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縣,北回歸線穿境而過,這裡自然風光奇特秀美,人文景觀源遠流長,有着南甯“後花園”的美譽。今年5月,上林還獲得了“世界長壽之鄉”的稱号。
馬裡村是上林縣14個深度貧困村之一,總面積10.34平方公裡,下轄13個自然村,戶籍人口303戶980人,屬于典型的石漠化地區。2017年12月起,韋可偉就以南甯市砺煉幹部的身份來到上林縣塘紅鄉馬裡村。2018年3月,他正式擔任上林縣塘紅鄉馬裡村第一書記。
交通不便、位置偏遠,産業基礎差,怎樣在兩三年之内,讓這樣一個缺乏資源的山村能夠順利脫貧摘帽?韋可偉感覺很有壓力。為此,他決心從“家底”着手,作為駐村工作切入口。韋書記利用自己多年規劃管理經驗,決定首先做出一份全村的高清衛星地圖。
一個月後,一套馬裡村“精準扶貧”專題圖展現在村民面前。這套高精度的衛星地圖,詳細标注了馬裡村的道路、農田、人口、水利設施和産業規劃等等信息,這給馬裡村人打開了全新的視角。
精準扶貧規劃“挂圖作戰”,融入扶貧工作指标,大家的思路逐漸清晰起來。馬裡村相繼修建了産業路,開辟了中草藥種植培育基地,還在弄桃屯利用含礦物質的地下水,發展食用菌種植項目。一系列的舉措讓村民吃下了“定心丸”,對脫貧緻富信心滿滿。
上林縣白圩鎮龍寶村雨熱充足,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是廣西優質米生産基地和水産養殖業基地,素有“魚米之鄉”的稱号。
2015年10月,黃瓊輝就任龍寶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守着龍寶村這方水土,還有聲名遠揚的上林大米,怎樣把村裡的水稻種植,往扶貧産業的路上引呢?他設想讓龍寶村種植水稻的村民都加入合作社,統一标準種植,統一價格銷售,把大米的名聲打響,提高大夥的收入。
為了動員種植戶加入合作社,黃書記和村幹多次上門走訪、反複溝通。村民覃朝陽拿24畝水田入股了合作社。在不調整産業結構的情況下,他家去年一年就增收了7000元。
合作社産生了效益,有了示範作用,自然而然得到了村民的認可。趁熱打鐵,黃書記又在旱地做起文章,鼓勵大夥種植沃柑、砂糖橘等果樹。村民把旱地流轉出去,既能獲得土地租金,又能在家門口務工。通過改進傳統的耕作模式,提升水果的品質,龍寶村在脫貧攻堅路上,邁開了新的步伐。
馬裡村的高精度衛星地圖有什麼神奇之處?龍寶村出産的大米為何備受消費者青睐?21:40廣西衛視《第一書記》,邀您走進南甯“後花園”上林縣,聽聽這裡美麗動人的脫貧緻富故事。
本期扶貧信息
廣西上林縣塘紅鄉馬裡村
黨組織第一書記:韋可偉
後盾單位:南甯市自然資源局
脫貧産業:中草藥種植、食用菌種植
廣西上林縣白圩鎮龍寶村
黨組織第一書記:黃瓊輝
後盾單位:南甯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脫貧産業:水稻種植、沃柑、砂糖橘等果樹種植
中國首檔美麗鄉村公益節目
廣西衛視《第一書記》
每周五21:40首播
次日周六2:20、4:00重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