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方言詞彙?數字,看似簡單,實際上卻複雜奧秘,變化無窮數字中滲透着華夏民族的民俗觀,反映着華夏民族的精神和風貌,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天津方言詞彙?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數字,看似簡單,實際上卻複雜奧秘,變化無窮。數字中滲透着華夏民族的民俗觀,反映着華夏民族的精神和風貌。
天津人有個習慣,無論什麼事情都講究湊成“八”。清末民初經營綢緞行業的有“八大祥”:謙祥益、瑞蚨祥、瑞林祥、瑞生祥、瑞增祥、益和祥、隆祥、慶祥,均為山東章丘舊軍鎮孟氏家族開設。本埠名門望族有“八大家”,清鹹豐時期為“高韓石劉穆,黃楊益照臨”(“益照臨”指清末鹽商張錦文的鹽店名),後因興衰變化,又有下、李、王、華等家列入,而高、韓、劉等家淡出。故《天津地理買賣雜字》曰:“财勢大數下家,東韓西穆也數他,振德黃、義德王,益照臨家長源楊,高台階華家門,冰窖胡同李善人。”這“八大家”不光有錢,其中石家出了著名電影演員石揮,劉家出了著名畫家劉奎齡,為天津文藝界赢得了聲譽。
天津曆來商業繁榮、店鋪林立。舊時有商街“八大巷”之說,指竹竿巷(在北門外路西)、永樂巷(在西門外太平街)、大夥巷(在城外西北角)、小夥巷(在城外西北角)、毛賈夥巷(在宮北大街北口)、大豐巷(在東門外南斜街)、蕭居巷(在河北大街西側)和太平巷(在南門西坐北)。
高級餐館和大糧店都有“八大成”。清康乾年間,天津相繼開業的八家店名帶“成”字的高級餐館:聚慶成、聚合成、聚樂成、聚升成、聚源成、福聚成、義和成、義升成,均開設在侯家後一帶,統稱“津門八大成”。主要經營南北大菜、滿漢全席,隻包辦預定酒席,不接待散客。對于形成天津傳統菜系起到奠基作用。後由于商業中心南移,“八大成”先後停業,後在南市又新開八家,除聚慶成、聚合成為老字号外,又有明利成、聚興成、慶樂成、聚德成、裕華成、德華成,則為“新八大成”。“津門風光八大成,四扒館亦最馳名。”
天津河東糧店街原為天津糧食東集,從清鹹豐三年起陸續開設八家大糧店:成發、成益、成興、成慶、成通、成祥、成安、成利,号稱“糧店街八大成”。“馮家開了八大成,就是八家大糧店,可稱富甲一方。”
天津勸業場“八大天”,在場内設八個娛樂場所,均以“天”字開頭為名号,即天華景戲院、天宮影院、天樂戲院、天會軒戲院、天緯台球社、天緯地球社、天露茶社、天外天屋頂夜花園。勸業場1928年落成,是中國百貨店中唯一的一家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津雅俗共賞的菜肴“八大碗”——舊時天津宴會用大碗盛放八種組合菜肴,因季節和需求而變化。如溜魚片、燴蝦仁、全家福、桂花魚骨、燴滑魚、獨面筋、餘丸子、燒肉、松肉等,又有粗、細、葷、素、清真等類别。
舊時春節,天津人為美化環境、烘托氣氛、祈福求吉,許多家庭都貼紅色飾物,稱為“八大紅”:門神;春聯;春條(如五谷豐登、平安如意、擡頭見喜等);鬥方(福字);吊錢(如黃金萬兩、招财進寶等);窗花;年畫;用絹綢編織的工藝品(如十二屬相、花生串、元寶串、五彩椒等)。天津舊俗,男女訂婚時,男方送給女方八件首飾作為聘禮:耳環、戒指、镯子、簪子、脖鍊、雞心、頭針、褲鈎。富貴人家用黃金的,稱為“八大金”;小門小戶則多用白銀的,稱為“八大銀”。
清代為推行科舉制度而在天津建立的八個書院,稱為“八大書院”。1.三取書院,康熙五十八年(1719)建于三岔河口。2.問津書院,乾隆二十年(1775)建于鼓樓南。3.輔仁書院,道光七年(1827)建于西北角海潮庵。4.會文書院,光緒元年(1875)建于倉放街。5.集賢書院,光緒十二年(1886)建于水師營東。6.稽古書院,光緒十三年(1887)建于西北角鈴铛閣。7.津東書院,光緒三年(1877)建于葛沽。8.崇文書院,光緒四年(1878)建于楊柳青。此外,在武清、寶坻、靜海、甯河、薊縣等地,也均設有書院。
“八道捐”乃舊時天津有八國租界,除比國租界外,人力車須到七國租界上捐,加上本國的捐,有八個捐牌的人力車才能在全市通行。“顧客:‘膠皮,我去回力球場。’車夫:‘對不起,我沒上齊八道捐,沒有意國捐,去不了。”
舊時天津有八個慈善組織——南善堂、北善堂、公善社、引善社、崇善東社、濟生社、備濟社、體仁廣生社,1926年合并後叫“八善堂”。
總之,當年天津人就跟後來的廣東人一樣,約定俗成逢事喜歡“八”。說相聲的有“八大德”,糕點鋪有“八大齋”,救火的有“八大水會”,料理喪事的有“八大杠房”。
姓趙的趙八爺,姓李的李八爺,姓張的張八爺,就是沒有姓王的“王八爺”——天津人最膩味這個稱呼。天津男人喜歡使用數目字兒稱呼:王二、張三、趙四、朱五、楊六、丁八、劉九、曹十......
天津話數字詞語數量較多,在修辭表意上獨具特色。例如:
“一百一”——形容好到極點。例如“他待你可以說是一百一了。”“一陣兒兩火”——有時,時不時的。例如:“人老了,一陣兒兩火的鬧别扭。”“麼二三”——指事物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規律。例如“他沒那墨水兒,哪能講出麼二三來。”指法律、法規的具體條文。例如“我究竟犯了嘛法,違了嘛規,你給我說出麼二三來。”“二級一母兒”——即本人二級工,家中老娘沒工作。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天津為數衆多的青年職工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在交朋友介紹男青年經濟收人和家庭狀況時,一概以“二級一母兒”回應。例如“我們車間有六七個小夥子,嘛條件?全是二級一母兒。有合适的你了給搭咯着。”“好歹二三”——敷衍了事。例如“别費那麼大的勁兒,好歹二三對付過去就得了。”
“三轉一響”——20世紀七八十年代,天津人把家中擁有“三轉”(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後改電視機)和“一響”(收音機)當做立業興家的重要标志。例如“三轉一響是那個時代人民所能擁有的最高财富,同時也是大部分女性擇偶的重要标準之一,反映出那個時代的經濟狀況和人民的生活水準。”“改革開放之初,生活水平稍有提高,三轉一響與四季服裝,成為婚禮的時髦必備。”
“三節兩壽”——指每年向尊長者探望送禮的時間。“三節”指端午節、中秋節和春節。“兩壽”所指不同,對于弟子來說,指師父、師母的生日;對于舊官場來說,指上司、同僚夫婦誕辰。所謂三節兩壽,是學童對塾師,徒弟對師父行饋贈的日子。《天津地理買賣雜字》:這三節,那兩壽,他要裝傻全不做。例如“官吏們貫使的勒索手法是飛帖打網,除了‘三節兩壽’外,什麼娶媳婦、聘閨女、做滿月、辦喪事,下帖就得送禮。”
“人三鬼四”——舊時習俗,給長輩磕頭磕三個,給去世的人磕四個頭。新俗鞠躬仍依此例,對去世者也鞠四個躬。例如“人三鬼四,給死人向例叩四個。”
“四六不懂”——指任嘛不懂,了無所知。“四六”指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和六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樂經》《春秋左傳》)。例如“這小子四六不懂,犯混,甭搭理他!”“衣服扣子或三個或五個或7個,都是單數。要是用四個或六個,人家就說‘四六不懂’了。”“不着四六”——形容不着邊際,邏輯不通。例如“聽他說些不着四六的話。”“乒乓五四”——形容動作幹脆利落。例如“院兒裡積雪很厚,十多位職工乒乓五四,沒用半天就清理完了。”“叮當五六”——形容幹脆麻利快。例如“不由分說,叮當五六一通胡打濫鑿。”“人五人六”——指趾高氣揚,裝模作樣的人。此處“五”和“六”,跟數量無關。“人五”是“人物”諧音,添加“人六”,為湊足音節,并無實義。例如“當官兒之後,一闊臉就變,人五人六的,不知自己吃幾碗幹飯了。”
“五脊六獸”——中國傳統建築(如宮殿、廟宇等)建築上的燒瓷鎮宅瑞獸,在五根房脊的邊緣通常固定安放六個。隻有功臣的宅邸經皇帝特許後才可安裝,稱為“儀脊”“脊獸”,以示殊榮。因鎮宅瑞獸面貌猙獰,常用來形容某人抓耳撓腮、手足無措;或無可奈何、沒着沒落;或張狂雀躍、狂喜炫耀;或無所事事,渾身難受;或心煩意亂、神不守舍等精神狀态。“得了兒子,都不知道怎麼高興好了,一天到晚五脊六獸的”(指張狂雀躍);“你看他,剛掙了倆糟錢兒,就燒得五脊六獸了”(指狂喜炫耀);“吃飽了撐的,撐得五脊六獸的”(指渾身難受);“女朋友到現在還沒來,急得他五脊六獸的”(指心煩意亂);“一天到晚沒事兒幹,閑得他五脊子六獸的”(指閑得難受)。“茶七飯八酒十成”——舊時飯店講究各種規矩,給客人斟茶應七成,盛飯須八成,倒酒得十成滿。“七尖八團”——天津盛産河蟹,“尖”,長臍,指公蟹;“團”,圓臍,指母蟹。所謂“七尖八團”指陰曆七月份和八月份分别是公蟹和母蟹最肥美的時候。例如“天津河蟹有‘七上八下’和‘七尖八團’之說。即言:生活在河口鹹淡水中的螃蟹,七月上遊,八月下遊,産卵交配,故七月長臍八月圓臍最肥。”“七大姑八大姨”——形容各類親戚很多,令人厭煩。例如“七大姑八大姨吵吵嚷嚷亂出主意。”“帶我回了一趟山東老家,七大姑八大姨的都見了。”“缺八輩兒”——“缺八輩兒德”的省稱。指祖祖輩輩缺德。例如“人世間怎麼還有這種混賬兒子呢?祖上真是缺了八輩兒啦!”發牢騷時的自我貶損。例如“嫁給你這個狗食,我算是缺八輩兒了!”“小九九兒”——原指乘法口訣,後比喻心中的算計。例如“他心裡的那點兒小九九,我早就看得一清二楚了。”“下一步工作怎麼開展,他心中已有個小九九。”“管斃十”——骨牌用語:牌九中以“九”為大,“十”等于零,點數最低,别的牌全能把它斃了,故稱“斃十”。“管斃十”指不管用,什麼也管不了。例如“你就是不吃不睡又管斃十呢?”“他說的又管斃十?咱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