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介子推的故事真實

介子推的故事真實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1 11:13:34

綿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清明節(寒食節)發源地,中國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館。綿山風景名勝區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嶽山的一條支脈。綿山起源于春秋時晉國介子推攜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綿山又名介山,綿山早在北魏之時就有寺廟建築,唐初時已具有相當規模的佛教禅林。 綿山風景名勝區的仿古建築群風格多樣,從建築的角度來剖析,綿山仿古建築既取之現代建築之長,又加上設計者和建設者的現代創意,集華夏古今之精華,構成了現代仿古建築物的獨特風格。

介子推的故事真實(介子推攜母隐居的綿山)1

在綿山綿山風景名勝區建築群體中宗教建築有殿廟、宮觀;園林建築有亭、台、樓、閣、軒、廊、榭、牌樓;古留遺迹建築有古營門、城池、營寨等,可為古建築博物院(園)。綿山風景名勝區有14個大景點,360餘個小景點:人文景觀:龍頭寺、龍脊嶺、李姑岩、蜂房泉、大羅宮、天橋、一鬥泉、朱家凹、雲峰寺、正果寺、介公嶺;自然景觀:栖賢谷、古藤谷、水濤溝。

相傳春秋之時,晉國貴族介子推,跟随晉公子重爾逃亡十餘年,曾在饑餓時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重爾吃。晉文公還國為君後,攜母親到綿山隐居,晉文公派人尋找,為逼迫介于推出山,采取放火燒山的辦法,卻把介子推和他母親燒死了。文公得知,悲憤交加,命将綿山改為介山,把陽縣改為介休縣。又将“環綿山山中而封之,以為介推田”,以示懷念。并于清明節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許燒火,家家戶戶隻能吃冷飯,謂之“寒食節”。 綿山早在春秋時候便有了道家的活動。因介子推而被封為介山;介子推作為道家思想的先驅之一,身體力行着道家清淨無為、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樸素思想。在西漢劉向所著的《列仙傳》中,介子推已被尊奉為道家神靈。北魏郦道元《水經注》載;石桐水,即綿水,出介休縣之綿山,流經石桐寺西。石桐寺即介子推之祠。後人們到綿山尋幽探古,訪賢求道,憑吊先哲,更使綿山道家的活動日益興盛。2008年,綿山被中國民協命名為“中國清明寒食文化之鄉”。

介子推的故事真實(介子推攜母隐居的綿山)2

綿山由震旦系和前震旦系、奧陶系、寒武系構成,約開始于19億年前,結束于4億多年前,是大地被海水淹沒後沉積了石灰岩、白雲岩、沙岩等,山體繼續上升,谷地相對下降,繼續接納物質堆積,沉降速度大于堆積速度而形成。為侵蝕構造型石灰岩高山區,屬新構造運動強烈上升的侵蝕構造類型。谷壁多有岩溶溶洞,沿層面發育。地震為新構造運動的主要表現特征。綿山地下水主要儲存于石灰岩裂隙溶洞。地表岩溝泉水綿山石桐水總長7.5公裡,流量為0.2-0.5立方米/秒,據省主管部門統一分析化驗,屬清潔級。綿山不僅溝中有泉流,山頂茶坊沿、李姑岩、五龍寺、半山腰峰房泉、龍池、一鍋泉,山根冀家莊等處都有泉水。真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介子推的故事真實(介子推攜母隐居的綿山)3

龍頭寺,原名塔岩頭,因岩下黃土坡有空王塔院而得名。又因唐 貞觀 十五年(641)太宗皇帝駕幸綿山禮佛時,有雙龍顯靈而改為現名。區内有毓德堂、關帝廟、真武廟、南天門等名勝古迹。有《 葉劍英 元帥論綿山》、《左傳·介子推不言祿》、 屈原 《 九章 》、 宋廷魁 《綿山賦》、 唐太宗 禦制石碑等,這些石刻是領略綿山厚重曆史文化的主要景觀。這裡也是朝觀雲海,夕觀日落的絕妙去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