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我國便是孝道大國,禮儀之邦。更是奉行百善孝為先的宗旨。而孝更非是說說而已的一件事情,更加是需要我們不斷去維護它。
《孝經》便是中國倫理思想上,第一次闡述“移孝作忠”思想,将忠孝兩全的著作,推行了孝在社會的無上高度和作用。
十八篇文章,《開宗明義》、《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三才》、《孝治》、《聖治》、《紀孝》、《五刑》、《廣要道》、《廣至德》、《廣揚名》、《谏诤》、《感應》、《事君》、《喪親》。這十八篇文章,對于古代充分的囊括了各種各樣的孝道,說為百孝之書也不為過。這十八篇,表達的内容不僅孝順父母是孝,教父以義、教母以慈、教兄以友、教弟以恭、教子以孝。
雖然孝的範圍看起來很廣,不過說起來,也就是一句愛己愛人。古代不僅僅有孝經,更有《勸孝歌》,和由五小篇合在一起的《勸報親恩篇》,這五小篇便是《百孝篇》、《逢知己篇》、《報親恩》、《弟兄篇》、《父母篇》。
雖然有着愚忠愚孝的糟粕,但是,事不知真假,情卻是真切。我們不能一味的模仿古代的愚忠愚孝,但是我們要學習裡面的尊師重道,奉行孝道。古有二十四孝,随我們不能做到那二十四般,至上孝道,但是孝順父母,愛惜自己還是能夠做到的。
古代二十四孝,魯迅先生曾經說它們是二十四個糟粕,但是這二十四孝,卻也包含着古代的孝之文化。雖然在此,我不能一一介紹這二十四個孝道故事,但是這二十四種孝确實古人奉行的孝之經典。
晉朝楊香,十四歲與父親去收稻谷時,父親被猛虎叼走。楊香手無寸鐵,卻悍不懼死,猛撲老虎身上,卡着老虎脖子不放,使猛虎不得不放下楊父,保得性命。楊香在猛虎面前,仍然不懼生死,救得父親,不得不承認是大孝。
随着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但是人與人之間的情卻淡了。且不說以前,小村小莊,人人之間,和藹和睦,相守相處。而現如今,大城市鄰居也不一定相識。
雖然時代發展,不斷進步,但是人情越來越涼薄。古時候兒行千裡母擔憂,今日何止千裡,萬裡也有之。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許多人常侍父母都不可得,更不必說能夠遵循古時候的孝道了。
莫待時間空等人,莫等欲養親不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