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是濕的是怎麼回事?耳屎的學名叫“耵聍”,分成“幹的”和“濕的”兩種。那麼耳屎是濕的是怎麼回事?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耳屎是濕的是怎麼回事
“濕耳屎”又被常稱為“稀耳屎”或“油耳”。有的人耵聆腺和皮脂腺分泌特多,排出的呈棕黃色、油性粘稠物質,在尚未幹燥後就已積滿在外道眼裡,有的甚至流出耳外,有的凝聚成團,這些統稱為軟耳屎,俗稱“油耳”,醫學上叫油性耵聍。
耳道分泌物多數人是幹燥成鱗屑狀,略呈淡黃色的痂塊,叫“幹型耵聍”。少數人分泌物始終呈油狀或糊狀粘稠的、顔色為深褐色的物質。“油耳”的發生與人種和民族有關,東亞人包括中日韓人的耳屎絕大部分都是幹的。而非洲歐洲人,包括北美人的耳屎有97%的人都屬于濕的,南亞人則一樣一半。而美洲土着人則和東亞人的一樣,估計是從東亞跨越白靈海峽移民到美洲的。
研究還發現,耳屎是濕的人更容易出汗,身體也往往有味道,特别是腋下,這也是歐洲人香水業發達的主要原因,這是耳屎基因決定的。東亞人可能是凍的,身體自我保護,出汗少了,連耳屎都吹幹了,最後基因也發生了變化。反過來看,是不是看人的耳屎幹濕就能間接了解這個人是不是有腋臭,這個就不清楚了。
還有一種說法,說“油耳”的人都有狐臭。那麼“油耳”與“狐臭”有什麼關系呢?這是由于狐臭患者大多都都有油耳,雖然并不是絕對的,但若有狐臭家族史,年齡較小就出現油性耳垢,且可排除耳道的其它器質性病變,則需警惕有發生狐臭的可能。
“油耳”兩三個月清一次耳屎
耵聍不是耳内的垃圾,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種淡黃色的黏稠液體,富含許多大家意想不到的成分:如氨基酸、脂肪酸、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可保護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膚幹裂,發揮抑菌和殺菌的生理功效;還可阻擋灰塵、小飛蟲等進入外耳道,保護鼓膜。
對于“油耳”,就是濕性耵聍生成速度比較快的人,一般最好兩三個月清一次耳屎,在灰塵較多的地方時間适當短一點,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最好用棉棒,輕輕在外耳道口轉動,然後耳朵朝下,讓耵聍自行排出,避免使用指甲、鐵簽等尖銳物挖耳。
有濕性耵聍的人,如果長期不清理外耳道,可能會形成耵聍栓塞,影響聽力。此時,最好到醫院請專科醫生使用專門器械取出,取出後須堅持用滴耳劑滴耳2~3天,以預防感染。
日常不要亂掏耳屎,一般情況下耳屎會自行脫落,無需擔心耳朵會被塞住。因為,耳屎在人們日常的咀嚼、張口等下颌動作中會被振動,并自行脫落排出體外。
即使是因洗頭洗澡和遊泳等造成耳朵進水,也無需常用棉簽去清理。若水多時,隻需單腳跳一跳,以此動作輕輕振落耳中的水;若隻是稍微耳濕,則讓它自然風幹就行了,根本無需處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