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唐德宗貞元九年(793)進士,又登宏詞科。十一年(795)登吏部取士科,曆任渭南主簿、監察禦史。順宗永貞元年(805),積極參加王叔文領導的革新運動,失敗後被貶為朗州司馬。憲宗元和十年(815)被召回,旋又出為連州刺史。文宗大和二年(828),作者重新回到長安擔任主客郎中,開成元年(836),與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武帝初,加檢校禮部尚書銜。劉禹錫寫詩無體不工,蔚為大家,所作竹枝詞尤其著名。《四庫全書》收有《劉賓客文集》三十卷、《外集》十卷,《全唐詩》錄其詩十二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外編》補其詩六首又五句。
《玄都觀桃花》原作《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孟祐《本事詩·事感第二》說:“其詩一出,傳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執政,又誣其有怨憤。他日見時宰,與坐,慰問甚厚。既辭,即曰:‘近者新詩,未免為累,奈何?’不數日,出為連州刺史。”“玄都觀”,長安道觀,在崇業坊。
前二句寫前往玄都觀看花的途中所見所聞。首句寫所見,路上灰塵撲面而來,形容路上行人很多。“紫陌”指京城道路。“紅塵”指灰塵。次句寫所聞,這麼多的人都在熱烈地談着看花的感受。這兩句詩沒有直接描寫玄都觀的桃花,而是利用看花人的熱烈反映,襯托出桃花的繁盛與美麗,構思相當巧妙。
後兩句寫詩人看花後的感慨。三句寫桃樹之多,從而在我們眼前出現了一片花海,真是雲蒸霞蔚。末句寫開得這麼多這麼好的花都是在我離開以後才栽種的,言下之意是說滿朝的新貴都是在我被攆走以後才得意的。對當事人來說是不難看出這一點的。
與《慶全庵桃花》相比,這首詩未用典故,作者用形象化的語言,采用比喻的方法,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感受。作者再次被攆出長安,表明這首詩的諷刺效果是很明顯的,同時也表明政治鬥争是多麼殘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