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真假黃疸區别

真假黃疸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03:33:16

真假黃疸區别?黃疸的分類1. 溶血性黃疸 ,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真假黃疸區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真假黃疸區别(帶你認識黃疸)1

真假黃疸區别

黃疸的分類

1. 溶血性黃疸

由于大量紅細胞的破壞導緻大量非結合膽紅素形成,并在血液中潴留。

引起溶血的疾病有先天性和後天性兩大類,見于多種溶血性疾病和不同血型輸血後溶血等情況。

2. 肝細胞性黃疸

各種使肝細胞廣泛損害的疾病均可發生黃疸,如病毒性肝炎、藥物中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由于肝細胞的損傷緻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結合、排洩功能降低,從而使非結合膽紅素在血中潴留和結合膽紅素反流進入血液循環中。

3. 膽汁淤積性黃疸

可分為肝内性和肝外性。 前者見于肝内膽管結石、癌栓、寄生蟲病等,後者見于膽總管結石、水腫、寄生蟲、腫瘤及壺腹癌等。 各種梗阻因素可造成膽紅素反流入血、大量結合膽紅素在血中潴留。

4. 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

系由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結合和排泌有缺陷所緻的黃疸。

臨床上有 Gilbert 綜合征、Dubin-Johnson 綜合征、Crigler-Najjar 綜合征、Rotor 綜合征。

不同類型黃疸的臨床特點

1.溶血性黃疸:

一般皮膚、鞏膜呈淺檸檬色,急性溶血可有發熱、寒戰、嘔吐、腰背痛,可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和血紅蛋白尿(尿呈醬油色或茶色)。

2. 肝細胞性黃疸:

皮膚、黏膜呈淺黃色至深黃色,有疲乏、食欲減退等表現。

3.膽汁淤積性黃疸:

皮膚呈暗黃色或黃綠色,可有皮膚瘙癢、心動過緩、尿色深、糞便顔色變淺或呈白陶土色等表現。

阻塞性黃疸的鑒别診斷

(一)診斷要點

對于肝癌診斷已明确的患者,本病的診斷不難,肝癌患者出現皮膚、鞏膜、小便黃染,血中膽紅素濃度升高,或未見皮膚、鞏膜、小便黃染,僅有血中膽紅素濃度升高即可診斷。

血中結合膽紅素顯著升高,尿膽紅素陽性,見皮膚瘙癢,大便呈白陶土色,為阻塞性黃疸;

血清結合膽紅素與非結合膽紅素均升高,以結合性膽紅素為主,尿膽紅素陽性,尿膽原增高,為肝細胞性黃疸。

(二)鑒别診斷

對于肝癌診斷尚未明确,以黃疸為首發症狀的患者,本病的診斷有一定的困難。須與膽管癌、胰頭癌及十二指腸壺腹腫瘤鑒别,肝癌的黃疸常有肝炎肝硬化病史,出現于肝癌晚期,伴有右上腹脹痛,多有血AFP濃度升高;

而膽管癌、胰頭癌及十二指腸壺腹腫瘤多無肝炎、肝硬化病史,僅以無痛性進行性黃疸為首發症狀,血AFP濃度多正常,腹部B超、CT、MRI、PTC(經皮穿刺肝膽管造影)、ERCP(内鏡逆行胰膽管造影)。

核素膽系造影、血管造影等檢查有助于以上疾病的鑒别。

實驗室診斷

生化學和免疫學的癌瘤标志,如癌胚抗原(CEA)、CA19-9、鐵蛋白、α1抗胰蛋白酶等,有助于癌性阻塞的病因診斷,但均非特異性。

血液:血清轉氨酶一般無明顯增高,在伴有繼發性肝細胞損害時可輕度或中度升高;

血清膽紅素明顯增高,在完全性膽道阻塞時,可達510μmol/L(30mg/dl)以上,其中結合膽紅素占35%以上(可至60%左右)。

結石性黃疸常呈波動性;

癌性黃疸常呈進行性加深,但由壺腹癌所緻者則可因癌腫潰瘍而使黃疸有短暫的減輕。

血清堿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轉移酶(γGT)、膽固醇(膽汁酸和脂蛋白-X(LP-X)等均有顯著增高。

尿:尿色加深,尿膽紅素陽性,尿膽原減少。

在膽道完全阻塞時,尿膽原可消失。

影像診斷

腹部X線平片、膽囊和膽道X線造影、腹部B超和腹部CT檢查、内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和經皮肝穿刺膽道造影(PTC),均有助于阻塞性黃疸的定性和定位診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