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紮特一生僅有五幅肖像畫存世,此作便是當中之一,見證這位音樂神童的迷人天賦和偉大聲望。佳士得古典大師部專家Astrid Centner為我們賞析此作背後的動人故事。
1770年1月,未滿14歲的奧地利作曲神童沃爾夫岡·阿瑪德烏斯·莫紮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與父親在訪問維羅納期間,受邀為這幅英俊倜傥的肖像畫作擔任模特兒。他身穿精美紅色外套,頭戴撲滿香粉的假發,靈巧的手指懸于大鍵琴上(據推測,莫紮特手上的戒指應該是符騰堡公爵約瑟夫·溫澤爾作為一場音樂會的回禮而贈送予他)。畫中才華橫溢的少年音樂家可謂一位溫文爾雅的年輕紳士。
此畫并非由莫紮特或其父親委托創作,而是來自威尼斯共和國總幹事皮特羅·盧加蒂(Pietro Lugiati)委托,正是盧加蒂邀請莫紮特來到意大利。畫作背景是盧加蒂的音樂室,畫中的樂器應該亦為他所有。
畫作完成後三個月,盧加蒂提筆寫信給莫紮特之父,對這位音樂天才和此肖像畫作的贊頌之情不絕于口:“自今年年初起,全城人民都深深景仰令郎的無比天賦,他真可謂音樂界的奇迹天才。”
《十三歲的莫紮特在維羅納》
油畫布面
70×57公分
估價:800,000—1,200,000歐元。
維羅納畫派,傳為根伯提諾,西柊納諾利(1706—1770)
“莫紮特清澈明亮的大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觀者,彷佛剛剛暫停演奏一般。”專家說道。他面前的樂譜上标識有樂曲的速度“Molto Allegro”,如今被命名為《維羅納快闆,KV 72a,G大調》(Allegro of Verona,KV 72 a,in G major)。畫面中所呈現的内容是該曲現存的唯一記錄。
關于此曲是否由莫紮特親自創作,業内專家意見不一
一些音樂專家認為此曲應為威尼斯作曲家巴達薩爾·加路比(Baldassare Galuppi)所作。亦有觀點表示這一散佚多年的樂曲可能為年輕的莫紮特親自譜成。不管如何,畫家都盡力将所有樂譜呈現于畫面之上——盡管畫面邊緣裁去不少細節。
此作是否有可能是莫紮特或盧加蒂有意為之,旨在記錄莫紮特在維羅納演奏的曲目?這些争論延續至今日,對作曲人身份的探讨依然火熱,專家感慨道。
畫作完成僅僅五日後,這張照片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報紙之一《La Gazzetta di Mantova》受到贊揚,報紙同時對莫紮特在維羅納舉行的風琴音樂會進行了熱烈的評論。
盧加蒂于1788年去世後,作品被收入維羅納藝術學院收藏。莫紮特一生僅有五幅肖像畫存世,此作便是當中之一,1856年由奧地利律師利奧波德·馮·索恩萊特納(Leopold von Sonnleithner)重新發現。索恩萊特納是貝多芬(Beethoven)和舒伯特(Schubert)的摯友及贊助人。
此畫曾由著名法裔瑞士鋼琴家、指揮家阿爾弗雷德·科爾托(Alfred Cortot)珍藏,科爾托乃二十世紀最重要的鋼琴家之一,以其對肖邦(Chopard)、聖桑(Saint-Saëns)及舒曼(Schumann)等大師作品的悠揚演繹而聞名天下。科爾托1962年去世後,此畫一直由其家族收藏。(佳士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