或殘坡積砂礦的可能性;④加強管理,立足國内,适當進口,限制出口,避免惡性競争;⑤加強技術創新和理論創新,充分提高已有資源的利用效率,改善産品結構。
(五)铪(Hf)的主要特點與開發利用
铪是稀有金屬中的分散元素,或者分散元素中的稀有金屬。铪的用量小,卻是高技術領域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世界 85% 的铪以金屬形式用作核反應堆的控制棒和緊急停堆棒,3% 用作合金添加劑。铪往往與锆共伴生,但作為原子能反應堆結構材料的锆必須除铪,以保證中子捕獲截面達到0.18巴恩。中國海綿铪的生産始于 1966 年,主要用作核潛艇及原子能反應堆芯的控制棒。
中國铪礦床的類型包括海相沉積型(濱海型)、河流沖積型、風化殼及殘坡積型、堿性花崗岩型和偉晶岩型,但難以形成獨立礦床且品位低,工業原料主要是锆石。
開發利用建議如下:①加強铪的綜合利用,尤其是要加強對伴生铪的綜合查定和綜合評價工作;②加強資源開發和綜合利用基礎學科、邊緣學科的研究,開拓新領域;③改進和提高礦床物質成分研究的技術方法;④把有關科學和工業技術新進展運用到地質工作中,提高铪的回收率和工業利用率;⑤摸清資源家底,建立原料基地;⑥努力提高铪産品質量,實行保護性開發;⑦建立健全相應的科研機構,提高應用和研發水平;⑧在地質勘查工作中切實加強綜合評價;⑨重視廢雜金屬的再生回收和環境保護。
(六)锶(Sr)的主要特點與開發利用
工業上用于提取锶原料的主要是天青石和菱锶礦。截至 2011 年,中國天青石儲量為 1.545×10 7 t,占世界探明锶儲量的 69.4%。已探明的天青石锶礦床以大型、特大型單一锶礦為主,儲量約占總儲量的 87%。主要分布在 7 個省區,其中青海省約占全國天青石儲量的 95.6%,其次是重慶、江蘇和雲南。四川什邡磷礦中的硫磷鋁锶礦、雲南金頂鉛鋅礦中的伴生锶以及含锶鹵水中的共伴生锶資源,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綜合利用。
中國是世界锶産品的主要生産國,2013 年的産量約占世界産量的 40%,其中 80% 以上供出口。锶産品中碳酸锶是最主要的锶化合物,其用量約占锶産品總量的 80% [6]。目前全球的碳酸锶年産能約 4×10 5 t,中國約占 2.6×10 5 t。中國是锶資源大國,但目前在産業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①開發形勢嚴峻。由于采富棄貧式開采,損失率較高,資源浪費較嚴重。中國锶礦已開采多年,在采礦山紛紛進入了尾采期;②産品質量較低,高品質锶需進口。目前國内外均注重資源的綜合利用,建議如下:①加強锶礦開采和锶化工生産管理,保護锶礦資源;②調整産業結構,限制礦石直接出口;③重視伴生锶礦的綜合評價;④加強锶礦成礦理論研究及遠景預測;⑤擴寬锶的應用領域,積極研發高端産品。
(七)铷和铯(Rb、Cs)的主要特點與開發利用
铷和铯具有優異的光電性能,在新興産業中的應用具有廣闊前景。在自然界尚沒有獨立的铷礦物,铷主要從锂雲母、鐵锂雲母和光鹵石中提取,屬于稀有金屬中的“分散元素”。中國主要铷、铯礦床共有産地 13 處,其中特大型 5 處,大型 2 處,中型 l 處,小型 5 處。中國铷礦的品質遠遠不如國外,如加拿大伯尼克湖-坦科礦床中 Rb2O 的含量是 1.0%,而我國江西宜春 414 礦床隻有 0.22%。
铷礦床的主要類型包括:①锂雲母鈉長石花崗岩型;②花崗偉晶岩及天河石花崗岩型;③花崗岩體中鎢、錫礦脈周圍雲英岩化作用所形成的白雲母及锂雲母中的铷,有時也可達到工業要求;④鹽類礦床。铯礦床的主要類型包括:①锂雲母鈉長石花崗岩型;②偉晶岩型;③鎢、錫礦脈及雲英中的白雲母及鐵锂雲母等礦物中的铯,有時也可達工業要求;④鉀鹽礦床;⑤鹽湖型铯礦;⑥現代溫泉。目前可工業開采的主要為含铯偉晶岩,占總儲量的98%,主要分布于新疆的阿爾泰地區和江西的宜春。宜春锂雲母中铯的儲量占我國铯儲量的 40% 以上,居全國第一。新疆冶金研究所從 1958 年開始,用阿勒泰铯榴石進行小批量氯化铯的生産,年産純度為 99% 的産品 2 t 左右。铷铯無獨立礦山,一般從其他礦床中作為共伴生組分回收。
中國铷、铯資源具有分布廣,礦床類型多但資源集中,成礦時代集中,獨立礦床少,開發利用難度大等特點。中國在開發铷礦時應注意:①充分利用已有礦山的尾礦資源;②加強低品位铷礦資源的選礦工藝研究,尋找高品位的雲母型铷礦源;③對西藏鹽湖铯資源開展可利用性評價;④加強铷、铯資源的綜合利用研究;⑤完善中國铷、铯工業生産相關标準。中國的铯儲量雖然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但多為锂雲母中伴生铯,而铯榴石礦儲量較少,資源禀賦不利。
二、稀土礦産資源的主要特點及開發利用
稀土具有“工業維生素”的美稱,在當今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能源技術等高技術領域和國防建設中不可或缺。對某些傳統産業如農業、化工、建材等行業的改造、創新、轉型升級也起着重要作用。中國是稀土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但近些年由于過度開采和無限制的低價銷售,中國稀土資源儲量在世界排名中呈下降趨勢。中國稀土為全球新興産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中國卻在世界貿易組織(WTO)體制下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中國自身對于稀土資源的戰略意義還認識不到位,非正常生産及走私十分嚴重。為此,中國不得不出台一系列保護性開采開發的政策措施。
中國稀土礦産地在地域分布上具有點多面廣又相對集中的特點。目前已在全國 2/3 以上的省區發現了上千處礦床、礦點和礦化點,但全國稀土資源總量的 98% 分布在内蒙古、江西、廣東、四川、山東等地,形成“北輕南重”的資源格局。其中,中、重稀土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區交界地帶的南嶺地區,以離子吸附型為主。該類型稀土礦易采、易提取,南嶺也成為中國重要的中、重稀土生産基地,實際上也是全球中、重稀土的主要産地。2011 年以來,在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地質調查、礦政管理、資源評價、環境問題評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7]。廣西、廣東、雲南、福建、浙江等地也相繼發現了一些稀土礦床,其稀土資源儲量有可能超過江西。輕稀土礦産主要集中在華北(内蒙古的白雲鄂博和山東的郗山),西南地區也有(四川涼山州及雲南的楚雄州和德宏州)。
長期以來,我國稀土行業“小、散、亂、差”等問題十分突出。至 2013 年,我國有稀土分離冶煉企業 100 多家,年總産能約為 3×105 t,平均每家企業的年産能僅在 3000 t,低水平重複建設的問題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稀土目前擁有了三個世界第一,即儲量世界第一,生産規模世界第一,加工和出口量世界第一。然而,中國的稀土深加工技術和應用技術卻遠遠不是世界第一,高科技、高附加值稀土産品的生産及應用遠遠落後于美國、日本及其他發達國家。“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開發利用建議如下:①稀土是珍貴的戰略性礦産資源,是中國的資源,也是全人類的資源,保護好中國的稀土資源也就是保護好全人類的資源。建立全球性的“基于稀土的全人類命運共同體”意義重大;②中國出口稀土,但中國難以進口稀土深加工及其衍生産品的高端技術,不能隻在自由市場做“買賣”,必須另謀出路。建議通過“技術+資源”的合作模式來謀求新突破,尤其要高度重視重稀土;③不管國際市場如何變化,中國一定要有自己的戰略定位和戰略布局,從源頭創新而不是人雲亦雲;④加強開采總量的管控,規範出口 [8];⑤加強軍民兩用産品的研發,尤其是把軍用技術移植到民用,可以極大地提高我國稀土開發利用的整體水平,同時也反過來為稀土高端産品的研發創造新的機遇。
三、稀散元素礦産資源的主要特點及開發利用
我國稀散元素資源豐富,但存在研究程度低,資源家底不清,開發利用缺乏規範,産品單一,技術路線落後,環境污染壓力大等問題,離“用得好”的目标還有很大差距。
(一)铟(In)的主要特點與開發利用
铟的獨立礦物在自然界非常稀少,難以形成獨立礦床 [9]。工業上主要是從赤鐵礦、鉛鋅礦及鎢錫礦的冶煉過程中作為副産品回收。铟主要賦存于閃鋅礦,但隻有當錫、鋅共伴生且鋅也大規模富集時才容易得到。預計铟将成為比稀土還緊缺的戰略資源,而且更加難以尋找。铟的富集具有礦床類型的專屬性,主要富集在錫石硫化物礦床和富錫鉛鋅礦床這兩種特定類型的礦床中,鋁土礦中也可能有所富集。中國的铟主要分布于 15 個省區,其中,雲南占全國铟總儲量的 40%,廣西占 31.4%。
近十幾年來,铟以其在高精尖産業技術中優良的性能而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铟地質儲量,約占世界的 50%,已查明铟資源儲量為 9600 t。中國從 1954 年開始回收铟,到 2006 年铟的生産能力達到 657 t,成為最大的铟生産國。但铟産業鍊基本上停留在高純铟以下的基礎産品層次,國外核心技術的引進也一直沒有突破。
從全球礦産資源戰略的角度分析,建議如下:①國家層面上要重新認識铟的現實價值和戰略價值。國家海關和稅務總局把铟列在賤金屬欄目,應該重新定位;②國際商貿方面應取消铟的出口退稅;③實行國家儲備,鼓勵民間儲備,提高人民對稀有貴金屬的認識與重視;④政府應該及時促進中國铟深加工業的發展,特别是加強對新興産業發展的支持力度;⑤各級政府應該實行铟的生産和出口許可證制度。
(二)镓(Ga)的主要特點與開發利用
近年來,镓成為電子工業的新寵,被譽為“半導體材料的新糧食”。截至 2008 年年底,我國镓的資源儲量為 1.366×10 5 t,約占世界總量的 75%。廣西、貴州、河南、山西和雲南的查明資源儲量合占全國的 88.2%。四川攀枝花釩钛磁鐵礦中的镓約占世界儲量的 41%~42%,占國内的 54%~55%;其次是德興銅礦,儲量占全國的 15%;但兩礦都因為品位太低而基本上沒有利用。目前,國内已成功地制備出超純镓,并建成了年産 15 t 的超純镓生産線 [10]。
我國镓産量雖然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但大部分以原料性産品出口,是世界主要镓原料出口國同時又是世界镓高端産品和制成品的重要進口國。建議如下:①繼續充分回收镓資源,必須從戰略高度重視并且在政策上要有相應的措施,包括戰略儲備;②限制镓資源出口,同時提高我國镓高端産品的生産技術水平;③鼓勵創新,研發新産品,給予政策、稅收等方面的支持,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
(三)鍺(Ge)的主要特點與開發利用
世界鍺資源比較貧乏,按照目前的用量全世界隻夠用 40 年。我國是全球第二大鍺資源國,已探明鍺礦産地約 35 處,保有儲量約為 3500 t。主要分布在廣東、雲南、内蒙古、吉林、山西、廣西、貴州等 12 個省區,合占全國鍺總儲量的 96%。國内含鍺較高的鉛鋅礦床主要有砂鉛礦床(如雲南會澤、貴州赫章鉛鋅礦)、沉積改造型礦床(如廣東凡口鉛鋅礦)和熱液交代型礦床(如湖南水口山鉛鋅礦)。雲南省鍺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鉛鋅礦和含鍺褐煤中,目前居全國第一。
鍺是具有戰略性質的光信息材料,可以用于衛星上的太陽能鍺電池。鍺在醫療保健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關注,尤其是有機鍺藥物之所以能震驚醫學界,主要是因為其低毒(微毒或無毒)和對人體具有的抗癌和免疫等作用。目前,我國和美國基本上壟斷了全球的鍺資源,但我國的出口量卻占到全球的 70% 以上,且大部分是較低附加值的初級原材料産品。這些初級産品成為了其他國家的戰略儲備資源或精、深産品加工的原料。如果再不加以限制,勢必造成我國鍺資源的匮乏,因此建議建立鍺資源出口配額制度。
(四)镉(Cd)的主要特點與開發利用
自然界中镉與鋅有着共同的地球化學行為,因而主要伴生在鋅礦中。中國的镉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在雲南、四川、廣東、廣西、湖南、甘肅、内蒙古、青海、江西等省區。雲南蘭坪金頂鉛鋅礦是中國特大型的伴生镉礦床。貴州都勻牛角塘鋅礦床是目前已知镉含量最高的礦床,為世界上罕見的大型獨立镉礦床。雲南都龍富镉錫多金屬礦床镉儲量達數千噸。大廠礦田最具工業意義的镉主要賦存于鐵閃鋅礦中,整個礦田镉資源量達到萬噸以上。
由單質镉和汞生成的镉汞劑在加熱時軟化,而在人體溫度下卻很硬。這種“液态金屬”或“變形金屬”在軍用和民用兩方面都受到關注。镉合金在國防工業中有重要用途,镉棒可以在核反應堆中調節連鎖反應的速度。美國将镉列為戰略儲備物資,儲備目标高達 5370 t。
近幾年,對重金屬有毒元素镉所引發的環境問題也成為衆多學者研究的熱點。鋅礦分布地區環境中镉的高含量将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需要高度重視。采礦活動導緻镉元素被釋放出來、進入下遊水環境可造成镉污染。在農業生産中,污水灌溉可引起土壤镉污染。
綜上所述,對于镉既要從地質背景查明其分布情況,包括在礦床中的賦存狀态,也包括在一般岩石中的分布狀态,争取在開采鉛鋅礦的過程中充分回收镉,既保證镉資源的綜合利用,也降低對環境的排放。同時要加強镉在高科技領域中的創新研究,拓展镉的應用領域,尤其是“液态金屬”領域的研發,隻有镉得以無害利用才能減少環境污染。
(五)铊(Tl)的主要特點與開發利用
铊在地殼中是典型的分散元素,主要呈類質同象、膠體吸附狀态和獨立铊礦物形式存在 [11]。铊的獨立礦床僅見中國報道,已知有貴州濫木廠汞铊礦床、雲南南華砷铊礦床和安徽香泉铊礦床。事實上,铊廣泛存在于鉛鋅礦等多金屬礦床中,如廣東雲浮硫鐵礦、凡口鉛鋅礦、雲南蘭坪鉛鋅礦等。鉛鋅礦冶煉廠煙塵中的铊也是回收铊的主要來源。
中國铊儲量居世界首位,是中國的優勢資源,但需求量極少。2009 年,全球铊的年消耗量基本保持在 15 t 或以下。我國铊産業應用技術相對滞後,主要用在高新技術和化工領域,前者年需求量達225 kg,後者年需求量達 24 kg。
我國西南低溫熱液礦床分布區普遍含铊,通過風化作用,铊會進入水體、土壤、植被和空氣中。建議如下:①要調查清楚铊在自然界的分布情況,有些“毒瘤”必須挖掉才能斷根;②不能隻是在尾砂庫種上草皮,還應該長期監測地下水的變化,最好能通過綜合回收利用的方式根除污染源;③粉塵中铊的遷移活性很強。除塵是防治铊污染的關鍵,應注意硫酸和水泥生産中铊的回收。
(六)碲(Te)的主要特點與開發利用
碲是既稀有又分散的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極低,但用途卻十分廣泛而重要,且社會需求日益增加。碲主要分散在硫化物礦床及含金石英脈礦床的黃銅礦、黃鐵礦、方鉛礦、閃鋅礦等礦物中,工業上的碲主要從電解精煉銅和鉛的陽極礦泥中回收。
中國已發現碲礦産地約 30 處,探明碲儲量處于世界第三位,主要集中于廣東(占全國總量的42%)、江西(41%)和甘肅(11%)。中國碲礦資源集中在熱液型多金屬礦床、矽卡岩型銅礦床和岩漿銅鎳硫化物型礦床中。廣東大寶山、江西城門山、甘肅白家嘴子為中國三個大型–特大型伴生碲礦床,三者占全國伴生碲儲量的 94%。1991 年 8 月,全球第一例獨立碲礦在中國四川省石棉縣大水溝被發現 [12]。
碲産量一半以上用于冶金工業,主要消費增長領域是光電儀器——激光器、光二極管、光接收器。中國作為一個碲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必須重視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既要加強對碲資源的保護,加強對開發利用的管理和監督,也要依靠科學技術進步,提高碲資源的利用水平,避免低端産品過度、無序出口。
(七)铼(Re)的主要特點與開發利用
铼是地球上極為稀少的金屬元素,在各種地質過程中均不易富集。重要的含铼礦床包括:①斑岩銅(钼)礦和斑岩钼礦;②熱液成因的鈾 – 钼礦床;③含钼、釩的含銅頁岩及硫質 - 矽質頁岩礦床;④獨立铼礦床 [13];⑤含铼的岩漿型銅鎳礦床、鉻鐵礦床、鉑礦床;⑥含铼的黑鎢礦床;⑦铼銅砂岩、鈾铼銅砂岩型礦床;⑧铼銅炭質頁岩型銅礦。
铼素有“戰略金屬”“航空金屬”之稱,應用領域很廣,包括噴氣發動機零部件、燃氣渦輪引擎以及量子計算機等。铼在航空發電機方面的應用,一直是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短闆,使得我國不得不長期進口飛機發電機。
中國是铼的主要資源國且全部伴生于钼礦中,集中分布在陝西金堆城、河南栾川等钼礦中,合計占全國铼總儲量的 90%。四川沐川地區發現有獨立铼礦,預測資源量為 50 t。
由于铼的稀散性極強,獨立礦物少見,大多數礦山在開采主元素的同時,很少對铼進行回收,造成铼資源的浪費。建議如下:①深入調查研究铼在自然界的賦存狀态,尤其是加強對伴生铼資源的勘查和評價;②研究铼的富集成礦機制;③加強含铼礦床成礦規律的研究;④加強對現有金屬礦山開采地段和正在勘探的金屬礦床内铼的查定;⑤提高綜合利用水平,研發不同類型铼礦的回收技術;⑥加強對铼深加工産品的研發;⑦加強铼資源戰略研究。
(八)硒(Se)的主要特點與開發利用
硒是半金屬,性質與硫相似,但金屬性更強。硒在碳質矽質岩中的含量較高,最高可達到8590×10 –6 [14]。自然界中硒的超常富集與成礦僅發生在玻利維亞的帕卡佳克和中國的漁塘壩。矽質岩建造中也往往有硒的富集。目前所探明的硒礦資源主要包括四種類型:“遠成”硒化物脈狀礦床;不整合面型礦床;砂岩型銅鈾礦床;陸相火山岩型低溫金銀礦床。
截至 2007 年年底,全國保有硒資源儲量達到15 600 t。全國 18 個省區有硒的資源儲量,主要分布在甘肅、廣東、黑龍江、湖北、青海 5 省(合占全國總量的 79.3%)。在已探明的硒儲量中,岩漿型銅鎳硫化物礦床約占硒總儲量的一半以上,主要是伴生資源 [1]。
硒的最顯著特性是其在光照下的導電性比在黑暗中可成千倍地增加,在玻璃、電子、光學和冶金工業中具有廣泛的用途。硒是生态環境中重要的微量元素,環境中硒過量或缺乏均會導緻機體産生疾病。高濃度硒危害作物的生長發育,降低産量,導緻動物胚胎畸形發育甚至死亡。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硒或過量攝入硒都不利于健康。
我國高硒土壤較發育,但分布極不均勻。應根據景觀地球化學特點、高硒土壤特征及不同狀态硒的分布規律,遵循“因地制宜,綜合開發”的原則對各高硒土壤地區進行分片重點研究與開發。
四、結語
早在 1950 年,美國國會就通過了《國防生産法》,要求政府将稀有金屬轉換為軍需生産和儲備。後來俄羅斯、韓國、日本、歐盟等也都将主要“三稀礦産”劃定為戰略性資源,以确保穩定供應。我國近幾年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和政策,支持“三稀資源”的開發和綜合利用,并且着重加強了對稀土的儲備和保護。但是,對“三稀礦産”的戰略定位仍不夠清晰,創新動力不足,處于出賣原材料或初級産品的狀态。為此,建議進一步全面系統、深入深刻地研究我國“三稀礦産”的戰略問題,重視資源勘查與儲備,加強資源提取的選冶技術和高端應用新産品的研究與開發。
就稀土而言,鼓勵民營企業也參與到稀土相關産品的研發中來,同時采取措施保護好我國的稀土資源尤其是離子吸附型稀土,做到“稀土管得住”。就稀有金屬而言,锂資源近年來在四川甲基卡等地取得了可喜的找礦突破,但铍、钽、锆等更加緊缺的稀有金屬卻并沒有根本性的找礦突破,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迫切需要加大找礦力度,要從我國“稀有常有”的規律出發精心部署,科學立項,加大投入,做到“稀有找得到”。就稀散金屬而言,我國無論是共伴生資源還是獨立可采的資源,都比較豐富,甚至可以找到國外都沒有的獨立碲礦、獨立铊礦、獨立硒礦,即“稀散不散”。但我國對稀散元素的研究程度很低,資源家底不清,開發利用缺乏規範,因此,一方面要加強規範管理,另一方面要創新引領,切實以稀散金屬在高科技領域的産品創新為引領,做到“稀散用得好”。稀散元素的産品研發創新點最多,但我國産品較為單一,技術路線落後,尤其缺乏原創性、革命性的研發思路,導緻铊、镓、鍺、铟、碲這樣的既分散又稀有的原材料既被過度消耗,又造成環境污染,在大量出口的過程中也沒有産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