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金鋼的分類
1.按用途分類
合金結構鋼,合金工具鋼, 特殊性能鋼
2.按合金元素總含量分類
低合金鋼:合金元素總含量<5%。
中合金鋼:合金元素總含量5%~10%
高合金鋼:合金元素總含量>10%
二、合金鋼的牌号
1.合金結構鋼
兩位數字(碳含量)+元素符号(或漢字)+數字表示。
前面兩位數字表示鋼的平均含碳量的萬分數。
元素符号(或漢字)表明鋼中含有的主要合金元素。
後面的數字表示該元素的含量。合金元素含量小于1.5%時不标,平均含量為1.5%~2.5%,2.5%~3.5%…時,則相應地标以2,3…
2.合金鋼多為優質鋼,無需特殊表示。當合金鋼為高級優質鋼或特級優質鋼時,分别在牌号尾加A、E表示。必要時可将表示産品用途、特性或工藝方法的字符加在牌号尾部。
3.合金工具鋼
與合金結構鋼的區别僅在于碳含量的表示方法,它用1位數字表示平均含碳量的千分數,當碳含量≥1.0%時,則不予标出。合金元素含量表示方法與合金結構鋼相同,當平均含鉻量小于1%時,在鉻含量(以千分數計)前加數字“0”。
4.高速鋼
含碳量均不标出,如W18Cr4V鋼的平均含碳量為0.7%~0.8%。
5.特殊性能鋼
不鏽鋼或耐熱鋼的牌号用兩位或三位阿拉伯數字表示含碳量的最佳控制值(以萬分之幾或十萬分之幾計),合金元素含量的表示方法與合金結構鋼相同,當材料隻規定含碳量上限時,若含碳量上限≤0.10%,則以其上限值的3/4表示,若含碳量上限>0.1%時,則以其上限值的4/5表示。
如: 06Cr18Ni9表示含碳量不大于0.08%,平均含鉻量為18%,含鎳量為9%的鉻鎳不鏽鋼;12Cr17表示含碳量不大于0.15%,含鉻量為17%的高碳鉻不鏽鋼。
當含碳量上限≤0.03%,(超低碳),則以三位數表示含碳量最佳控制值(十萬分數計),如:015Cr19Ni11是一種含碳量上限為0.02%,最佳控制值為0.015%;平均含鉻量為19%,含鎳量為11%的極低碳不鏽鋼。
當含碳量規定上下有限時,則采用平均含碳量表示(兩位數,萬分數計)。如20Cr13其含碳量為0.16~0.25%,平均含碳量為0.20%,含鉻量為13%。
當不鏽鋼中有意加入铌、钛、锆、氮等元素時,雖然含量很低也應在牌号中标 出。如022Cr18Ti為一種含碳量不大于0.03%,最佳控制值為0.022%,含鉻量18%,含钛量小于1.0%的不鏽鋼。
6.特殊專用鋼
特殊專用鋼,為表示鋼的用途,在鋼的牌号前面冠以漢語拼音字母字頭,并不标含碳量,合金元素含量的标注也和上述有所不同。
如:滾動軸承鋼中高鉻軸承鋼的前面标“G’,(“滾”字的漢語拼音字母字頭)而不标含碳量,如GCr15。而牌号中鉻元素後面的數字是表示含鉻量的千分數,其他元素仍按百分數表示,如GCrl5SiMn表示含鉻量為1.5%,矽、錳含量均小于1.5%的滾動軸承鋼。
易切鋼也是在牌号前冠以拼音字母 “Y”,如“Y15”,表示含碳量0.15%的易切鋼。
三、合金鋼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1、強化鐵素體
大多數合金元素(除鉛外)都能溶于鐵素體,形成合金鐵素體。由于合金元素與鐵的晶格類型和原子半徑的差異,引起鐵素體的晶格畸變,産生固溶強化作用,使合金鋼中鐵素體的強度、硬度提高,塑性和韌性下降。
2、形成合金碳化物
(1)合金滲碳體:錳、鉻、钼、鎢等弱、中強碳化物形成元素一般傾向于形成合金滲碳體,合金滲碳體較滲碳體略為穩定,硬度也略高,可明顯提高低合金鋼的強度。
(2)特殊碳化物 :釩、铌、钛等強碳化物形成元素能與碳形成特殊碳化物,特殊碳化物比合金滲碳體具有更高的熔點、硬度和耐磨性,而且更穩定、不易分解。
3、細化晶粒
幾乎所有的合金元素都有抑制鋼在加熱時奧氏體晶粒長大的作用,達到細化晶粒的目的。強碳化物形成元素铌、釩、钛等形成的碳化物、鋁(Al)在鋼中形成的AlN和Al2O3細小質點,均能強烈地阻礙奧氏體晶粒長大,使合金鋼在熱處理後獲得比碳鋼更細的晶粒。
4、提高鋼的淬透性
除钴外,所有的合金元素溶解于奧氏體後,均可增加過冷奧氏體的穩定性,推遲其向珠光體的轉變,使C曲線右移,從而減小鋼的臨界冷卻速度,提高鋼的淬透性。
常用提高淬透性的合金元素有:钼、錳、鉻、鎳(Ni)和硼(B)等。
5、提高鋼的回火穩定性
回火穩定性——淬火鋼在回火時,抵抗軟化的能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