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要具備一定的胸懷去接受命運的定數,但同時也要具備探索精神去追求人生的變數。
人生有定數,這個定數是自己既定不能改變的命運存在狀态。
比如自己的出身環境,又比如自己努力之後,依然不能改變現狀的人生。
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如此,如果沒有寬廣的胸懷去接納這些不可改變的定數,那麼一定會活在一個現實與幻想的糾葛中。
世人常說一句話,叫:“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就是在經曆了理想未能實現的過程之後,所産生的糾葛心态。
而對于人生來說,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要接受的就是這個“不能轉移”的客觀規律。
而所謂人生的變數,就是存在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之後而産生的結果,當然在這一句話中存在的“不可為”需要根據自己情況适度而為之,不可過度背離現實。
人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所謂命運一方面存在着定數,但另一方面就存在着由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所決定的變數之中。
人的很多狀态是跟随自己的潛意識而存在的,但是因為我們不了解這個潛意識,所以将它歸咎為命運。
而這個“潛意識”存在的範圍,不是我們所理解定數的命運,而是變數之後的命運。
就像《了凡四訓》之中,了凡先生之前找人給自己算過命運,書中是這樣介紹的:
複為蔔終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幾名,某年當補廪,某年當貢,貢後某年,當選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歸。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醜時,當終于正寝,惜無子。
也就是說,命理顯示了凡的人生狀态并不好,但是後來經雲谷禅師點化之後,通過積德行善等一系列主觀作為,完全改變了之前命理顯示的狀态。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主觀能動性,也就是自己潛意識主導自身之後所改變的局面,以及對人生産生的影響。
将這個道理解釋得再通俗一些,就是努力不一定能夠改變人生的命運,但是隻要是正确的努力,他得到的結果即便不符合之前的預想,但結果至少不是零。
二、
比如你預想的是十分,最後你可能達不到十分,隻達到了三分或五分,但這也是一種成績。
而且在生活中常有這樣一種狀況,一個人在努力之後,雖然沒有達到自己預想的結果,但是經過自己在後期調試的狀态之中,得到一份更好的機緣,随後換了一個方向,最後獲得了空前的發展。
就是他之前預定的是A賽道,但是A賽道走到一半的時候沒有走通,最後在B賽道達到了自己預期的終點,這不就是靠自己主觀能動性所塑造的局面嗎。
不管他是在A賽道走到了一半,還是在B賽道到達終點,都好過在原地踏步。
所以才有這樣一句話:這個世上沒有彎路,你走過的所有路都算數。
因為當你出發了之後,你所走過的路和積累的經驗,即便看上去沒有發揮作用,但是也會在你未來的某一刻,慢慢地開花結果。
所以說,我們自身要具備求知探索的精神去追求自己的變數,就是為了在既定的命運上,用正确的方式改善自己的生活。
《圍爐夜話》之中說到:
盛衰之機,雖關氣運,而有心者必貴諸人謀;
性命之理,固極精微,而講學者必求其實用。
這句話意思就是說:興盛或衰敗的關鍵,雖然有時和命運有關,但是有心人一定更看重在人事上的謀劃;形而上學的道理,固然十分精細微妙,但是講求這種學問的人必然要讓它能夠實用。
正所謂說“成事在天,謀事在人”,人生有許多不可控的事情,比如客觀規律,亦或是一個人的命運。
但是當一個人不知道自己命運終将歸于何處,或者不知道自己未來于何種境界的時候,當然不能完全抱着“聽天由命”的态度去生活,這樣你也缺少了生活該有的激情,更扼殺了人生本身存在的可能性。
所以即便有定數存在,但是我們也要有追求變數的精神和智慧。
因為很多事情是難以預料的,需要你真正做了才知道有沒有可能。
就像我們剛才所說的一樣,做了一定好過沒做,即便從表面來看,在短暫時間内沒有顯現結果,但最後也會在另一個合理的模式上發揮作用。
所以先去“盡人事”,才去“知天命”,如果連“人事”都不盡,就去死守定數,這樣的人生價值微乎其微。
作者|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