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當今節儉的重要性

當今節儉的重要性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8 20:40:49

節儉·永恒的美德

◎林其興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李商隐也曾詩曰:“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勤儉節約,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小時候家家戶戶條件大都不好,那時父輩們也必須學會勤儉持家。其實不僅僅是父輩,他們那一輩以及他們的父輩們,從戰亂災荒中走來,隻要是有口吃的,有衣可穿,能湊合填飽肚皮,就已經是很奢侈的願望了。常年物質的極度匮乏,慢慢讓父輩們養成了勤儉持家而且也必須要勤儉的習慣,多年如一日,這種意識就深深烙進了他們的骨子裡,并自覺體現在日常中;即便改革開放後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兒女們都成家立業了,在各自行業有不錯的建樹,都知道孝敬他們了,他們也改不了自己持守一生的勤儉習慣。

現在與幾十年以前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國家發展了、富強了,物質生活極度豐富,退回去幾十年,我們哪敢去想。人們在分享改革紅利,共享發展成果的同時,定不能把千百年來祖先傳下來的勤儉持家的美德一點點忘幹淨,“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法國思想家盧梭曾說:“奢侈的必然後果,是風化的解體,反過來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什麼是“風化”?就是社會的風俗教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各種傳統美德;中華文明幾千年長盛不衰,而如今更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熠熠生輝,靠的就是我們民族優秀文化一代一代的傳承,以及祖祖輩輩自強不息的奮鬥。勤儉節約,樸質持家,祖先們一直都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

社會再如何發展,勤儉不可忘記,奢侈不可長。千裡之堤毀于蟻穴,風化一旦碎步向下,短時間是趣味的變化,久之則是社會的大問題。

我們曾經有一段時間,物質從無到有,财富從少到多,短時間的巨大改變讓人們似乎在一夜之間忘記了光榮的傳統:“家大業大,浪費點沒啥”,“生活需要足夠的儀式”,“舌尖上的浪費”等等,觸目驚心。一時間奢侈、攀比之風比比皆是,随處可見,而且俨然成為一種“風尚”,其實就是盧梭所講的“風化”的轉變。一個國家如果浪費盛行,不可能涵養真正的現代文明,也不可能真正成就一個民族的持續興旺。

當今節儉的重要性(林其興節儉永恒的美德)1

這種社會風氣的轉變也深刻影響了我們的孩子們。無論他們多大,首先都是一個社會的人。記得大約10年前,為制止飯桌上的浪費,我們在學校組織初中學生觀看馮小剛導演的電影《1942》。觀影期間教室裡都拉上了窗簾,一片漆黑,加之影片的沉郁氣氛,整個屋子是靜悄悄的,隻有電視屏幕是一閃一閃的;我們當時想,孩子們一定是被影片所震驚并深入其中了,多好的一場靈魂的洗禮和教育!影片放映結束,窗簾被徐徐拉開,陽光自屋外投射進來,教室瞬間亮堂了,所有的人一下子從電影故事中回到現實,孩子們的神情并未發生多大變化,多是一如既往的活潑與可愛,他們微笑着,像是剛從一場短暫的旅行中返回。

“有什麼感想啊?哪些地方深深觸動了你?”老師适時而問。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還是微笑着。終于一位平日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孩子站了起來:“老師,這是真的嗎?電影有些好笑啊!”很多的孩子都随聲附和。《1942》,孩子們甚至不相信我們的身邊曾有那麼嚴重的饑荒,不相信餓殍遍野,不相信一碗小米能換一個花季姑娘的自由,更不相信逼到絕路能人吃人,他們總以為電影很多都是虛構的故事,我們當日集體組織觀看這樣的影片是很可笑的事情……我們大吃一驚!後來仔細想,他們這一代,都是含着大米、白面出生的幸福娃,哪裡經曆過這些場面!看一場電影,讓他們暢談“節儉”的體會,還不如狠狠餓上他們幾天。再者當時整個社會都覺得在一日日進步,生活也很是富足,又怎會突然發生如此的災荒!這場“觀影教育”也就在尴尬中不了了之。

我也記起以前數次給自己的姑娘說起小時候的事情,就像過去的“憶苦思甜”。姑娘常是抱着一副無所謂的神态,“我們當然也知道要節儉了,隻是不能像你們那時那樣去節儉,社會總在變化,而且在向好啊!您有點老古闆;您看我也是懂得節儉的,我不慕虛名,從不追求所謂的偶像大牌,花錢很仔細,不挺好嗎?”她多次如此反過來“教育”我,“您說您小時候常把地瓜幹當成主食,薯幹多好啊,現在都是休閑食品,想吃還吃不到呢……”有時被她說得無法再去反駁。是啊!生活條件是好了,國家富強了,而且姑娘做得也算可以。新社會,節儉的内涵、形式也許需要與時俱進,但它作為一種世代相傳的處世觀念和人生态度,無論社會發展到何種程度,都需要每一個人牢牢記在心中的。

好在國家自上而下适時“刹車”。特别是近幾年來,勤儉節約的社會倡導、宣傳教育自上而下深入人心:“舌尖上的浪費”大幅度減少了,“勤儉光榮、浪費可恥”的榮辱觀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國人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與繼承也越來越認可……盧梭之“風化”上慢慢又回到了質樸,民族文化上顯現了前所未有的自信,這是一個大國騰飛的征兆!

當今節儉的重要性(林其興節儉永恒的美德)2

質樸是來自于最普通的民衆,普通的生活。大家不去攀比,不去追求“高大上”,甚至不去追求生活的“舒适”,而完全秉持一種“自然”的生活存在,在“儉約”的生活中随順淡泊,那才是生命真正的“富足”。

孩子們一套普通的運動裝是最可愛的,年輕人認可車輛僅是代步工具是最青春的,下班後回家吃妻子做的飯是最可口的,屋子大小夠住、一家和樂是最幸福的,“光盤”行動是最榮耀的……

當“儉”再次成為一種社會風尚,而且是在社會物質極大豐裕的情狀下的普遍“風尚”,那是何其美麗而至偉之存在!

我又記起我的父輩們,他們一生崇尚節儉,多麼可敬可愛可贊的美德!他們從戰争的煙火和饑荒的年代走來,清苦一輩子;當老了的時候,當富了的時候,他們沒有改變絲毫,初心仍在,用自己的身體力行把“勤儉”的傳家寶傳給他們的兒孫,這是生生不息之大德!

周末我回老家,常看見父親用鋁水壺盛滿水,先放在土炕的大鍋中和飯菜一起熱乎;吃飯掀鍋的時候拿将出來,再放到煤氣上稍微一煮,很短的時間水就開了,如此就可以泡茶了……他們節約的觀念如此,生活中竟細緻如此。

這一定不是“有”和“沒有”的問題,區區燒上一壺水,用不了幾個錢,那是“節儉”觀念的根深蒂固,是常年而累的、帶着泥土氣息的美好。父親常跟我說:“就是富裕了,我們該省的也一定要省,這就是過日子哩!”

我記得他的教誨,深以為然。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

當今節儉的重要性(林其興節儉永恒的美德)3

作者簡介

林其興,男,畢業于煙台師範學院中文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煙台作協會員、煙台散文學會會員、微刊編委。徜徉于教育與文字世界多年,喜閱讀,喜傳統文化,喜音樂。近年來始有創作,或練筆,或慰情,多以生活感悟、歲月沉澱為題,書寫半世浮華,塵埃人生。自己有文學公衆号“一夢南柯與陌上花開”,發文百餘篇。現于栖霞從事教育工作。

當今節儉的重要性(林其興節儉永恒的美德)4

壹點号煙台散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