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耳鳴是困擾很多人的疾病,嚴重者可以導緻焦慮甚至嚴重的心理精神疾病。保守估計,我國約有1.3億耳鳴患者。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會出現耳鳴現象,通常是非持續性的,可自動消失,不必就診,觀察即可。但是如果出現了長時間、持續性耳鳴,很可能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神經内科或耳鼻咽喉科就診。
主觀性耳鳴是指隻有患者能聽到耳鳴的聲音,但是其他人無法聽到與患者感覺到相同的聲音,包括嘶嘶聲、蟬鳴音、嗡嗡聲等各種音調的聲音。
主觀性耳鳴非常常見,幾乎每人都會有耳鳴,存在時間短暫,但有相當一部分人的耳鳴持續時間較長。醫學上,主觀性耳鳴是一種症狀,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現耳鳴,所以耳鳴被稱為“身體的警鈴”。耳鳴的産生和大腦内神經過度興奮有關,引起耳鳴的原因很多,比如:聽力下降、疲勞、緊張、睡眠不良、鼻部疾病、耳部疾病、頭痛、高血壓、甲狀腺功能、更年期女性激素水平波動等,但也有少部分和耳部或者顱内腫瘤等有關系,但仍有許多耳鳴患者原因不明。
客觀性耳鳴是指患者和其他人都可以聽到相同的聲音。客觀性耳鳴的原因也有很多,最常見的可分為血管性及肌肉痙攣性的耳鳴。
血管性的客觀性耳鳴一般稱為搏動性耳鳴,它的特點是耳鳴有節律性,與患者的心跳或脈搏節律一緻,有的如波濤聲或有的如脈搏聲。常見的原因包括:乙狀窦骨壁缺損,乙狀窦憩室、橫窦狹窄、顱内動、靜脈畸形,顱内血管瘤,良性顱高壓等。
肌肉痙攣性的耳鳴一般是口咽部的肌肉陣發性收縮引起的節律性耳鳴音。病人一耳或兩耳聽到“巴嗒”、“卡嗒”、“咯嗒”戴彈指樣等類似聲響。
不要以為耳鳴隻是耳朵有嗡嗡聲而已,沒有什麼危害。嚴重耳鳴可以引起失眠和焦慮,然而失眠也可能是誘因導緻耳鳴。伴有失眠症的耳鳴患者往往具有以下特點:難以入睡、淩晨已醒、晨起疲勞、長期疲勞等。
當患者既有耳鳴又有失眠時,往往表現出對兩者的極度擔憂,不是擔心睡不着,就是感覺自己的耳鳴在加重,産生一系列災難性的想法及負面情緒。因為耳鳴不僅僅是局限于聽覺系統的疾病,而是一種涉及心理學和神經生理學的複雜過程。
耳鳴發病率随着年齡增長而增加,一般人群中17%有不同程度耳鳴,老年人耳鳴發生率可達33%。
絕大部分人的耳鳴為神經性耳鳴,這一類治療目前非常困難,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是藥物治療,在耳鳴突發期或突然加重期,我們建議可以考慮積極的輸液治療,常用藥物為銀杏葉提取物聯合神經營養藥物。
第二是聲治療,聲治療需要完善耳鳴檢查,包括耳鳴頻率和響度的匹配,通過人工合成一些聲音來進行掩蔽治療。簡單來說就是通過聆聽一些人工合成聲音,在一段時間後能夠降低對患者對耳鳴聲的主觀感受度。
耳鳴在除外一些嚴重疾病之後,可能是一個長期的症狀,目前尚未有根治的辦法,對于耳鳴的治療應該有一個正确的期望值,可以通過心理調整和轉移注意力等。
總之,耳鳴需先查明病因,再對因、對症治療;對找不到耳鳴原因者要學會适應耳鳴,并考慮聲治療。
在頭條這些日子裡,見證了很多患者未能及時治療導緻病情加重,所以在此希望能給大家分享更多的疾病科普,希望能幫助到更多深受病痛折磨的人。有問題可以關注我的頭條号與我互動,有時間我都會回複大家的私信。祝大家身體健康!@頭條健康@同仁耳科戴海江教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