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學員“心靈魔方”
■王運璞
廣場上,看着越來越多的學員在“心理健康節”主題海報下合影,空軍軍醫大學軍事醫學心理系主任劉旭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活動開始前,劉旭峰心裡還有些忐忑,擔心設計的活動“過時”大家缺乏興趣,以至于自己不時拿出手機查看網上報名情況,“緊張”地四處張望學員“動向”。
“開放性心理活動就怕跟不上學員喜好,走不進他們心裡去。”劉旭峰走到“開心一瞬”笑臉征集牆前,仔細端詳大家留下的笑臉。這幾年,他和軍事醫學心理系的同事們堅持在5月組織“心理健康節”。第一年活動參與者寥寥,如今受到越來越多學員喜愛。看着這些青春洋溢的笑容,他成就感滿滿。
學員用音樂放松系統放松心情。作者提供
戰友别慌,懂你的人還有我
今年“心理健康節”現場,學員們聚在“我的情緒你最懂”項目周圍,看着一對“黃金搭檔”的闖關表現,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
台上,兩名大一學員相向而立,學員單佳仁看着提示的情緒名詞現場演繹表情,搭檔青尹澤略加思考便給出答案。二人配合默契,不一會兒便連對5道題,将獎品收入囊中。
“悲傷、猶豫、難過……這些情緒有些類似,一開始我還有些擔心我的表情變化你會看不出來,沒想到你這麼了解我。”下台後,單佳仁小聲對青尹澤說。
“作為你的舍友,我必須懂你。”青尹澤自豪地說。
此前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性格内向的單佳仁總覺得四周有道無形的“牆”。緊張的學習訓練生活,常常讓他有一種無所适從感,生怕自己落後或者犯錯。有時,他又會滑向另一個極端,常常感覺沒有誰在意他。
被青尹澤硬拉上台,單佳仁并沒有多少信心。在他看來,倆人平時交流不算多。然而,舍友今天的表現讓單佳仁頗為驚喜和感動。
“00後學員自我意識比較強,需要自我價值認同,進入軍校後的各項規定,有時令他們短時間内難以适應。”咨詢師張欽濤說,去年他們在基礎醫學院組織心理測評中發現,12.5%的學員在入校後普遍存在适應性問題,部分學員感到在集體中“個體”存在感很低。“解開‘包袱’的關鍵就是幫助學員正确認識個體與集體的關系,讓他們感受到集體中大家給予的溫暖。”
“咱們的學長張華,在生活中一直很關心同學……”順着“張華班”班長張勇軍的手指方向,大一學員秋平瑞仰頭望着展闆上張華的照片,聆聽學長“富于理想、勇于獻身”的事迹。
每年新學員入校,基礎醫學院學員二大隊都會組織新學員到“張華榮譽室”參觀。“這既是一種儀式,更是一種傳承。”張勇軍說。
張勇軍口中的“傳承”,讓原本内向的秋平瑞感到很溫暖。剛入校時,他的學長、同學會時常跟他談心,會在他跑不動的時候推一把、陪他一起跑,會在他一個人的時候主動拉他打球,會跑來跟他“自我介紹”結“對子”,他的班長甚至知道班裡每名學員的生日。
“以前,我認為部隊集體是一塊‘冷冰冰’的鐵,如今我感覺是個溫暖的集體,我們不僅因為紀律成為集體,更因為是戰友、兄弟凝聚在一起!”秋平瑞感慨地說。
“心理健康節”上,秋平瑞讓張欽濤老師用“拍立得”給他和班裡同學照了張合影,貼在了“開心一瞬”照片牆上。照片中,他們靠在一起笑得格外開懷。
秋平瑞說,他會将這張照片好好保存下來,“因為這裡面有懂我的戰友和兄弟”。
學員在心理咨詢中心體驗沙盤遊戲。作者提供
學會自洽,驅散你的情緒“陰霾”
耳畔,響起貝多芬的《第八交響曲》。大三學員淩晨躺在“‘音’你而來”區的音樂放松椅上,心境逐漸放空,感到一種壓力釋放後的輕松。
不久前,因為疫情原因,淩晨和戰友需要再次在宿舍上網課。這讓剛“扛過”年初西安疫情的他,心情一下子“多雲轉陰”,總是莫名地感到煩躁。
“老師,我最近總是感到心裡悶得慌,您能給我些建議嗎?”抱着試一試的态度,他撥通了學校心理咨詢熱線,沒想到真找到了“妙方”。
“自由永遠是相對的。我們先做一組正念訓練,再聽一聽身心放松音樂進行自我放松……”跟随電話那頭咨詢師張俊鵬的指導,他找到了一種久違的放松感。伴随耳邊舒緩的音樂,他緊皺的眉頭逐漸舒展開來。
這兩年,疫情起伏。劉旭峰介紹說,長期封閉隔離讓許多學員産生不良情緒,“這種時候,通過适當的心理幹預讓學員學會自洽尤為重要”。
“有時候恨不得一睜眼就到畢業……”“心理健康節”上,大一學員邱傑将自己的心情便簽寫進“心海漂流”并投了出去。沒想到,幾小時後他就接到張欽濤的電話,邀請他有時間到心理咨詢中心體驗沙盤遊戲。
“老師,學校緊張的課業壓力、學員隊的管理,有時壓得我喘不過氣,有時會莫名其妙地想要逃離。”面對面交流時,邱傑向張欽濤講述了他的苦惱。
即便已入學近一年,邱傑仍未能适應軍校生活。找到邱傑壓力的根源,張欽濤讓他站在沙盤前,用手畫了一個又一個圓:“這些圓圈有的大,有的小,互相環套、交織在一起,它們就好比各項規定,不管事情有多少,隻要我們在規定裡面就是自由的。”聽了張欽濤的形容,邱傑若有所思。
“心理疏導的意義就是通過一些方式幫助學員消除苦悶、焦慮等負面情緒,找到實現快樂的自洽之道。”張欽濤說,這些年他們連續開展心理健康活動,就是為了通過開展活動驅散學員心中的“陰霾”。
為了做好學員常見的心理問題疏導工作,軍事醫學心理系專門成立24人心理服務工作小組,通過開設24小時熱線、建立網上咨詢平台、定期下發科普海報和輔助視頻、身心放松音樂、開展心理服務宣講等方式,幫助學員找到壓力下的自适應方法。
“學會适應、學會融入,學會在規矩之中找到自由。”晚上,邱傑在日記本上記錄下他的“心理健康節”體會。
不急不躁,青春時光奮鬥就好
“總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這樣的人生似乎沒有盡頭。”大四學員于剛至今記得幾年前那種如影随形的緊張感、壓迫感——
以高分考入臨床醫學專業的于剛,入校後,曾一度“拼命”與身邊同學競争,什麼都想拿第一。“那段時間,拼盡全力後的疲憊、失落、沮喪,像塊大石頭一樣壓得我喘不過氣。”于剛說。
“心理健康節”上,于剛的心路微視頻被“心靈奇旅”欄目評為優秀投稿,并在大屏幕上展播,引得衆多學員駐足觀看。
“接受‘不完美’,不意味着失敗;别人眼中的‘平凡’,不意味着青春碌碌無為。”視頻最後,于剛的心靈感悟像一顆石子激起陣陣漣漪,引發大家共鳴。
于剛并不是個例。他反映出當前學員心理一個重要問題——競争壓力。根據心理咨詢中心在本科學員中的問卷調查,學業壓力、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心理問題占總數的64%。
“其實,軍校學員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很出色。”劉旭峰說,這兩年,學員間“比學趕幫超”的氛圍很濃,許多同學都能快速找到适應之道。當然,我們還應當關注另一種極端的心态——“躺平”。由于軍校學員未來的工作确定、發展方向确定,面對高度同質化競争,有的學員就産生與其“内卷”不如“躺平”的心态。
“解決這兩個問題,需要從集體心理學着手。”第一附屬醫院心理科副主任王化甯說,隻有通過系統的心理教育和富有人生意義的實踐活動,才能讓學員學會在壓力面前迎難而上而非就地“躺平”,才能讓學員真正認識到奮力拼搏的目的而不再陷入“内卷”。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今天的奮鬥,就是為了在明天遇到更好的自己。”走出競争壓力的于剛變得自信開朗。他發揮自己的優長,成了學院“紅十字方陣報”一名出色的編輯,還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取得較好成績,更收獲了很多各有專長的好朋友。
“心理健康節”現場,學員肖薇的微視頻同樣引起大家讨論。不久前,肖薇如願考取心儀專業研究生,但面對更為繁重的科研壓力,她反而失去了動力。這次“心理健康節”上,她将自己從迷茫中找到方向的心路曆程制作成視頻,也投到了“心靈奇旅”欄目。
“一定要走出這種實現目标後的迷茫,拒絕‘躺平’。”今年3月,在咨詢師的建議下,肖薇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心理知識講座,并報名張華傳人志願服務隊,前往西安市心心特殊兒童發展中心為孩子進行科普宣傳。通過一段時間的心理灌輸和實踐活動,肖薇的思想也随之轉變——人生中有意義的事情還有很多。
“青春奮鬥路上可以停下來休息,但總要保持前進的激情!”微視頻中,肖薇留下了她的心路感悟,赢得同學們的紛紛點贊。
尾聲
五月的西安,微風不燥、陽光正好。空軍軍醫大學“心理健康節”的精彩還在繼續,學員們圍坐一起暢遊在“一沙一世界”的沙盤遊戲和“非常心‘競’”的心理知識競賽中,不時傳來陣陣歡聲笑語。
再過一個月,于剛将畢業,肖薇的研究生之路也剛剛開始。面對未來的競争與壓力,他們不再急躁迷茫:“我會用青春的拼搏與汗水去書寫屬于自己的軍旅人生!”
來源: 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