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中秋節由來和習俗完整版

中秋節由來和習俗完整版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4 00:09:54

一文讀懂到底誰是中秋節的

老祖宗

中秋又到了。跟咱們中國人一起過中秋的,還有日本、韓國、越南等等一大票東南亞國家。

特别是韓國,前些年還曾經把中秋申請為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他們的中秋節叫做“秋夕”。

當時很多中國人都不幹了,大家都覺得中秋節不是中國的嗎,後來鬧得沸沸揚揚。

今天,我們就來徹底扒一扒中秋節的曆史,揭秘“中秋”和“秋夕”的真正起源,看一看,究竟誰才是真正的老祖宗?

1、先秦

中秋節由來和習俗完整版(中秋節簡史5分鐘品讀三千年)1

中秋節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的祭月拜月活動。

古人将秋季的三個月(陰曆七月、八月和九月)分為孟秋、仲秋和季秋。

仲秋八月是秋季最中間的那個月。而八月十五這一天,則正好将仲秋一分為二,因此這一日叫做“中秋”。

中秋節由來和習俗完整版(中秋節簡史5分鐘品讀三千年)2

西周開國元勳周公旦曾在《周禮·春官》中描述了中春逆暑、中秋迎寒祭祀的場面。

根據記載,周朝在中秋之夜要敲擊“土鼓”,吹奏“龠”(形似蕭的一種古樂器),搭配《幽詩》來迎寒。

《周禮·春官·籬章》:“中春晝,擊土鼓,龠《幽詩》,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凡國祈年于田祖龠《幽雅 》,擊土鼓以樂田峻。”

中秋節由來和習俗完整版(中秋節簡史5分鐘品讀三千年)3

土鼓

也就是說,“中秋”一詞早在西周就已經寫在典籍裡了,并且已經形成了固定的禮俗。

當然了,那時候中秋夜幹的事跟現在不一樣,主要是擊鼓奏樂、祈年迎寒。然而到了不久後的春秋時期,就演化成以月亮為主題的大型活動——“祭月”。

祭月的主角當然是月亮。由于仲秋八月是糧食豐收的季節,因而此時的天子在中秋之夜設壇祭月,也是為了感謝天地日月所賜的糧食。

春秋時期的《管子·輕重己》中記錄了天子祭月的隆重場面:

秋日糧食成熟的時候,天子從頭到腳穿着白色服飾,插着玉揔,帶着銅鏡,在損箎、金石樂聲的伴奏下,同百姓和諸侯等大臣一起祭月。

《尚書·堯典》:“宵中星虛,以殷仲秋。”

《管子·輕重己》:“秋至而禾熟。天子祀于太惢,西出其國百三十八裡而壇,服白而絻白,搢玉揔,帶錫監,吹損箎之風,鑿動金石之音,朝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号曰祭月。”

可以看出,當時的祭月儀式相當隆重,從天子到庶民都要參加,說是國家最盛大的祭典也不為過。

中秋節由來和習俗完整版(中秋節簡史5分鐘品讀三千年)4

明 杜堇《祭月圖》中國美術館藏

而此時,朝鮮半島的中秋在做什麼呢?也在祭月嗎?

實際上,關于朝鮮半島這個時期在做些什麼,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記載,一種是“剛剛誕生”,另一種是還處于“神話中的時代”。

在中國史書上,此時的朝鮮半島被稱為箕子朝鮮(公元前1120年~公元前194年)。

據說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周武王滅商後,箕子逃亡到朝鮮,在朝鮮半島建立了政權。箕子帶去了來自中華的先進的文化技術,最後被周武王封了“朝鮮王”。

這是中國史書上的第一個朝鮮半島政權。

中秋節由來和習俗完整版(中秋節簡史5分鐘品讀三千年)5

當然,韓國今天的史學家是不太樂意承認“第一個朝鮮半島政權來自于中國王朝”這個說法的。

那麼在他們看來,朝鮮半島的文明到底是起源于哪裡?

很多韓國史書都認為,古朝鮮的開國君主名叫檀君,是他們的天神與一隻熊變成的女人結婚誕下的後代。根據這種說法,檀君建國一千多年後,自己隐居去當山神,才将王位讓給了我們的箕子。

總之,不論是箕子朝鮮還是檀君朝鮮,在這個時期都沒有出現關于中秋的記載。


2、漢

中秋節由來和習俗完整版(中秋節簡史5分鐘品讀三千年)6

到了秦漢,原本由天子與民衆共同參與的祭月大典,逐漸被皇室壟斷,成了單純的帝王之禮,隻剩少數地方還在民間留有祭月的習俗。

典籍上對于帝王祭月的規範也留下了明确的記載:春天,天子要在白天祭日,秋天,天子要在夜晚祭月。

西漢戴聖《禮記》:“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禮記》中将春天祭日稱為“春朝日”,将秋天祭月稱為“秋夕月”。今天韓國中秋節使用的“秋夕”一詞,最早就出現于此。

現在我們知道了,早在西漢,韓國的“秋夕”這個詞就已經出現在我國的典籍之上,其中“夕”這個字指的就是“祭月”。

除此之外,我們熟悉的“嫦娥奔月”“月中蟾蜍”“月兔”等跟中秋和月亮有關的美麗故事,也基本在這個時期就已經開始流傳起來。

西漢《淮南子·覽冥》:“羿請不死之 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之奔月。”

中秋節由來和習俗完整版(中秋節簡史5分鐘品讀三千年)7

漢代畫像石《東王公會西王母》

而此時的朝鮮半島呢,還處在箕子朝鮮之後的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混戰時期,沒有形成統一的王朝。而從這往前的所有曆史,包括前面的箕子朝鮮和檀君朝鮮,都是直到一千年後,相當于我國的南宋時期,才出現在朝鮮半島的第一本史書《三國史記》上。

中秋節由來和習俗完整版(中秋節簡史5分鐘品讀三千年)8

朝鮮半島三國時期

到了我國的東漢時候,朝鮮半島正在混戰的三個國家之中,出現了一個人物——儒理尼師今。他是新羅的第三代國君,在位的時間大概相當于我國東漢的光武帝劉秀時期。

中秋節由來和習俗完整版(中秋節簡史5分鐘品讀三千年)9

光武帝劉秀

在這個時候的新羅,每逢秋季有一個“嘉俳節”,節日從七月十六持續到八月十五。在這期間,國王會将衆人分為兩隊,比賽把麻搓成線,輸的人要準備酒食犒勞勝者,還搭配着各種歌舞百戲,慶祝勞作,因此叫做“嘉俳”。

金富轼《三國史記》:“王既定六部,中分為二 ,使王女二人,各率部内女子,分朋造黨,自秋七月既望,每日早集大部之庭績麻,乙夜而罷。至八月十五日,考其功之多少,負者置酒食,以謝勝者,于時歌舞百戲皆作,謂之嘉俳。”

中秋節由來和習俗完整版(中秋節簡史5分鐘品讀三千年)10

韓國第一本史書《三國史記》

這段1000年後的文字勉強可以算是韓國關于“中秋”的最早記載。

雖然從内容看來,“嘉俳節”的時間與我們的中秋接近,是從中秋節往前一個月,但節日主題似乎跟月亮沒有太大關系。

而且這本書成于千年之後,書中所載,其實是遙遠的後世所書寫的前世,其可靠性與真實性都有待考證。


3、魏晉

中秋節由來和習俗完整版(中秋節簡史5分鐘品讀三千年)11

魏晉可算是中國古代最追求“個性”的時期,名士們抓緊一切可以展現風流倜傥的時機,個個都有情調,人人皆有追求。中秋夜自然也不會被放過。

加上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等故事廣為人知,人們從敬畏日月、祭拜日月,逐漸向賞月、玩月轉變。

晉傅玄《拟天問》:“月中何有,白兔搗藥。”

中秋節由來和習俗完整版(中秋節簡史5分鐘品讀三千年)12

明 唐寅《嫦娥執桂圖》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晉書》中就記載,東晉名士謝尚就曾在秋夜,泛舟湖上賞月。

《晉書·袁宏傳》:“謝尚時鎮牛渚,秋夜乘月,微服泛江。”

而這一時期的韓國史書上,極少有關于中秋的記載。


4、隋唐

中秋節由來和習俗完整版(中秋節簡史5分鐘品讀三千年)13

到了唐朝,關于隋代曆史的紀傳體史書《隋書》出現了。

有意思的是,其中竟然有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關于韓國中秋的文獻記載。這比韓國自己的第一本史書《三國史記》還要早上四百多年。

《隋書》:“新羅國,在高麗東南,居漢時樂浪之地,或稱斯羅。……每年正月元旦相賀,王設宴會,班赉群官,其日拜日月神。至八月十五日,設樂,令官入射,賞以馬布。”

其中記載,新羅國在每年的元旦拜日月神。到了八月十五,奏樂,令百官比賽射箭,馬和布匹作為獎勵。

中秋節由來和習俗完整版(中秋節簡史5分鐘品讀三千年)14

《隋書》

唐朝的八月十五也是我國曆史上賞月玩月的巅峰時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賞月玩月的普遍盛行,也是大唐盛世的一種體現。

唐代也是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峰,衆多詩人在這個盛世揮灑詩篇,對月亮進行豐富的文學表現。《全唐詩》中收錄的關于中秋或八月十五的詩篇,就有一百首以上。

中秋節由來和習俗完整版(中秋節簡史5分鐘品讀三千年)15

《全唐詩》

除了嫦娥和玉兔,“吳剛伐桂”的故事此時也被記載在唐朝的《酉陽雜俎》中,流傳至今。

《酉陽雜姐·天咫》:“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蛤。故古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祈之樹創随合。人姓吳名剛,學仙有過,滴令伐樹。”

就連傳奇皇帝唐玄宗也留下了一段“月宮夜遊”的佳話。在傳說中,他在月宮偶遇了嫦娥、吳剛,還帶回了留名青史的月宮仙樂“霓裳羽衣曲”。

中秋節由來和習俗完整版(中秋節簡史5分鐘品讀三千年)16

明 周臣《明皇遊月宮圖》扇面

在這個時代,“中秋”一詞已經成為民間約定俗成的節日稱号,并且在中秋夜發展出各種豐富的賞月活動。

與此同時,朝鮮半島的新羅統一了三國,終結了戰亂。随後新羅王朝迅速修複了與唐朝的關系,不斷派遣人員入唐為質、朝貢、留學、貿易,大量吸收盛唐文化,極大的促進朝鮮半島的文化發展。

在唐末成書的《舊唐書》中,再次出現了關于新羅八月十五日的習俗記載。不過内容與《隋書》的記載大同小異,主要是賞賜群臣、舉行射箭比賽之類的。

《舊唐書》:“(新羅)重元日,相慶賀宴飨,每以其日拜日月神。又重八月十五日,設樂飲宴,赉群臣,射其庭。”


5、宋

中秋節由來和習俗完整版(中秋節簡史5分鐘品讀三千年)17

在《東京夢華錄》中有着關于北宋中秋節的詳細描述。

北宋時的東京,中秋節前會布置門面,許多小店在此時售賣新酒。當中秋夜來臨,伴随着絲篁笙竽的樂聲,有錢人家登上裝飾好的樓台、酒樓,玩月、賞月。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争占酒樓玩月,絲篁鼎沸,近内庭居民,深夜遙聞笙竽之聲,宛若雲外。”“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采樓花頭。”

中秋節由來和習俗完整版(中秋節簡史5分鐘品讀三千年)18

南宋 陳清波《瑤台步月圖》故宮博物院藏

疑似月餅的前身也出現在蘇轼的詩句中:“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這是六十五歲的蘇轼在離開廉州時,寫給廉州太守的詩。吃“小餅”猶如“嚼月亮”,如此的情趣大概就是今天月餅的由來。

到了南宋,中秋節的興盛更進一步,被确立成為法定節假日。南宋的人民跟今天一樣,舉國上下放假一天來過節。

于是這一日的民間習俗自然更加熱鬧起來,除了賞月,源自先秦的拜月也再次流行。不過此時人們很少再祭拜農事,主要求的是功名和美貌。

南宋羅烨《醉翁談錄》:“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步蟾宮,高攀仙桂… … 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同一時期,朝鮮半島上的政治形勢再次發生變化,新羅王朝已經變成高麗王朝。在此期間,韓國曆史上的第一本史書《三國史記》終于橫空出世,講述了在高麗、新羅王朝之前的三國戰亂時期的曆史,本文前面所有出于韓國本土的史料記載,都出自于這本書。

中秋節由來和習俗完整版(中秋節簡史5分鐘品讀三千年)19

高麗王朝

韓國史書大多是後世撰寫前世,其中記載的真實性和準确性都存在一定的疑問。

此刻高麗王朝的曆史,也是在400年後,到了朝鮮王朝的1449年(相當于我國明朝英宗時期),才由鄭麟趾撰修了《高麗史》。

在《高麗史》中,“秋夕”被記錄為法定假日。但由于相關文字内容實在是太少,以至于我們甚至無法判定“秋夕”的具體時間。

中秋節由來和習俗完整版(中秋節簡史5分鐘品讀三千年)20

《高麗史》

當我們全面搜尋《高麗史》的記錄時,我們發現,這本書裡既出現了《三國史記》中曾出現過的“秋夕”字眼,也出現了與我國一樣的“中秋”。

關于“秋夕”的主要記載有筵席和進獻酒果。和前朝一樣,這裡的“秋夕”很難看出與八月十五中秋節有多少關聯。

《高麗史·世家》:“太祖守侍中開書筵以李穑領書筵事門下評理鄭夢周知書筵事左代言權近左副代言柳琰成均大司成鄭道傳···……都堂以秋夕遣知密直李彬等獻禑衣、酒果。”

而關于“中秋”一詞,出現的最早記錄是關于高麗睿宗四年(1109年),相當于我國北宋徽宗時期。這一次的記載,與真正的中秋節開始有幾分相似了。

《高麗史·世家》睿宗卷二:“王以中秋率文臣,玩月于重光便殿,禦制詠月詩,其末聯雲:他日吾民富壽,好酬佳節,燕公卿,命文臣和進。”

中秋節由來和習俗完整版(中秋節簡史5分鐘品讀三千年)21

宋徽宗

這是韓國史書中關于“中秋節”的第一次記載。可以看出,此時高麗的“中秋”與我國中秋節已經頗為相似了,也是以月亮為主題,有着賞月、詠月詩的習俗。

我們可以推測,這顯然是受到了來自于中國的影響,很可能是唐宋兩代中朝文化交流的結果。

而在這段記載之前,八月十五這天的韓國,不論是“嘉俳”還是“秋夕”,都跟月亮沒什麼關系。


6、元明清

中秋節由來和習俗完整版(中秋節簡史5分鐘品讀三千年)22

元明清時期的中秋節,擁有比唐宋更加豐富的習俗,特别是祭月,被宮廷重新重視起來。

月餅也出現在了明朝的記載中,除了形似月亮之外,還擁有了“團圓”的内涵。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除了流傳至今的月餅,中國的古人們在中秋節還會吃芋頭、桂花鴨等時令菜品。

在這段時間的朝鮮半島上,高麗王朝一直統治到我國的明太祖朱元璋時期,直到1392年李成桂建國,取代了高麗王朝。李氏朝鮮成為朝鮮半島上最後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

中秋節由來和習俗完整版(中秋節簡史5分鐘品讀三千年)23

李氏朝鮮

到了我國的清朝時期,韓國邁出了“中秋節”演變的重要一步。

在李氏朝鮮的第23代君主期間,再次出現了八月十五的記載。此前韓國的曆史記載,都是後代寫前代,唯有這本《東國歲時記》是當代成書,但此時已是我國的晚清時期。

根據這本書的記載,這個時期朝鮮半島放棄了《高麗史》裡曾出現的“中秋”二字,複用了“秋夕”這個名字。并且出現了“八月十五日是秋夕節”的确鑿記載,還将這時候的秋夕節與古時的嘉俳節聯系在了一起。

《東國歲時記》:“十五日,東俗稱秋夕,又曰嘉俳。肇自新羅俗,鄉裡田家為一年最重之名節。以其新谷己登,西成不遠,黃雞白酒,四鄰醉抱,以樂之。”

我們再來看看韓國秋夕的節令食物:

如果說過去新羅時期的“秋夕”與中秋看起來關系不大,那麼到了晚清時期的李氏朝鮮,經曆了這麼多年的中韓貿易和文化交流,韓國的秋夕與中國的中秋相比,可以說是“換湯不換藥”了。

中秋節由來和習俗完整版(中秋節簡史5分鐘品讀三千年)24

至此,我們基本上可以得出結論:

韓國的秋夕節,無論是“秋夕”一詞,還是節日确立的曆史沿革,亦或是飲食習俗,都有據可考,可以說是直接來源于中國的中秋節,受了中秋節俗的很大影響。

“中秋”與“秋夕”就像兩個姐妹,同是來源于中國的古老文化,一前一後,在本土和不遠處的朝鮮半島,各自開出了燦爛的花。


歡迎關注慧鑒藝術講堂,最走心的藝術科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