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一隻鳥:海鳥
昔者海鳥止于魯郊,魯侯禦而觞之于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
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莊子·外篇·至樂》
一隻很大的海鳥,從海上來到魯國。
魯國的君臣都很高興,用隆重的音樂,盛大的宴會,來款待這隻遠道而來的鳥兒。
宴會上有豬有羊,舞女伴舞,琴師彈琴,讓人眼花缭亂。
結果這隻鳥很快就死了。
它沒見過這種場面,不吃不喝,幾日後就死在了魯國。
好好的一件事,為什麼搞成這樣呢?
莊子說:因為不把鳥當鳥。
鳥兒應該吃蟲子、吃魚,活在大海或者森林。
達官貴人喜歡的玩意他不喜歡,它喜歡的玩意,達官貴人們也不喜歡。
夫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實際上,己所欲,也勿施于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不要橫加幹涉,無端指摘。
對鳥兒而言是這樣,對人也是如此。
父母子女之間,同事朋友之間,夫妻之間,都要保持這樣的尊重和界限。
不要把自己的意志,淩駕在别人的意志之上。
這是鳥的自由,也是人的自由。
02
第二隻鳥:鳳凰鳥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
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吓我邪?”
——《莊子·秋水》
莊子的朋友惠子當了梁國的宰相,有人傳播謠言,說莊子要來梁國搶宰相之位。
惠子很害怕,于是下令整個梁國搜捕莊子。
莊子親自去見惠子。
莊子說南方有鳳凰鳥,遇到梧桐才會休息,隻吃竹米(竹子開的花),隻喝清泉。
貓頭鷹得到一隻死老鼠,鳳凰路過,貓頭鷹發出‘吓!’的聲音。
你今天也要為了梁國的相位來吓唬我嗎?
莊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棄功名利祿的立場和志趣。
在莊子看來,人生于天地之間,擺弄金錢,汲汲于名位,實在是無聊。
自古以來,欲望太多的人,多半不能成事。
淡泊明志,甯靜緻遠。
人心是有限的,裝得下功名利祿,就裝不下志向和抱負。
金錢地位,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懂得知足,學會簡單,才是一個人真正的高貴。
03
第三隻鳥:大鵬鳥
北冥有魚,其名為鲲,鲲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莊子·逍遙遊》
北冥有條很大的魚,能變成一隻大鵬鳥,遨遊千裡。
但是就這樣的大的鳥,也需要憑借風才能飛行。
莊子說:人生最大的痛苦便在于此,隻要“有待”,便不能自由。
依靠的東西越多,想要的東西越多,人就越發不得自由。
這隻大鵬鳥在後世被李白當做自由的圖騰,而實際上,在莊子眼裡,大鵬還遠遠沒有自由。
莊子說:物物而不物于物。
人應該做物的主人,而非奴隸。
控制自己的物欲,學會享受精神的富足。
就是少一些欲望,少一些心機,多一些靈魂的自得其樂。
當然要想真正求得自由,人還需要放棄“我執”。
人所有的痛苦,無非是因為有“我”。
我所求,我所愛,才有我所恨,我所怖。
莊子在《逍遙遊》的最後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至人”忘掉自己,“神人”沒有功績心,“聖人”沒有名望心。
人有自己的意志,自然有自然的意志。
舍棄個人的榮辱得失,舍掉自我的執念,尊重天道,順其自然,才能真正的自由。
懂得尊重别人,不會因為理念的不同折騰别人;
學着簡單生活,不會因為名利折騰自己。
學着順其自然,不要因為執念而折磨自己。
這樣的人,内心豐饒富足,惬意安甯,自得其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