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用思維導圖是怎樣學習的呢?今天我們用小學二年級的第一文古詩兩首中的《詠柳》這首寫景詩舉例:
《詠柳》 唐·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第一句是描寫的遠景色彩:“碧玉”二字就把春天柳樹抽芽,一片嫩綠色展現在我們眼前,柳樹柔美,像女性婀娜多姿的身材,用“妝成”真是貼切不過了。“一樹高”則将遠遠看的滿樹嫩綠,呼應開頭的像一整塊碧玉一般;
第二句是詩人走到近處後看到柳樹的形态:“萬條”二字隻是指代形容密又多,“垂下”是對柳枝形态的說明。“綠絲縧”太形象了,既寫出了柳枝柔軟呼應上一句女子的形容,又描寫出場景微風習習,吹拂柳枝像絲帶一樣飄蕩;
第三句是細節處的刻畫:設問“誰”就像一個引子,引出第四句;
第四句既是寫實的問答呼應,又是整體意境的體現(春天來了~):“二月春風”就就像一把把剪刀,剪出這一處處春天萬物複蘇的景色。
本文作者繪制
最後根據繪制的圖,解詩意詩境:
詩人站在河邊,看四周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嫰葉,把樹裝扮得從遠處看就像一塊碧綠的玉一樣。無數根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綠色絲帶,輕輕擺動,發出沙沙聲。這狹長規整的嫩葉是誰這麼厲害,千萬片裁剪出來的呢?哦,原來是二月裡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裁剪出這麼蓬勃生發的春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