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學習文言文難度

學習文言文難度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3 23:52:55

出生在20世紀的我們,每每提到文言文,便會有一種頭大的感覺。記得當初我曾參加過中文自考,現代文選一次就高分通過,但是古漢語卻讓我望而卻步。可是現在我卻發現,當真正的學習展開的時候,每一個單獨的字詞都是一篇文言文。

學習文言文難度(你覺得文言文難學)1

學習文言文難度(你覺得文言文難學)2

文言文注重典故,言文分離,行文簡練,白話文淺顯易懂,語言生動,富有表現力。生活在當代的我們對白話文親熟有加,對文言文卻敬而遠之。其實文言文和白話文各有各的優點,各有各的缺點。

其實在現在的白話文裡,我們看到的每一個字詞都可以成為一篇文言文。

1.一字不但多義有時連詞性都不一樣,一個詞拆分開就會有不同的意思 。

一個字絕不單單是一個字義,當它和不同的字進行組合時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意思。

比如“數”,“數數”一詞前者是動詞,後者是名詞。他們也可以拆分和不同的字組成不同的意思,比如“數落”有說教的意思;“數不清”就是無法将數字數對等等,這裡的“數”是動詞;而“數據”“數量”“數額”等等都是表示數量額度的意思,“數”在這裡充當的是名詞。

再比如“”這個字如果和怕在一起就是恐懼害怕的意思;可如果和人組合在一起變成”害人“,那就是生出了壞心,想要對别人不利的意思;可如果和禍字組合成”禍害“那就又是一種意思了,既有傷害别人的意思,又有本身就是個禍患的意思;假如和羞組合成“害羞”一次,那麼就不具有任何傷害、恐懼的意思,轉而變成了一種情态和心理反應。

2.相同的字詞在不同情境中有不同的意思。

幾年前看某檔綜藝節目時看到這樣一則烏龍:“一個老外在中國和同事友人一起聚餐,途中有一個人離席去衛生間,老外問旁邊的人這人幹嘛去了,旁邊的人告訴老外,他方便去了。老外便問什麼叫方便,後在别人的解釋下明白了方便的意思。第二天,上司跟老外說:你明天方便的時候來我家一趟!老外聽了傻眼了,上司為什麼邀請他去他家方便呢?”

這聽起來是一個烏龍事件,但是卻說明了漢字中有些字詞在不同的情境裡表達的是不同的意思。但是也有些字詞在同一場合裡表達了多種意思。

就比如“意思”這個詞,在同一種場合的對話裡可以有無數個意思。我記得孟非在節目中“考”一個外國友人的時候,大概說了這樣一段話讓其分辨:“小王提着禮品來到領導家說:這個是小意思,請領導笑納;領導說:你這是啥意思?小王連忙說:沒什麼别的意思;領導說:沒什麼别的意思是啥意思?小王說:就是意思意思;領導說:你這個人有點意思!

這裡的意思包含了禮物、想法以及一切盡在不言中,比文言文還要簡練,還要意簡言駭,但是說的一方和聽的一方都明白其含義。

3.通假字——我們長得不一樣,但是你可以用我也可以用它。

古文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替本字,這個音同或音近的字叫做通假字。如《論語·陽貨》“歸孔子豚",“歸”假借為饋”(贈的意思),“歸”為通假。

現在來看一波通假字:

反:同“返”,返回,動詞。“蓋亦其本矣。人窮則本。”“責收畢,以何市而?"其良人出必餍酒肉而後。“今日往而不者,豎子也!"寒暑易節,始一焉。

當:通擋",抵擋,動詞。“非劉豫州莫可以操者。”漢亦留之以相。“坦牆周庭,以南日曹軍不能抵。”

唱:通倡”,倡導,動詞。“而予三十年前所主之三民主義、五權憲法。”

弊:通“敝”,疲憊,哀敗。形容詞。“率疲之卒,将數百之衆,轉而攻秦;"今天下三分,益州疲。”

不:同“否",不,副詞。“或師焉,或焉。不:同“否",嗎,疑問語氣詞。“察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汝見我?"甯可共載?”

案:同“按”,審察,察看。動詞。“召有司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頒:通“班”,“斑",頭發花白。形容詞。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暴:同"曝”,暴露,顯露。動詞。“思厥先祖父,霜露。”忠義于朝廷。

倍:同“背”,背叛,違背,動詞。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德也。

4.字謎——絕對是漢字獨一無二的存在。

字謎,是一種文字遊戲,也是漢字特有的一種語言文化現象。它主要根據漢字筆畫繁複、偏旁相對獨立,結構組合多變的特點,運用離合、增損、象形、會意等多種方式創造設制的。

字迷在古代在酒宴遊樂等各種聚會場合充作雅樂。對破解字謎的徐疾快慢,是古人辨識對方才智高下的一個方法。

學習文言文難度(你覺得文言文難學)3

比如:

大雨下在橫山上(打一字)一一迷底:雪

刀槍并舉(打一字)一一謎底:戈

原始森林(打一字)一一迷底:枯

半推半就(打一字)一一迷底:掠

月出驚山鳥(打一字)——迷底:鵑

居裡夫人(打一字)一一迷底姑

……

學習文言文難度(你覺得文言文難學)4

再比如:

楞(打一字)——噪

謎面用偏旁連系組合法。将楞"字,拆分為"四"、"方"、"木"三體。意謂四個方形加上一個"木形,就可得到謎底字"噪”。這個字迷有兩大特點:一是巧妙地将謎底偏旁的解說鑲嵌到一個漢字的不同形體當中,以一字當修辭謎面。

破解時,需要先拆開謎面用字,才能得到字迷啟示。二是字謎将四個不同大小的方形"口"旁,用數目字統一概括。不熟悉了解漢字形體,不知字謎僅講形體相似,不講字形大小的詭谲性特點。要順利地猜出這個迷底漢字,是存在一定難度的。

曆史上有位因為自作聰明猜出字謎而丢掉性命的人,此人就是楊修。

《世說新語·捷悟》記魏武帝曹操曾率軍路過曹娥碑,見碑背題有:"黃絹幼婦,外孫齑臼。"

于是問主簿楊修:"解否?"

楊修答道:"解。"

魏武帝說:"卿暫且不說待我思之。"

行軍三十裡,魏武帝才說:"吾已得之。"

兩人互對答案。知"黃絹"是一種有色的絲,"纟"、"色"相合為"絕";"幼婦"是"少"、"女",合之為"妙";"外孫",乃"女"之"子",相合為"好";"臼",是承受辛辣之物,"受"、"辛"相合為辭。故石碑謎底乃"絕妙好辭"四字

此謎一揭,魏武帝十分感歎,說:"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裡。"

楊修有才但不知收斂,這一次曹操嘴上誇着他才能比自己強,其實心裡已經買下妒心,再到下一次,楊修卻為自己的自作聰明而丢了性命。

《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後兵退斜谷中,曹操正在進退兩難之際,适庖官進雞湯。曹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于懷。随口曰:“雞肋雞肋!"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随行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報知夏侯敦。敦大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曰:“公何收拾行裝?“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曹操查營,發現士兵收拾行囊,知道是楊修之過,斬殺了楊修。

學習文言文難度(你覺得文言文難學)5

楊修通過“雞肋”一次窺知了曹操心意,招來殺身之禍。這一詞語既可以看做一個謎面,也可以說是一篇隐含的文言文。

古代的算命蔔卦大概就是将字謎加以利用,并且在此基礎上加上八卦原理,從一個字的音形字義去破解。古代測字法大概有以下幾種:

裝頭測法:字從太極出,各具首尾,各有結構。測字之法,不離羲畫之理,生生化化,變幻萬端,因其所問之事而推之,據吾所觸之幾而斷之,百不失一。

包籠測法:包籠者,字之本體不動,而于周圍包裹幾筆,另成一字。

接腳測法:字如人之體,有冠必有履。測法因其所書之字,察其善惡,如人之全身已現,但未舉足行動,因以加之,故曰接腳。

穿心測法:凡字畫端正、上下左右俱全,而從中穿入數筆,以變化其字,謂之穿心,如衣裙之縫,其不從中而合。

……

學習文言文難度(你覺得文言文難學)6

學習文言文難度(你覺得文言文難學)7

總之,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是什麼方法,都以要測的那個字為本,所以,這個字其實就是一篇内容豐富的文言文。

其實漢字本身的演變來曆就是一篇文言文

上古時期人們結繩而治,是因為生活簡單,無需記住,後來漸次進化,有了祭祀、狩獵及戰争等等,事情開始變得繁複,有了記住的必要,于是文字開始萌芽。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

漢字的演變是從象形的圖畫到線條的符号,再到适應毛筆書寫的筆畫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體。

學習文言文難度(你覺得文言文難學)8

我們以羊字為例來看漢字的演變,“羊”這個字,現代人除了羊肉火鍋、烤羊肉串或者羊毛衫之外,跟羊的關系已經很疏遠了,丢失的“羊”還真不少。

《禮記·王制》:“天子社稷皆大牢,諸侯社稷皆少牢。”意思是:周天子祭祀土神、谷神時用牛牲;諸侯祭祀土神、谷神時用豬牲、羊牲。

由于羊性和順,予人以安詳平靜之感,古人便用這個物種來征兆人間順遂安好的處境,羊字遂與“祥”字相通。

追溯源頭,羊是主要的肉食材料,味甘而厚,以羊字為部首的常用字,也多具備美好、合直,愛的意思。就連日後轉化成恥感的“羞”字,原本也是指美好的食物,即珍馐之“馐”的本字。大凡與脂肥油厚有關的意象,都有羊的加持。

戰國時代有複姓羊角,單名一哀字的土人,與左伯桃締交為友,這兩人有志一同,屬于戰國末期主張“合縱”一派的謀士,相商投奔楚王,冀獲大用,為小我謀功名,為大局開太平。然而在他們赴楚途中,忽遇大雨雪,計不能兩全,左伯桃便将衣糧交付羊角哀,自己活活凍死在樹洞裡。

這個故事還有悲壯的下半場—羊角哀夢到左伯桃說自己墓近旁就是荊轲的墳茔,荊轲刺秦不遂,反而成了陰間怨鬼,左伯桃每夜都遭到荊轲冤魂的騷擾、淩虐,着實不堪其苦。羊角哀醒來之後,竟然拔劍自刎了,立時以鬼魂之身,驅滅荊轲。于是,人們一旦說起“羊左”,稱許的就是刎頸之交。

學習文言文難度(你覺得文言文難學)9

說到“羊公”,或“羊公碑”“羊碑”甚至“堕淚碑”,都是指羊祜。西晉名宦,他擔任荊州都督、鎮守襄陽十年,有德政于民,死後百姓為他在岘山上立碑。相傳當時人人睹碑思人,無不泣下。

到了唐代詩人的筆下,羊碑還是極通俗的典故,孟浩然的《與諸子登岘首》:“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迹,我輩複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故而,羊字本來是蘊含吉祥美好、溫順的意思,乃至以羊為姓者也是忠義善良之輩。

但是“羊”的腳步并沒有因此停下,現代漢字中以羊為偏旁部首的字又出現很多,比如:樣、楊、養、洋、癢、氧等等,這将又是一篇一篇的文言文。

所以,當我們再覺得閱讀古文困難時,不妨想想我們學過的成千上萬的漢字,那都是一篇篇文言文,我們都能熟讀并且認之解之,還有什麼樣的文言文是我們不能識之解之的呢!

參考文獻:《魯迅錦言錄:從來如此便對麼》

張大春《見字如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