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時代楷模榜樣的力量

時代楷模榜樣的力量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07:19:57

時代楷模榜樣的力量?今年是第38個教師節,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第十個教師節在教師節到來之際,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年度評選活動正在開展,推出了64名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在這些候選人身上,我們能看到怎樣的風采?他們有哪些優秀的品質?他們身上有哪些力量正在引領和感召着新時代的教師?,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時代楷模榜樣的力量?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時代楷模榜樣的力量(以楷模的力量感召新時代築夢人)1

時代楷模榜樣的力量

今年是第38個教師節,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第十個教師節。在教師節到來之際,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年度評選活動正在開展,推出了64名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在這些候選人身上,我們能看到怎樣的風采?他們有哪些優秀的品質?他們身上有哪些力量正在引領和感召着新時代的教師?

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培根鑄魂、涵養高尚師德,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的為人師表精神

在内蒙古師範大學,阿拉坦倉教授創造性地實施了“石榴籽”培根鑄魂育人工程,作為“石榴籽”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示範班班主任的他,帶領着來自34個民族的56名學生,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中樹立“四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此外,阿拉坦倉準确把握民族地區高校各族師生彙集、學科人才資源集聚的特點和優勢,承擔了國家民委重大科研項目“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研究”。阿拉坦倉說:“人民教師承擔着托起中華民族明天的太陽的重任,我們的師範院校一定要把教師培養好,為中華民族的未來打牢堅實根基。”他自覺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着力培養具有牢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優秀人才,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授予的“北疆楷模”榮譽稱号,他當之無愧。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第一小學教師李秀琴每天早早地來到教室開窗、通風、消毒,第一時間為學生們量體溫;等學生全部離校,她又會在各個教室檢查一遍才安心離校。“愛心、細心、責任心、寬容心”是她工作中信奉的準則。在鄉村小學任教的18年裡,校園裡最後一個熄燈的是她;穿過崎岖山路為生病學生補課的還是她。作為一名紮根基層、為民族教育事業奉獻畢生的普通人民教師,李秀琴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前行,用汗水和心血表達着一名鄉村女教師對人民教育事業的眷戀。

在肅南縣明花鄉,安文軍的感人故事街頭巷尾無人不曉。他就像一顆螺絲釘,哪裡需要就堅守在哪裡,30年輾轉4個鄉村學校。2003年,他在蓮花小學任校長。每個冬天的清晨,他早早在教室裡生好火爐,打好開水,給寒風中上學的學生一份溫暖;中午,他又給學生熬上一壺奶茶或開水,讓學生們有頓熱飯吃。帶學生看病、買藥對安文軍來說也是常有的事。為了牧區學生的習慣培養、心理健康輔導、理想教育以及民族地區書香校園的建設,他殚精竭慮,提供切實可行的發展思路。在繁忙之際,他還參與了3項課題研究和1項校本教材的研發。

這些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胸懷“國之大者”,在愛崗敬業中踐行着為中華民族的未來打牢堅實根基的理想,在甘于奉獻中诠釋着充滿愛心、細心、責任心、寬容心的高尚師德,在恪盡職守中用溫情為學生們的前進提供堅實的支撐。

依托數字化平台和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師數字駕駛艙”的領導力,讓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成為教學“新常态”的創新精神

随着5G網絡的覆蓋和“互聯網 教育”的深入推進,先進的教學設備武裝了農村各個小學,替代了黑闆加粉筆傳統的教學方式,也加快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能力。2019年,甯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同心縣田老莊鄉深溝完全小學教師馬景林被選入同心縣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成為核心成員之一。身為老教師的他熟練掌握信息化技術操作方法,每堂課勤構思、巧加工,确保課件與教學設計相吻合。在他的帶動下,許多教師也開始制作微課,在本校年級群分享。學校裡的兩位年輕教師也加入了縣級名師工作室,如今已認定為縣級骨幹教師。

“信息化時代要想做好事,一定要學習新技術。”浦東新區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周美琴被當地稱作特殊教育數字化教學之路的“初探者”。為了推動學校課堂數字化發展進程,周美琴在各班級都配備了以觸控式液晶電視為主體的交互式多媒體,不少班級都配置了相應的班級雲服務器、師生平闆及對應的軟件。慢慢地,手不靈便的學生通過白闆拖拽技術快速完成了人民币的實物擺放;有其他障礙的學生通過凸顯的動畫效果了解到夏天荷花的婀娜多姿……信息技術輔助下的課堂為殘障學生的世界帶來了一抹新的色彩。在周美琴的努力下,不僅是課堂教學,數字化之路還延伸到了學生的個别化康複訓練中。2020年疫情期間,上海啟動了雲課堂,周美琴還促成“浦東新區特殊教育學校雲教育平台”的誕生,為特教孩子疫情期間的學習保駕護航。

同樣,馬景林在疫情期間作為“空中課堂”的教師,也從未停歇。在同心縣教育局統一部署的“空中課堂”“停課不停學”工作中,馬景林義不容辭擔起了評課和學生作業輔導的重任。同時,他還利用甯教雲APP直播,制作微課發給學生,為學生解答課後疑問。同時,他還注重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

依托數字化平台和信息化手段,“教師數字駕駛艙”的領導力不斷提升,他們讓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成為教學“新常态”。正是在這些教師的不斷創新下,鄉村小學的孩子才能享受到數字化、信息化的互動課堂帶來的教學紅利;有障礙缺陷的學生通過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感受到了課堂的實踐性和趣味性。

精準扶貧支持艱苦邊遠地區建設,助力鄉村教育振興和鄉村綠色發展的使命感和擔當精神

作為農業水土工程專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康紹忠在積極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的基礎上,通過校地合作,在甘肅石羊河流域創建了15所農民田間節水學校,将課堂搬到田間地頭;舉辦多次實驗站農民開放日,建設6個節水技術示範基地,使“節水優質高效綠色農業”的理念深入人心。他深入西北旱區生産一線,到22個鄉鎮入村入戶宣傳節水節肥技術,積極開展農技科普服務,助力精準扶貧,服務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無論是西北幹旱區偏僻艱苦地區生産第一線,還是新疆南疆阿拉爾的科技研究“新戰場”,37年黨齡的康紹忠在農業水土工程領域教學研究之路上從未停歇。

從美麗富饒的江漢平原到祖國邊疆雪域高原,2016年8月,湖北省武漢市旅遊學校教師馬丹成為一名援藏教師。三年期滿後,本來可以返鄉的她卻為了履行對藏族學生的承諾,申請繼續留藏工作。看到當地的孩子能歌善舞卻隻能自娛自樂,馬丹自告奮勇地創建了充滿藏文化特色的西藏首支“舞蹈啦啦操”隊。頂烈日、戰寒風,操場上、小路邊,她帶着這群孩子練基本功,跳民族舞,“舞蹈啦啦操”隊代表西藏自治區第一次參加全國比賽就獲得了冠軍。2019年第35個教師節,馬丹首次走進人民大會堂,參加了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聆聽了對援藏教師的要求。從未有過的、至高無上的光榮感,從她内心冉冉升起,激勵着她不負重托,砥砺前行。

“海拔高,境界更高。”這句話放在西藏藏醫藥大學教授米瑪身上似乎最為貼切。在西藏高海拔農牧區,群衆缺醫少藥的痛苦讓米瑪十分揪心。除了教學科研外,米瑪始終關注和關心基層農牧區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中,他通過各種渠道積極為學校駐村點等偏遠鄉村的農牧民群衆争取了價值150萬元左右的藥品,并先後多次率人赴一線開展基層醫務人員藏醫特色技能培訓和義診活動。作為藏醫外治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2019年,米瑪教授應基層醫生臨床技能提升需要,遠赴海拔4800米的日喀則昂仁縣甯果鄉薩那村,在當地衛生院開展了為期20天的藏醫特色外治療法培訓。

在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隆子鎮小學,教師索朗頓珠紮根邊境地區從事教育工作26年。他在師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十分用心,成立了“黨的恩情我來講”“議革命英烈故事”社團,帶領社團走街入戶,宣傳黨的政策,宣講革命故事,讓村民懂得現在幸福生活的來源。為了讓偏遠地區的孩子享受到較好的教育,索朗頓珠以治窮先治愚的工作思路,狠抓關愛思想教育;以扶貧先扶智的工作格局,對學困生給予一對一的幫教輔導;以雪中送炭的工作精神,在學生最無助時給予物質幫扶。不僅如此,他還編寫發表了《如何守住西藏德育陣地》等論文,并先後獲得西藏自治區“兩基”攻堅先進個人、全區優秀校長等榮譽。

默默無聞地奉獻于鄉土教育,用一顆炙熱的心,把為人民服務内化為自己的靈魂,堅守在祖國邊陲的教育一線。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了精準扶貧助力鄉村教育振興和綠色發展的使命感和擔當精神。

主動進行教學方式和方法改革,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自覺精神

在新課程改革中,海拉爾第一中學教師吳福全秉持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積極踐行“高效課堂”。作為内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的一名一線教師、教研組長,他第一個站出來學習探索、試點研究,帶頭制作導學案,引領學習,讓學生分組讨論、活躍課堂、質疑提問、互相辯論、相互幫助,取得了較好的成績。2015年12月,吳福全成為2005年呼倫貝爾市第五屆中學教學能手,他帶領的化學教研組被評為呼倫貝爾市普通高中首批“優秀備課組”。他先後在區内外報刊上發表了諸多論文,并且編輯出版了高三複習材料。自主學習、自覺教研、創新課堂、因材施教,吳福全辛勤耕耘在育人的崗位上,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腳印。

在“雙減”背景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道台橋鎮平原學校教師吳文舟,主動用精心的作業設計撬動課堂教學的變化,讓教學變得更加有實效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課堂上,他把“撰寫編者按語”作為情境性任務,設置了找出詩人行為活動的動詞、詩人活動的景緻和描寫詩人所感的句子等子任務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總結了登臨之作的閱讀策略,在作業練習中靈活運用,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此外,吳文舟還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美育。由于成績卓著,他獲得了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教科研先進個人、全國模範教師等稱号。

堅持科研育人,用格物緻知的科學精神影響學生。作為一名新疆高校少數民族教師,新疆大學教授祖力亞提·司馬義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聚焦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标,帶領學生長期到南北疆開展調查研究,服務于新疆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教育引導學生将論文寫在新疆大地,為新疆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智慧。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強調指出,“我們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培養和彙聚打造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廣大教師要像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一樣,學習他們的寶貴精神和崇高師德,繼續“不忘育人初心,牢記教育使命”,繼續播撒愛的種子,奉獻愛的力量,在中國大地上培根鑄魂育時代新人。(記者 吳紹芬)(《中國民族教育》2022年第9期)

作者:吳紹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