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今年大同市的建設規劃

今年大同市的建設規劃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9 07:09:27

平城,自北魏建都以來備受世人矚目。平城區因平城而名,也不負平城之名。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人民幸福感不斷提升,深化保護修複利用、千年古城錦繡蝶變,産業結構轉型升級、經濟實力穩步提升,及時解決百姓愁盼、精心做好民生答卷,全力推進城市更新、積極打造宜居之城……黨的十八大以來,平城區充分發揮作為我市中心區的優勢,突出抓好經濟轉型、古城保護、城市更新、民生保障等各項工作,攻堅克難、加壓奮進,步履铿锵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蹄疾步穩創建大同首善之區。

黨建引領治理 人民幸福感提升

今年大同市的建設規劃(步履铿锵走高質量發展之路)1

近日,在平城區,快遞(外賣)小哥有了“家”。7月17日,我市首家“小哥驿站”在平城區水泊寺街道正式投入使用。驿站内,桌椅、微波爐、飲水機、口罩、消毒液、應急藥箱等設備設施一應俱全,可為快遞(外賣)員提供飲水、休息、熱飯、充電、免費wifi等服務,幫助他們解決“熱飯難、喝水難、休息難、如廁難、補給難”等日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以前趕上高峰期單子多,累了隻能在電動車上歇會兒,現在就可以在驿站休息了。”一位外賣小哥開心地說。

今年大同市的建設規劃(步履铿锵走高質量發展之路)2

黨的十八大以來,平城區圍繞“四區建設”發展思路,黨建引領促治理、狠抓項目穩增長、建治并舉提品質、共建共治惠民生,創造性地推行了“童心向黨”小課堂、“1 1 1”精細化學習、實景體驗黨課、“1330”工作法、7類黨員分類式管理、家庭黨校、黨員110服務隊、城市管理黨員先鋒站、紅色物業、小哥驿站等新模式,切實提升了治理能力。

在黨建引領下,平城區的基層治理更加完善。近年來,平城區在全市率先實施百項行動牽引和百家組織示範工程,奮力蹚出一條基層黨建科學化、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平城新路。“夏天享清涼,冬天曬太陽;黨為人民辦實事,暖到群衆心坎上!”家住平城區振華街道建設裡社區的退休人員王先生道出了社區居民的共同心聲。自從社區回應居民需求建設室外便民設施後,居民每天最大的樂趣便是來到小亭、長椅,聊聊天、曬曬太陽,日子過得十分惬意。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的開展,如同鋪開一張網,兜住了民生的底線,兜牢了安全的防線,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

保護發展并舉 古城錦繡蝶變

漫步城牆之上,輕撫每一塊城磚。2016年11月18日,随着3塊銅質紀念磚在西城牆砌築到位,最後一罐混凝土澆築完成,曆經8年保護修複的大同古城牆宣告正式合龍的場景仍曆曆在目。綿延矗立的城牆古樸厚重、雄偉壯麗,守望着這座“三代京華、兩朝重鎮”的古城。

古城是大同發展的“根”與“魂”。保護好、發展好古城,平城區重任在肩。黨的十八大以來,平城區把古城保護與發展作為全區的頭等大事抓緊抓好,聚力推進古城保護修複工程,強化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豐富古城發展業态,把古城打造成傳承古都文脈的文化城、市井氣息濃郁的宜居城、業态豐富的活力城,建設成為一座具有辨識度的世界級文化古城。目前,曆史文化街區修繕取得重大進展,配套道路建設穩步推進,整體風貌和業态正在加快恢複,古城保護修複展現出新氣象。

今年大同市的建設規劃(步履铿锵走高質量發展之路)3

資料圖

中國大同古都燈會利用城牆上下空間,将年俗文化、彩燈文化、古城文化有機融合,形成極具影響力的中國燈會文化品牌;承辦三屆的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周,向世界展示大同古城的厚重曆史和燦爛文化;華嚴安麓酒店項目落地古城,為古城注入新要素、賦予新活力……近年來,平城區在做好古城保護修複工作的同時,積極推動曆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千年古城正在徐徐展開一幅繁華市井新畫卷。

産業結構優化 經濟穩步增長

“吃飯買衣服就去百盛、星茂彙,批發零售就去東信,裝修房子買建材就去金牛、紅星美凱龍、大紅門……”這已然成為大同人的“不約而同”。近年來,平城區積極推動商業服務業發展,逐步構建起了以百盛、星茂彙、萬達為首的高檔消費商圈,以東信、雲中商城為首的批發零售商圈,以金牛、紅星美凱龍、大紅門為首的建材商圈,形成了多層次的商業服務業體系。

産業興則經濟興,産業強則經濟強。10年來,特别是2018年區劃調整以來,平城區深化産業結構調整,堅持鞏固三産核心地位,提升二産競争力,增加一産多樣化,服務業快速發展,工業發展穩中有進,農業産業不斷壯大,産業占比由2018年的二、三産業比例36∶64轉變為2021年的一二三産業比例0.39∶21.75∶77.86,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形成了以第三産業為主,一二三産協同發展的現代産業體系。

項目建設是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6月30日上午,平城區舉行了2022年第二季度招商引資推介會暨項目簽約儀式,集中簽約了睿和商務中心、大同古城東南邑文化旅遊、大同市同康醫養中心等9個項目,簽約金額45.68億元,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十年砥砺前行,十年經濟跨越。10年來,平城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資源型經濟轉型步伐,堅持抓項目、促投資,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經濟實力更加強勁。地區生産總值從2018年的196.74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483.64億元,經濟實現穩步增長。

辦好百姓事業 做好民生答卷

“做子女的,最擔心獨居老人意外跌倒或突發疾病後沒人照應。”自從去年2月母親配上“大同助老”398貼心保後,市民孫女士的這份擔心終于消除了。398貼心保隻有巴掌大,但每秒鐘可以捕捉到100組人體動作數據,跌倒識别率達90%以上,有效保障了老年人身體健康。“以前,平城區養老服務較為單一。随着工作的不斷深入,目前已有8家養老機構、60個社區助老服務站,形成了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等多元的養老模式。”平城區民政局局長孟建梅說。

今年大同市的建設規劃(步履铿锵走高質量發展之路)4

資料圖

10年來,平城區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用心解決好社會關注度高、群衆熱切期盼的就業、社保、醫療、養老、教育及安全穩定等民生問題,讓發展成果惠及全區人民,民生福祉進一步增強。

2020年11月17日上午,平城區馬軍營聯合學校三年級的學生們聽到了一堂“不一樣”的課程。來自平城區第十四小學的臧喆老師為大家講解了《長方形與正方形》,學生在學習中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學習效果顯著。這是馬軍營聯合學校與第十四小學聯合開展的送課下鄉教研活動之一。近年來,平城區堅持以首善标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投入穩步增長,師資結構不斷改善,信息水平全面提升,教育資源深度共享,公辦規模不斷擴大。特别是率先在全市深入推進學區制管理改革,創新性推出了“教育共同體”活動,以聯動改革推動全區教育城鄉協同、優質均衡發展。

促進城市更新 打造宜居城市

漫步禦河河岸,碧波蕩漾,綠道蜿蜒,曾經的“垃圾堆放帶”已變身為“生活打卡帶”。2018年以來,平城區積極推進城市綠化工作,開展了綠化美化、綠化提檔升級、綠化養護工程。據統計,2021年底,市本級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别達43.17%、39.73%和16.48平方米,“人在城中”“城在綠中”“城景交融”的平城綠化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市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同步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平城區加大城市更新力度,加快實施精細化管理,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提升城市整體形象,不斷提升“首善之區”的承載力、吸引力和輻射力。

“餐廚垃圾桶不能擺在門口,請認真執行‘門前五包’責任制……”2021年11月3日,平城區水泊寺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對轄區内的占道經營、門前堆物、衛生髒亂等問題進行集中整治。“我們積極開展城市管理行動,以‘繡花功夫’當好‘城市管家’,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不斷取得新成效。”平城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說。平城區實施了城市精細化管理專項行動,建立健全“路長制”,落細落實“門前五包”責任制,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5年來,該區圍繞文明城市創建,開展了違法建設、馬路市場、戶外廣告、環境污染等各類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取得了明顯成效。

經過10年的發展,“首善之區”平城區呈現出日新月異、欣欣向榮之勢。

記者 鄭苗苗

責編 張奇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