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是最常見的外科疾病,俗稱“小腸氣”。通俗理解就像外衣破了,導緻裡面的内衣露在外面,需要對外衣進行修補避免内衣外露。那麼其實腹壁疝也是一樣,就像腹壁破了個洞,腹腔裡的腸、網膜就會從洞裡鑽出來形成個包塊。平躺的時候,因為腹腔壓力降低,包塊可變小或消失,站起來時,或咳嗽、排便等用力引起腹腔壓力增高後,包塊就出現并增大。
“上海普陀”聯合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開設“健康濟語”欄目,本期邀請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普通外科行政主任、主任醫師胡志前,普通外科主治醫師滕世峰和大家談談“腹壁疝”。
胡志前,國内著名胃腸外科專家,中央軍委保健委員會會診專家。從事普外臨床及基礎研究近40年,在消化道腫瘤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擅長胃癌、結直腸癌、膽胰腫瘤、腹膜後腫瘤等規範化治療和微創手術,尤其在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腹部巨大腫瘤手術,複雜膽道疾病和普外疑難雜症診治等方面有深厚造詣。專家門診:周一下午,特需門診:周三上午。
滕世峰畢業于第二軍醫大學,師從胡志前教授。從事普外臨床及基礎研究8年,在消化道腫瘤以及肛門部良性疾病診斷和治療方面具有豐富經驗。擅長胃癌、結直腸癌,胃腸道間質瘤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擅長小肛腸良性疾病診療,如痔,肛瘘,肛裂的手術治療等。對胃腸道腫瘤患者術前評估具備豐富經驗,能根據患者術前檢查資料明确腫瘤的大概分期以及對患者治療方式做出最優選擇,達到患者個體化治療的目的。
腹壁疝的症狀
腹壁疝以腹股溝疝最為常見,約占腹壁疝的90%。腹股溝疝位于兩側的腹股溝區,也就是“大腿根”附近。最開始的表現為腹股溝區墜漲感,影響日常生活。随着時間的推移,疝囊逐漸增大,導緻腹腔内的髒器進入疝囊,并且随着内髒髒器反複進入疝囊,疝囊越來越大,疝囊頸部腹膜增厚僵硬,并且會出現粘連。疝的主要危害就是就是疝内容物卡住,如果卡住網膜還好,如果卡住腸子,就比較麻煩了,會引起腸梗阻,乃至小腸缺血、壞死、穿孔,引起的急性腹膜炎會引起生命危險。
治療
疝的治療有兩種,一種是保守治療,比如使用疝托。這種治療方法在1歲以内的小孩治療上有一定的幾率達到痊愈。由鞘狀突未關閉所緻的先天性腹股溝疝的小孩,由于腹壁尚處在生長發育階段,随着小兒的成長,腹壁肌肉群會逐漸發育增大,并伴随着疝托使用避免腸管等内髒器官疝入,那麼腹壁薄弱點會得到改善,最終治愈。
第二種治療方式則是手術治療。通常認為1歲以上的小兒腹股溝疝無法自愈,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分成很多種,就像補衣服一樣。第一種就是直接用線把洞縫上,這樣省布料。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打補丁。用一塊廢布頭把洞補上。可想而知,後者更加牢固,而前者一活動、一用力就可能撕扯破了。
疝手術也是如此,可以用線直接把洞縫上,稱之為疝囊高位結紮和疝囊壁加強,也可以用“一塊布”(補片)把腹壁缺損補上。根據國内外的研究提示,使用補片進行的無張力修補能夠顯著降低疝的複發。所以目前絕大多數的醫院都是采用補片對疝進行修補。
但是補片也不是萬能的,用了補片并不能保證不會複發,隻能說是和高位結紮相比,補片的使用降低了疝複發的機會。但是補片對于機體來說是異物,修補後局部區域會有異物感,但随着時間的推移,周圍組織長入後,此感覺會消失。如果使用補片後,術區發生感染,這會使得局部感染控制困難,需要把補片取出。
手術方式
腹股溝疝的手術方式有很多種,可分為:(1)傳統開放法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這需要在腹股溝區域開一個大約10cm的切口,術後切口疼痛相對較重,美容效果不理想;(2)腹腔鏡下腹股溝疝無張力疝修補術,僅需三個不到1cm的小孔,可解決大多數各種各樣的疝。腹腔鏡下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術式主要有腹腔鏡下經腹腔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TAPP)、腹腔鏡下經腹膜外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TEP)。這些手術方式均是放置補片到腹股溝缺損區域,途徑不同,手術效果基本一樣。但是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後疼痛感較開放手術減輕,術後恢複更快,并且美容效果優良,穿刺孔通常皮内可吸收線縫合,術後無需拆線,術後3個月,切口淡化。
腹股溝疝手術後注意事項
術後有術區疼痛的患者,需按醫囑口服适量止痛藥,但大部分患者(95%)是無需口服止痛藥物。多吃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品,保持大便通暢,可口服乳果糖促進排便。既往有慢性咳嗽、小便困難者同時給予相應治療。1-2個月内避免劇烈體育運動或者重體力勞動。術後常見不良反應有術區慢性疼痛、異物感等不适,一般會随時間延長逐漸減輕并消失,如有其它不舒服,需及時聯系手術醫生。
腹腔鏡微創疝修補術能夠減少患者術後疼痛,做到早期出院的目的,通常術後第1天下午出院,并且腹壁的小切口經皮内縫合,可以達到美容的效果。
來源:上海普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