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春分有什麼傳統意義

春分有什麼傳統意義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8 22:33:38

#心動的瞬間#再過三天就是春分了,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那麼關于它的由來,它對氣候的變化,和它對人類的生産生活有着那些重大的指導意義?

春分有什麼傳統意義(的由來以及它對人類有哪些重要的指導意義)1

紅梅~驿站參考“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中國二十四節氣”在這裡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到你們。

自古中國人就比較重視一些傳統的節日和文化,二十四節氣是古代人農事勞作的重要依靠。春分過後,天氣變暖,雨水增多,老百姓就開始忙于耕種。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節點,二十四節氣的第四個節氣,天文時間通常特指太陽真正位于黃經0度。(春分點)的位置,即每年3月20曰或3月21曰。在時間周期上是指太陽位于黃經0度和15度之間的位置,大約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間。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來說南半球來說就是秋分, 太陽在天球上從南向北移動,運行到天球赤道和黃道的交點,此時稱為春分。

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 ,也是春季的中間節點,也是有冬季的寒冷開始變暖的一個節日點,所以叫春分。簡單地說說,春分點于秋分點就是太陽直射地球赤道的那一刻。

春分是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之一。中國古代習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開始。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則處于各季的中間。春分這天,陽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晝夜時間相等,所以在古代春分秋分又稱為《日中》。民間有《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諺語。

春分時,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此後太陽直射點繼續北移,故春分也稱升分。農曆書中記載《門指壬為春分,約行周天,南北兩半球畫夜均分,又當春之半,故名為春分。》。

春分在中國古曆中的記載為:《春分前三日,太陽入赤道内》。 在每年春分(以及秋分)的這天裡,物候陰陽相半,晝夜平均,寒暑相平。

然而,按照中國自有的曆法,《春分》的《平分》之意,還不隻是指晝夜,到了這一天,整個春天已經過了一半。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 ;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中國古代将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 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這一天過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並發出閃電。

此外,春分時節出現的花信風候為《一候海棠 ,二候梨花,三候木蘭》,亦可作為判斷春分的重要标志。

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相等,其後陽光直射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不僅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 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征,春分時節,楊柳青青、鷺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

春分有什麼傳統意義(的由來以及它對人類有哪些重要的指導意義)2

春分也是節日和祭祀慶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春分祭日 ,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古代帝王的祭日場所大多設在京郊。北京在元朝時就建有日壇。明、清時,皇帝在春分這一天在祭壇祭日。

祭日雖然比不上祭天與祭地典禮,但儀式也較為隆重。

古代民間有春分較秤的習俗,因為春分時,晝夜相等,天道公平。

春光明媚的二月天,放學歸來的兒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鮮空氣,趁着和暖的東風,奔跑着放飛風筝。春分期間放風筝是很古老的春季娛樂活動。

根據風來預示後期天氣的有《春分西風多陰雨》《春分刮大風刮到四月中》《春分大風夏至雨》《春分南風先雨後旱》等《三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無雨劃耕田》《春分有雨是豐年》。

根據冷暖預示後期天氣的有:《春分不暖,秋分不涼》《春分不冷清明冷》《春分前冷,春分後暖 ;春分前暖,春分後冷》。等等。

自古到今,關于春分的說法有很多,它都說明春分這天以及春分前後的天氣變換對人類的生産,生活,對天氣的影響都有着很重要的指導意義。

通過這幾天的天氣變化,可以預測到當年一年的天氣情況和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因此,在古代,皇帝在這天有祭日的說法,也就是期盼着着,當年風調雨順,農業豐收,人們安居樂業。

春分有什麼傳統意義(的由來以及它對人類有哪些重要的指導意義)3

因此春分這個節日非常重要。

關注紅梅~驿站天天會分享你們需要的知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