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寫史,叙人時重言行,較少剖析一個人的性格。我們能看到一個人的文治武功、赫赫戰績,卻較難看透一個人的内心。其實“非常之人”也是人,也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樂,有輝煌的一面,也有情所不堪的時候。
具體到司馬懿,關于他的豐功偉績已皇皇在冊,不必再多陳說,而對于他的性格方面,留給人的印象卻隻是一個模糊的影子。總體來說,司馬懿給人的印象是一個深沉而内向的人,《晉書》說他“情深阻而莫測,性寬綽而能容”,說明他平時把自己藏得很深,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人。
司馬懿的政治對手曹植也作過這方面評價,他評論司馬懿:“魁傑雄特,秉心平直。威嚴允憚,風行草靡。在朝則匡贊時俗,百僚儀一;臨事則戎昭果毅,折沖厭難者,司馬骠騎也。”意思是,此人不怒而威,令人敬畏,重要關頭果斷冷靜,什麼事到了司馬懿這裡,那都不叫個事。
這也比較好理解,司馬懿“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還有匡扶漢室之志,但曹魏當道,他又不得不屈身事奉,所以必須把自己層層包裹起來,成為一個“裝在套子裡的人”,隻有這樣才能安全。司馬懿的這種性格與曹操截然相反,曹操“少有機警”,長大後“輕佻無儀”,是個端着架子能走路、放下架子也能走的人。所以,真性情的曹操與内向型的司馬懿說不到一塊,二人從内心深處難以互相欣賞。
都說心事重不利于身體健康,但司馬懿卻活了70多歲,屬于那個時代“長壽冠軍”群體,這隻能說司馬懿不僅心機很重,而且有一顆足夠強大的心髒,什麼事都能想得開,什麼事都能放得下,不糾結、不擰巴、不失眠,是一個天生幹大事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