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蘿蓋骨折又稱為髌骨骨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大多是由于摔倒時膝蓋骨直接撞擊導緻的。對于髌骨骨折患者來說,應及早複位骨折部位,最大程度恢複關節形态,使關節面保持平整光滑,因此多主張以手術治療為主,以便能早日進行功能鍛煉,恢複患者膝關節功能。
微創治療髌骨骨折效果顯著一年前,一位64歲的阿婆不慎摔跤導緻"菠蘿蓋"發生了骨折。當時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侯輝歌副主任醫師采用了關節鏡下經皮微創張力帶鋼絲内固定手術治療,這是最最微創的手術了。
盡管現有克氏針、記憶合金髌骨爪等内固定方法,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關節運動醫學中心繼承查振剛教授的環紮 "8"字張力帶鋼絲固定。這種内固定的方法, 操作簡單,效果滿意,适用于各種類型髌骨骨折,尤其是治療髌骨粉碎性骨折更有其優越性。随着關節鏡微創技術發展,科室的關節鏡下經皮微創張力帶鋼絲内固定已有開展。
環紮 "8"字張力帶鋼絲固定
采用關節鏡的輔助,可以監視髌骨關節面的軟骨複位情況,探查關節内其他部位軟骨、半月闆、交叉韌帶的情況并對關節内積血進行清理。關節鏡監視下确認鋼絲出入髌腱、股四頭肌腱的軟組織層面,監視下進行張力帶鋼絲的收緊,可更好地評估關節面軟骨穩定及平整程度,更好地指導術後康複強度和進度。
患者手術情況
由于阿婆的骨折類型簡單,可以采用微創小切口,術後阿婆僅有輕度疼痛,第二天一早就進行了膝關節全角度的活動度訓練,早期股四頭肌收縮訓練和助步器輔助下的步态訓練比阿婆心裡預期得要輕松得多。
患者術後複查
一年後,阿婆回來了,剛進入診室時,阿婆就非常高興地跟侯主任的康複師張醫生介紹,手術後的恢複情況非常好,現在她的膝關節就跟受傷前一樣,走路和上下樓梯都沒有不舒服,還可以走挺遠。這次回來就是取髌骨鋼絲的。
通常髌骨骨折手術後,可能會出現髌股關節的創傷性關節炎,出現上下樓梯痛、深蹲痛、膝前痛的後遺症。但由于阿婆當時的骨折塊和關節面複位非常平整,而且結合了關節鏡的微創、直視、定位精準這些優勢,這使得阿婆的膝關節活動功能就跟受傷前一樣。
10分鐘内無痛取鋼絲 打完麻藥竟還可以下地活動今天還要介紹的另一個科普知識是關于阿婆的麻醉方式。通常做膝關節手術都需要打腰麻,就跟無痛剖宮産一樣在腰上把麻醉打入椎管裡面。腰麻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都幾乎沒有後遺症,但仍能偶爾從個别患者朋友的口中聽到,偶爾會有腰酸不适感。
取髌骨鋼絲
阿婆這次取鋼絲采用的則是隐神經阻滞,由于隐神經是感覺神經,打了隐神經阻滞後也不影響運動功能。所以,阿婆打完麻醉後還在奇怪地問,麻醉打好了嗎,我還能動,還可以擡起腳來哦。這時,麻醉醫生劉主任用針頭紮了紮阿婆的膝關節,問痛不痛,阿婆說,沒感覺,不痛。然後,劉主任讓阿婆再試試走一走,阿婆更驚訝了,"打了麻醉還能走路啊,這麼神奇"。果然,劉主任給阿婆打完隐神經阻滞後,不僅膝關節手術時不會感覺到疼痛,還能做完手術就立即下地走路活動。
侯主任為患者做術後檢查
取鋼絲的手術僅需要一個1cm的小切口,10分鐘内就做完了。術後第一天,侯輝歌副主任帶着實習的學生們查房時,表示阿婆下午就可以出院了。阿婆非常高興和意外,沒想到第二次手術的體驗感非常好,就像打了個針一樣,帶過來的生活用品還沒開始用,就已經做完手術要出院了。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家庭醫生在線#健康科普挑戰大賽##家庭醫生超能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