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木劍,就是用桃木制作而成的劍,在很多影視劇及小說裡,桃木劍常常被道士作為降妖驅邪的法器。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當屬林正英飾演的茅山道士捉鬼系列電影了,電影裡的九叔常常要開壇做法,法壇上出現了三清鈴、令牌、令旗等道教法器。隻見九叔手持桃木劍,劍尖上插着一道黃符,在念誦一段别人聽不懂的秘咒之後,桃木劍上的黃符化為一道火光,足以讓妖邪無所遁形。
很多人感到好奇,世上有那麼多的木頭,比如柳木、梧桐木、楊木,為何偏偏選桃木來制作桃木劍呢?桃木制作的桃木劍真的有辟邪消災的作用嗎?
看似普普通通的桃木其實在曆史上有着很深的文化背景。春秋左丘明的《左傳·昭公·昭公四年》記載“桃弧棘矢,以除其災”,門上挂上桃木弓、荊棘箭,以此來消除災難。《莊子》也有記載“插桃枝于戶,連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南朝梁人宗懔《荊楚歲時記》載:“桃者,五行之精,厭伏邪氣,制百鬼也。”又說:“帖畫雞戶上,懸葦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
通過上述典籍裡記載的内容來看,桃木在古代就被認為是驅邪避禍的“神木”。真正讓桃木走進千家萬戶的,當屬《山海經》記載的兩位門神的傳說故事了。
據《山海經》記載,在滄海之中有座度朔山,山上有一棵參天桃樹,樹冠蜿蜒盤伸三千裡地,在東北方向的桃樹枝間就是鬼門,這裡是萬鬼出沒的出入口。為了不讓這些鬼怪害人,有兩個神人,一個叫神荼,另一個叫郁壘,他們倆閱領萬鬼,如果發現有鬼怪出來傷人,就會用蘆葦編織的繩索把鬼捆起來,扔到山下喂老虎。到了後來,人們就用桃木雕刻出神荼、郁壘兩位神人的模樣,兩位神人身着斑斓戰甲,威風凜凜,姿态神武,手執金色戰戢,各立于左右兩個門扇上。桃木雕刻的神荼、郁壘最後成為了民間信奉的門神,《荊楚歲時記》說:“歲旦,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郁壘,俗謂之門神。”
此外,《山海經》裡“誇父追日”的上古神話裡也有關于桃木的記載。傳說誇父是上古時期的一位巨人,他的造型比較奇特,雙耳挂着兩條蛇,雙手還拿着兩條蛇。誇父一直在追着太陽跑,當他到達太陽落山的地方時,感到非常口渴,一口氣喝幹了黃河、渭河兩條河的河水。即便是這樣,仍然口渴,于是就想去喝北方大澤的水,但是卻在中途死掉了,誇父手中的木杖也化為了鄧林,這個鄧林其實就是桃林。誇父因逐日而死,太陽是極陽的象征,于是便有了桃木辟邪的說法。
東漢中葉,張天師在鶴鳴山周圍建二十四治,敷衍正一章符,領戶化民,廣行陰德,創立了道教的雛形——五鬥米道。相傳太上老君送給了張天師三件法寶,即“正一盟威符箓”、“三五斬邪雌雄劍”和“陽平治都功印”。三五雌雄斬邪劍“狀若生銅,五節連環之柄,上有隐起符文、星辰日月之象,重八十一兩,常用誅制鬼神,降剪兇醜。”張天師白日飛升後,将神劍留在人間,其中,三五斬邪雌劍被後任天師鎮于鶴鳴山戒鬼井内,以此來震懾人間的妖精邪怪,而其中的雄劍則是作為道教第一法劍,世代流傳于天師家族。
自此,劍成為了道教非常重要的一種“聖物”,它不但能降妖除魔,還是道法傳承時非常重要的信物。桃木劍的劍身雕刻有北鬥七星及神秘符文等,道教将桃木與劍結合,使得桃木劍更具神威。道教除了用桃木制作桃木劍,還用它來制作天蓬尺、令牌、法印等法器。有人問了,是不是桃木制作的法器最厲害呢?其實不然,另一種更為普通的木頭經過雷擊後制作的法器被稱為“法器之王”,它就是雷擊棗木。雷擊棗木乃是由天地陰陽之炁交泰而生的精華,是五雷之中的天雷所擊發而成,棗木被雷擊之後産生了靈氣,一些神明會依附在上面修行,因此這樣的雷擊木在使用之時也有神明護佑。可以說,雷擊棗木才是道教法器裡的王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