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豆瓣小組非公開讨論是什麼

豆瓣小組非公開讨論是什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6 02:04:11

豆瓣小組非公開讨論是什麼?“豆瓣自作孽不可活”在3月29日豆瓣宣布将于6月30日全面下線私密小組功能後,不少用戶對豆瓣發出了這樣的評價,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豆瓣小組非公開讨論是什麼?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豆瓣小組非公開讨論是什麼(豆瓣的私密小組究竟有什麼秘密)1

豆瓣小組非公開讨論是什麼

“豆瓣自作孽不可活。”

在3月29日豆瓣宣布将于6月30日全面下線私密小組功能後,不少用戶對豆瓣發出了這樣的評價。

同樣的劇情也發生在半年前。去年9月,豆瓣稱因技術問題下線評論功能一周時,也引發了用戶的口誅筆伐。

近兩年以來,豆瓣雖然以平均每周一次的公告頻率進行整改,但清理違規信息、禁言違規賬号、解散或關停問題小組等小行動,似乎并沒有達到整改要求。

據相關媒體統計,2021年豆瓣被約談共計20餘次,累計被罰超過900萬元。

今年3月15日,網信辦督導組進駐豆瓣督促整改。半個月後,豆瓣宣布将關停私密小組功能。

私密小組怎麼了?

在私密小組即将關停的消息之前,每一次豆瓣登上熱搜幾乎都與飯圈亂象整治有關。其中最出名的豆瓣鵝組,前後被封禁、雪藏、暫停評論數次,直到去年9月,成為第一個被整改的娛樂小組,為其兩個月。

不過在29日的通報中,最耐人尋味的不是豆瓣再次整改,而是這次整改内容背後的原因。

過去兩年,豆瓣針對飯圈亂象的整改做了很多補救措施:

比如豆瓣小組的名稱将不能再含有“吃瓜”、“爆料”、“拉踩”等誘導集中八卦爆料、拉踩引戰等内容;豆瓣官方針對“粉絲聚集”“謾罵互撕”“八卦爆料”“制造輿論”“養号刷評”的行為上線相應措施,加快清理問題小組,解散打投等涉及“飯圈”亂象的小組。

除此之外,豆瓣對幾個流量重地小組也是屢次出手。

去年6月,鵝組、青青草原等20個娛樂類小組被暫停轉發/收藏功能,火研組等25個小組被直接關停。去年8月,豆瓣關閉了小組功能中流量最大的娛樂分區。去年12月2日至17日,豆瓣暫停“小組”回複功能使用及小組“精選”頻道内容更新。

盡管如此,但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

3月15日下午,國家網信辦通報稱,針對當前豆瓣網存在的嚴重網絡亂象,3月15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派出工作督導組,進駐豆瓣網督促整改。

這就令人疑惑,為何一場全平台的飯圈整治行動,唯獨豆瓣沒有達到整改要求,以至于到了網信辦直接入駐督導的地步。

積重難返是一方面,信息繭房是另一方面。

在豆瓣60多萬個小組中,娛樂組一直占據着流量高地。

最著名的豆瓣鵝組,有近70萬組員,其中大部分為活躍用戶。豆瓣魂組Allen ji提供的一個豆瓣小組活躍榜非官方排名中,豆瓣鵝組雖排在第二位,但活躍讨論卻與第一的生活組不相上下。

即便豆瓣使用多方位措施,對娛樂類小組進行限流,但該類小組依然流量兇猛。在上述排名中,截止今年1月24日,前50榜單中有18個為娛樂類小組。

可見,活躍度高的娛樂小組貢獻了豆瓣大部分流量,而豆瓣的商業模式又是将這些流量引去讀書、影音等賺錢業務,同時在小組的管理上平台又賦予了組長更多權力,于是就導緻了一個管理上的矛盾:

對流量高的小組管理隻能以社區治理為主平台治理為輔,也就是說,平台對小組的約束力達不到整改要求。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才出現了以往豆瓣處置幾大娛樂小組時的陽奉陰違表現,臨時封禁、雪藏、暫停評論/收藏等,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如何變質?

新周刊此前曾在一篇文章中調查過:混迹豆瓣小組的用戶除了自我宣洩,還有逃避過于公開的輿論空間。

這些年,随着天涯、貓撲等公共論壇過氣,微博、朋友圈、知乎等強調“個體表達”和“私人領域”的社交平台逐漸成為主流。但當自由的語言環境走向極端,就會導緻粉絲多的“大用戶”主導輿論,“小用戶”但凡發表一句反對意見,都會被粉絲圍攻謾罵。

公開化的社交平台對用戶偏好、教育程度等分類界線不明顯,各種類型的用戶混雜在一起,導緻你說一句什麼,都有人在評論區發表牛頭不對馬嘴的觀點,甚至純粹擡杠。而豆瓣小組的門檻,阻擋了“圈外人”窺探的目光、莫須有的争議,并有效地區分各偏好用戶群體。

豆瓣有一套自己的體系,首先豆瓣的各種小組介于貼吧和微信群之間的狀态,相比于貼吧有加入門檻,在貼吧浏覽發言不需要吧主批準,吧主是事後管理。而加入小組就經過了篩選,小組與組長更加緊密。它又具備論壇的形态,在删帖、控評上更方便操作,随便去知乎上搜一搜,映入眼簾的大多都是飯圈洗腦、控評的證據。

其次,豆瓣私密組有極高的準入門檻。有的需要答題,有的需要用戶有足夠的活躍度,甚至還要搖号才能進組。比如,想要進入擁有近70萬組員的豆瓣鵝組有多難?坊間流傳的說法是:不亞于在北京上海上個戶口。

而這也就使豆瓣的私密組成為最易出現信息繭房和群體極化的地方。

豆瓣小組可以删評論和帖子,把不同意的帖子删掉留下符合觀點的帖子,然後就可以慢慢的把某個私密社區打造成隻有一種聲音的社區。因為密閉空間,可以形成一種信息閉環,而這種信息閉環又是飯圈洗腦的利器。

而這樣的娛樂私密小組其危害性還限于明星、飯圈,但也有外延的趨勢。曾有用戶反映,在多是追韓娛粉絲的泡菜組裡,會在某些嚴肅話題上跑偏,無底線倒向韓國人。更有甚者,在豆瓣私密小組中還隐藏着許多更陰暗的反科學、反社會行徑。

豆瓣的私密小組究竟有多少秘密?外人一般很難得知。不過,在微博、知乎等平台有關豆瓣将關閉私密小組的話題下,不少用戶的回答令人細思恐極。

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信息繭房似乎已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彙,但對于大多數年輕人而言,可能不知不覺中就已掉入了信息繭房的陷阱。

尾聲

在豆瓣通告整改期間,已有其它平台開始聯系豆瓣的小組負責人,“挖”他們到新平台“再建房”。

這些平台給豆瓣組長的條件也是相當豐厚,不僅有流量扶持、創建基金,更能獲得快速認證、優先推薦,甚至聲稱:“隻要來就行,剩下的我們來辦”。

但事實上,無論是平台還是豆瓣小組負責人,都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晴朗運動不止是針對豆瓣一家,無論他們遷移到哪個平台,隻要行事風格不變,就注定難逃“塌房”的結局。

更重要的是,有關信息繭房的破除也在進行中。在今年的3·15前後,微博、微信、淘寶、哔哩哔哩、抖音、百度、大衆點評、小紅書等app們都陸續上線了「個性化推薦」開關,但多數都有些隐蔽。

對年輕人來說,如果被關進各種名頭的信息繭房,面對不同意見不再追求和而不同,而是黨同伐異,就無法靜下心來讀書,垃圾信息如潮水般湧來,最終隻會被裹挾着随波逐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