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之際,出現過許多名冠一時的詩僧,也寫下了很多流傳千古的詩與偈語。
僧人的詩,既是寫自己對人生對生活的感悟,也是宣傳佛教教義的一種重要形式。
所以,詩僧筆下往往有兩種味道。
一種是平淡的、生活的、接地氣的;另一種,則是哲學的、智慧的、禅意的。
佛教自從傳入東土,就以各色各樣的佛教故事為特色吸引老百姓的信仰。多讀讀僧人的詩與偈語,對佛教本身也能有一些更加深刻的理解。
這一期,就為大家帶來6首曆史上最為著名的僧人詩。靜下心來,讀一讀佛教教誨人間的智慧吧。
菩提偈
惠能 〔唐代〕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隻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隻在目前!
惠能,被尊為佛教禅門的南宗祖師,與北宗神秀大師分庭抗禮。
他24歲聽聞《金剛經》之後開悟,随後辭别母親北上,去湖北跟随五祖弘忍,就以這裡的第一首詩得到了祖師的重視,最終得到五祖弘忍嫡傳,成為禅門六組。
他的精華思想,基本就容納在這兩首《菩提偈》裡。總結兩個字,就是“頓悟”,區别于北宗的“漸悟”。
求佛,并不在于做了多少事、讀了多少經典,而在于内心悟不悟。
内心沒有想明白,求之于外物也是沒用的。
杳杳寒山道
寒山 〔唐代〕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這首詩的亮點在于“疊詞詞”的運用。
杳杳、落落用來形容山中的清冷寂靜;
啾啾、寂寂分别形容鳥聲、人聲,繼續凸顯山中清靜;
淅淅、紛紛一個寫風、一個寫雪,各得其趣,如在眼前;
朝朝、歲歲形容山中歲月流逝的速度。一年一年,都在清靜無擾的環境裡讀過,因為心中無欲無求,都不知道時間過去了多久。
于清冷、寂寞中尋人生之解藥,正是佛教之義。
衆星羅列夜明深
寒山 〔唐代〕
衆星羅列夜明深,岩點孤燈月未沉。
圓滿光華不磨瑩,挂在青天是我心。
又是寒山的一首,寫月亮。
後面兩句,寫月亮挂在天上圓滿無缺,大言不慚自己的心靈就如同月亮一樣完美無瑕。
心中安然的人,對自己往往有清醒的認知。心中真無瑕,才敢自比明月而面無愧色。
贈浮屠道本二首
王之道 〔宋代〕
一去禅關忽五春,異鄉驚見眼終清。
問師參學今何解,雲在青天水在瓶。
老師,您參學這麼久,都學到了什麼?
“你看,雲彩在天空裡,水在瓶子裡。”
很讓人摸不着頭腦的兩句話,其實不過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唯美版翻譯。
頓悟求學的過程,其實也是返璞歸真的過程。在平淡中悟出生活的真味,用清澈的眼光看透世間萬物。
頌平常心是道
無門慧開禅師 〔宋代〕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這最後一首,也是我最為欣賞、最為向往的生活狀态。
心裡不裝俗事,有足夠的閑情雅緻欣賞世間萬物的美好,體驗生活裡的幸福。
這也是佛教的一貫宗旨。
幸福與否,其實與外物無關。哪怕現實中的一無所有,隻要内心知足、滿足,你就是幸福的。
反之,就算你擁有了年輕時候夢想的一切,心中不知足、不快樂,你也是不幸福的。
學會享受生活吧!從學會欣賞美開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